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规划师》2020,(8)
从部委体制改革到"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规划及相关学界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热度高涨。文章首先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空间性规划的形成与演变,并将其划分为计划经济下的空间"落实""双轨制"下的空间规划体系探索、"增长主义"导向下的空间依据、"多规冲突"下的空间管制矛盾并发及"生态文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五个阶段;其次通过文献梳理及可视化表达,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概括为内涵逻辑及范式研究、编制体系研究、编制技术方法研究、管理体制与立法研究四个方面;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应在理论方法、规划体系、实践探索及学科发展四个方向展开深入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和发展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30·60”双碳战略的提出,探 索我国城市低碳建设途径刻不容缓。研究证 明空间规划是结构性控碳的重要手段。现行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尚未形成低碳空间规划 技术方法及相关标准,如何通过国土空间规 划编制助力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 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国土空 间规划的前身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所对 应的学科视角出发,选取两学科领域涉及低 碳研究的国内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提取 其关键词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对比分析两学 科在低碳空间规划研究进展中的阶段特征 及热点异同。提取空间碳计量方法、空间规 划要素与碳排放影响关系以及低碳空间规划 方法三个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侧重与相应 结论的文献比对,基于两学科研究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特征,整合性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低碳规划技术纳入路径与内容衔接关系,为 国土空间规划中低碳技术方法与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瓶颈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旨在梳理我国传统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进一步从整体主义视角分析其瓶颈产生的本质原因,揭示其构建过程中隐含的线性思维模式及根源,并尝试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方向。文章有助于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可持续道路,为解决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瓶颈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教育部门要研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我国规划学科处在一个体系架构迁移的历史转折点上。文章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要求,以知识生产为切入视角,梳理了我国规划学科知识生产的演进历程,分析了当前传统规划学科知识生产面临的知识生产场域拓展、知识生产目标凝聚、知识生产主体协同、知识生产方式转型的四重挑战,进而提出新时期规划学科知识生产的“一中心、四属性、五大思维观”的立体化重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释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生产的学科范式转型的基石、逻辑、内核、要义,最终从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模式创新4个方面提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生产的学科集群构建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主体功能准确识别与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构建,对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展开研究,梳理了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围绕主体功能战略区识别与主体功能区优化进行分析,提出传导架构并进一步细分为引导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实现方法,包括对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精细化分类、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围绕“三区三线”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健全相关战略配套政策体系以及落实完善的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风景园林发展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菲  邱悦  毕世波  陈明 《风景园林》2020,27(1):12-18
回顾2010-2019年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发展动态,梳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研究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分析与内容分析法,并结合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进行科学图谱分析。根据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可视化结果,将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风景园林发展结合同期的相关政策与技术标准进行整体分析。此外,提炼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3个风景园林相关的发展热点,包括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建设、国家公园体制以及实践与管理,结合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与技术标准进行细化论述。最后提出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以期为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风景园林视角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一直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初期缺乏历史文化保护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方法。为此,通过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背景与难点,基于分析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法制管控特征,提出应将历史文化保护作为空间规划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尝试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协调方法。以四川省广元市的实践为例,重点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与空间规划的基础研究、目标策略、空间布局、三线划定、空间分区、存量更新等多个环节的规划统筹路径。  相似文献   

8.
石楠 《城市规划》2021,45(2):9-22
回顾了"城乡规划学学科研究三部曲"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城乡规划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和基本特征,尝试描绘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的知识资源,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多维度研究、多学科支撑,城乡规划学应该多学科交叉、多领域支撑。  相似文献   

9.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重大部署以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也在推进之中。本文基于法律体系化这一视域,研究《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定位、进路和模式,并讨论新法的法律秩序与体系衔接问题。首先阐述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与法律衔接主题,提出为了克服以往空间性规划的体系复杂、法律之间不相协调等问题,宜单独制定国家层面的空间规划法律,并理顺各项相关法律的关系。然后论证《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进路、模式和法律体系的内在关联,提出应首先制定空间规划的“基本法”,待条件成熟后再推进法典化,包括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与《国土空间规划法》作体系性整合。进而阐述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空间规划治理法律秩序问题,涉及规划编制审批与事权衔接、规划监督和责任机制、公共利益与权利保障等内容。最后就《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制定和施行,从体系衔接和事项衔接两方面阐释与现行法律体系的具体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2021,51(8):190-198,44
当前我国矿业城市生态风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能够为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调控提供具体实施途径,两者具有内生性关联。通过对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调控相关研究的全面梳理,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业城市生态风险的研究对象与要素由单一向多元演变,风险调控与管理方法也相应呈现系统性、多样性趋势,涉及的学科及理论从独立分散走向多元融合;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能够为矿业城市风险调控的实施提供规程保障与管控依据,但是当前尚未形成从风险机理分析、风险量化评估到风险过程干预的系统规划方法。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景观生态学视角出发,在多学科交叉技术支持与多目标寻优思路下,提出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调控的空间规划响应技术框架,为解决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调控与生态修复问题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是全球范围的共识和 共同议题。改革开放40年来,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制度建 设和实践发展方面,自然保护和文化保护这2条线索一直相伴 相随,但整体上专业领域的分离是比较明显的。近年来,国内 相关研究开始关注自然与文化资源的综合价值,诸多国家的空 间规划实践也将“美丽宜居国土”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尤其关 注自然与文化资源的系统性、整体性,以多学科技术支持和多 部门协商机制确保美丽国土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强调,为整 体塑造更具自然与文化价值的国土空间,自然保护与文化保护 相融合是必然的努力方向。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改革 开放40多年来保护制度和理论技术演化的方向;第二部分分析 借鉴国际空间规划领域的实践特点;最后一部分提出加强自然 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构建更具自然与文化 价值的国土空间策略,包括推进多学科和多主体参与共建,创 新全过程的工作方法与数字化技术手段,构建国家遗产空间保 护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规划学术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8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及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国土空间规划成为行业热点,并引起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为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以及规划学科与行业发展,本刊编辑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了六位学者与业界专家就国土空间规划的广泛议题进行探讨。首先,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共存,刘玉亭教授认为不仅要在目标导向上做好多规合一转变、生态文明托底建设、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兑现,还要在内容编制中实现关键科学问题的落实;同时,面对更加复合、复杂的编制要求与成果体现,如何在庞杂、多层级的规划体系中实现部门、职能和制度的高效整合是关键,要充分意识到国土空间规划是颇具差异化、具体化的长期动态博弈过程,与之匹配的学科与行业的发展都要突破传统模式,充分延伸其发展内涵。围绕新时期规划的发展定位问题,袁奇峰教授通过溯源城市与规划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出现是契合当下国情的调整,相比于关注投入产出最大化和减少损益,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更应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当今的规划要从辖区整体和长远发展的立场出发,成为兼顾经济发展、生态维护、政府失灵规避的决策过程和土地开发管制的行政制度。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中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的转变,马向明总工程师认为问题诊断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而旧式的目标导向实际上则造成了实施层面成为短板的现实;国土空间规划所补充的结果导向原则,有利于推动部门间的协调以保证实施的连续性,但现实中依旧可能面临着目标与结果脱节、部门合作与政策整合困难的窘境。围绕行业与学科发展中变与不变的话题,邹兵总规划师指出,一方面要意识到新形势下规划范畴和内容、工作要求以及技术手段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的调整,强调落实一张明确的蓝图、囊括更加广泛的编制内容和拓展学科知识覆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坚守规划的本质,包括规划分析与发展的基础逻辑、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发展追求以及空间方案的具体落实。针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空间价值再塑,黄慧明总规划师提出了以存量带动流量、以整备重构空间、以效率配置资源、以民生提升品质的四点主张,而“分区+分类”的划定与更新思路则能有效地对资源进行评估,也有助于规划和实施环节的衔接。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多规合一”的要求,罗彦总规划师围绕目标与理念、方法与内容、实施与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认为“三调”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自然地理格局是空间图底上经济社会活动的关键限定;而统筹性的规划权责分配是实施的关键保障,规划要把公共设施、资源和空间效率一并囊括并视作未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视角,将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置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场景之中加以考察,以期深刻理解控规的作用、制度环境及运作特征。首先介绍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概念,探讨其对规划研究的启示;然后回溯我国控规的缘起和演进历程,鉴于控规从雏形到成型再到成熟和新的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因而对控规发展及其制度等背景的阐释也分为三个阶段,即探索与初创阶段(1978—1989年)、改革与成型阶段(1990—2007年)、成熟与重构阶段(2008—2018年)。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最后对新时代的控规创新发展趋势作若干探讨,希冀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和实现治理目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健康产业已成为最有潜力、最具朝阳性的产业之一,国内各省市均在积极谋划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本文在解析健康产业概念内涵、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从"药、医、养、健"等四个方面构建武汉健康产业空间体系,尝试通过策划重大项目库、出台支持健康产业发展政策等强有力措施来助推规划落地,并反思武汉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出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健康产业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针对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绝大部分空间形态,都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形成了部门分治下相互联系又相互制衡的国土空间管制状态。此种状态在保障支撑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因管制制度自身的分散与割裂,产生了一系列空间冲突和治理矛盾,难以有效解决国土空间上无序发展、功能错配、效率低下、公地悲剧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不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模式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的回顾及总结,结合国家空间治理改革的新要求,提出新时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构建,要以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资源要素,重要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等为对象,着重建设法律法规保障、国土空间规划、行政管理运行以及国土综合治理四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对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城乡规划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国土空间规划切入,论述了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剖析了城乡规划本科教育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矛盾——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方式、理论类课程与设计实践类课程、旧知识体系与新规划体系、单一学科框架与交叉学科知识,从而得出了城乡规划学科亟待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优化的结论。根据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定了兼具实践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和运算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从理清课程体系脉络、增设学科交叉类课程、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三个方面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学校依托新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郭璐 《城市规划》2019,43(1):75-81
《管子》是中国古代规划思想的重要源头,其中《乘马》篇是《管子》规划思想的纲领,目前尚缺乏对《乘马》规划思想的整体性研究。本文运用实证与建构相结合的文献研究方法对《乘马》国土规划和城邑规划思想进行研究。首先,从《乘马》文本研究入手,揭示其包含的规划思想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以《管子》其他篇章和相关先秦文献为辅证,从计实数、制乘马、立壤列、地邑相得与营城立邑四个方面,解析这一思想体系的具体内涵。最后,揭示《乘马》规划思想从地到邑、以地为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海南经过3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已正式迈入自贸区建设的新时代,所面临的地区发展与生态维育矛盾逐步加剧。为保育海南优良的生态品质,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质量,基于"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与互动多赢的发展关系,提出与之适宜的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结合前人经验,以人居环境空间规划为切入点,解析人居环境空间研究内容。运用Arc GIS10.2.2空间分析和Fragstats4.2景观格局分析,解析海南省域三生空间敏感性、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性,以及资源服务范围与开发建设空间适宜性,结合人居环境空间发展特征,提出从全岛国土空间、资源统筹和空间营造3个方面进行规划引导,并提出以下观点:1)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是有效保障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前提基础;2)遵循风景园林健康理论指导的全域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统筹规划和空间营造规划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根本路径;3)"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的关系均衡与协调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新模式,是未来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优化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迫切需求.文章首先对海绵城市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根据一定的选择原则,形成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体系;最后对每项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内容给出了在具...  相似文献   

20.
荷兰作为欧洲国家中人多地少、高密度发展的典型国家,和我国国情背景较为相似,但较之我国却拥有更为优质的乡村自然环境和农业产业化前景,并在乡村规划上具备悠久传统和卓越表现。基于荷兰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两者间有着不同起源和关注焦点,通过系统梳理荷兰城乡规划体系中的乡村规划脉络,介绍了荷兰乡村地区规划的演变历程,并从土地整理与开发、空间规划这两大层面剖析荷兰乡村地区发展规划的理念流变,以期为中国乡村地区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