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崇阳斯门坳钨矿化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地层中,少数赋存于南华系上统南沱组地层中。矿石类型包括石英脉和角岩型两种,以单一白钨矿石英脉型为主。钨矿化受斯门坳倒转背斜控制,具体产于伴随倒转短轴背斜褶皱构造发育一系列层间断裂及构造破碎带内。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的盐度为1.57%~14.41 wt.%NaCleq,温度为180~351℃,成矿流体属于中温偏高温的低盐度流体。含白钨矿石英脉δD值介于-48.8‰~-33.8‰之间。石英的δ~(18)O值为12.0‰~15.2‰,流体δ~(18)O值为3.87‰~7.05‰,指示了成矿流体以变质水为主混入了部分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来源。矿区南沱组地层中黄铁矿、陡山沱组地层中黄铁矿和顺层间构造充填石英脉中黄铁矿三种不同地质体产出的黄铁矿δ~(34)S_(V-CDT)(‰)值3.5‰~4.5‰,极差1‰,平均值4.08‰。指示硫主要来源于地层,形成时物理化学条件稳定。矿床属中温偏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瑶岗仙矿床是南岭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并伴生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两类白钨矿化。经过野外地质现象系统的观察以及精细的镜下矿物学研究,厘定了两种类型白钨矿化的成矿阶段,对不同类型白钨矿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地质特征对比。结果表明,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白钨矿的成矿环境、成矿规模、显微组构等有着明显区别。通过对比两种矿体白钨矿的岩相学特征,约束不同类型白钨矿的成矿过程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
包金山矿区位于湘中成矿区的北东部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和紫云山-沩山北西向复背斜带的重合位置.文章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和白钨矿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矿区内白钨矿为热液石英脉型,钨(金)矿化从构造结合部位向外逐渐减弱,主要形成于乳白色石英脉阶段(A)和烟灰色石英脉阶段(B).矿床内白钨矿中的研究显示流体包裹体为气液两相.在乳白色石英脉阶段均一温度介于272~377℃,峰值为291~380℃,盐度为4.55~9.19(wt%),密度为0.62~0.83 g/cm~3;在烟灰色石英脉阶段均一温度介于267~417℃,盐度为5.01~7.68(wt%),密度为0.54~0.82 g/cm~3;两个阶段的包裹体温度和盐度相差较小,为中高温、低盐度流体系统.早期流体密度和盐度略大于晚期,推测成矿后期大气降水混入岩浆热液,引起成矿的温度降低和成矿流体的稀释.矿区大多数包裹体密度与大多数岩浆热液流体密度相当,推测钨矿可能来源于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4.
与钨矿床共生的金矿床及其找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运金 《中国钨业》2001,16(2):19-21
报导了钨矿床附近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①矿床产于世界上两大钨锡成矿带内。②与高钾的钙碱性至弱碱性花岗岩类有成因联系。③金矿化赋存在席状石英脉或细脉内。④含金石英脉的硫化物含量低 ,包括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铋矿和辉钼矿 ,也可以出现白钨矿和铋—碲矿物。⑤近矿蚀变岩石中存在石英、绢云母、白云母、钠长石和碳酸盐。  相似文献   

5.
宁夏牛头沟金矿位于贺兰山北段,矿体主要产于破碎蚀变岩—石英脉中,为多期构造控矿及热液影响形成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矿床。牛头沟金矿与金等自然重砂异常位置对应良好,与该区金、白钨矿和铅矿物重砂异常关系密切,经研究,认为金—白钨矿—自然铅重砂异常组合可以做为牛头沟式破碎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的找矿指示。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格尔木二道沟白钨矿床是近年发现的新矿床,文章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方面介绍了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矿区已经发现的白钨矿体从赋矿层位、含矿岩性、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初步认为矿区内发现的白钨矿与地层及构造关系密切,其中石英脉是矿区内白钨矿的主要载体,白钨矿在垂向上存在一定的分带特征,元素也从地表W元素向深部W、Cu、Bi元素组合变化,同时分析了区内成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成矿条件,提出了二道沟白钨矿床为中高温石英脉型白钨矿床。  相似文献   

7.
金山矿区位于礼岷金矿带西段,中川和碌础坝两大花岗岩体之间,产于中川岩体外接触带1~3.5 km范围之内。成矿主要受岩体、地层、构造控制,岩体是成矿的最主要因素,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热源;成矿物质来源是多元的,岩体在侵位过程中,熔融了地壳岩,同化了围岩,融虑、吸附了地层中的有用组分是矿床成矿物质重要来源之一;构造运动、岩浆活运所产生的断裂为岩浆后期形成的含矿气水溶液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条件;粉砂质绢云母千枚岩,钙质、粉砂质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绢云千枚岩是成矿的主要矿源层;矿体的形成是多期多阶段的,形成微细粒浸染型、石英脉型矿体;矿床成因属近程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中国钨业》2016,(2):1-5
通过对香炉山钨矿床的构造及流体进行剖析,研究了其构造-流体-成矿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加深对其成矿的过程认识,并为今后矿山的研究及找矿工作提供思路。香炉山夕卡岩型白钨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隐伏岩体顶面接触带构造为最重要的控矿构造,褶皱控岩,为成矿物质的来源提供保障,裂隙及层间破碎带不仅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运移通道,也是较重要的储矿场所,但后期发育的裂隙具破矿性;流体与该矿床的形成息息相关,其中的石英-白钨矿阶段及石英-硫化物-白钨矿阶段为矿床的主要成矿期;香炉山夕卡岩型白钨矿床的构造-流体-成矿三者之间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及关联性,对形成香炉山大型白钨矿床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甘肃小独山西钨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独山西钨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钨矿床,笔者从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作用等成矿条件入手,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条件的完美耦合是该矿床形成的根本原因。矿区下二叠统红柳河组各岩性层中钨元素丰度值高,为该矿床的形成创造了物质条件;矿区极其发育的断裂裂隙系统,为后期成矿热液的运移、物质交换、成矿元素的沉淀富集提供了通道及储存空间;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在为成矿提供热源、物源的同时,使得早期的断裂裂隙系统再次活动,为成矿热液的运移、物质交换、成矿元素的沉淀富集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通道及储存空间;燕山早期岩浆期后热液沿着前期形成的断裂裂隙充填交代,在高温阶段形成石英脉脉型黑钨矿,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形成石英脉脉型白钨矿;原生矿床形成后,经过长期的表生作用,进一步次生富集形成沿沟谷产出的钨砂矿。小独山西钨矿床是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充填交代式石英细脉带型(黑)白钨矿矿床。寻找成矿热液运移通道及其方向,将成为今后该区找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小柳沟钨钼铜铁多金属矿集区由祁青、小柳沟、贵山、世纪、祁宝5个钨钼铜多金属矿床和小柳沟、贵山、朱龙关、龙阿过陇4个铁矿床组成,除小柳沟和龙阿过陇铁矿沟产于蓟县系镜铁山群下岩组炭质绢云千枚岩和绿泥绢云千枚岩外,其余矿体均产于长城系朱龙关群上下岩组及其过渡带的矽卡岩化云母角闪片岩、矽卡岩化灰岩和石英脉中。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流(气)沉积改(再)造型矿床,矿床工业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矽卡岩型、破碎带型、斑岩型,矿石主要为浸染状-稠密浸染状白钨矿矿石和稠密浸染状白钨矿-黄铜矿矿石,矿床形成和分布与地层、构造、岩体关系密切,隐伏岩浆(体)侵位构造控制了矿床(点)类型与分布,背斜层间滑动虚脱构造控制了矿体的规模、产状和形态,岩性层间构造裂隙控制了成矿元素的富集。下步勘查中,应当充分地重视不同矿床的整体性研究,把攻深找盲作为勘查第一要务,将矿床交接带与矿床外围作为重点找矿空间,加强寻伴生组分和其他新类型矿体的研究与查找。  相似文献   

11.
二道沟钨矿床是目前青海省内发现的规模较大前景较好的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成为大型乃至超大型白钨矿床。对二道沟白钨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勘探工作成果初步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石英脉型白钨矿,并初步分析了二道沟地区该类型矿床的找矿前景,认为该区是寻找与岩体有关的石英脉型钨矿的有利地段。对于区内及邻区白钨矿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青海大黑山钨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大黑山钨矿床受岩性—构造控制明显,白钨矿(化)体主要赋存在加里东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古元古界托赖岩群的接触带中的矽卡岩和靠近岩体一侧的云英岩化带中,在与接触带构造相连的次级裂隙中可见石英脉型白钨矿体和萤石脉型白钨矿体;矿体形成多变,以似层状、分支状、透镜体状等为主;矿石品位稳定、厚度变化稳定,属于稳定性矿体。认为大黑山钨矿床主体为矽卡岩型白钨矿体,但具有寻找云英岩化型白钨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砷(As)是白钨矿中常见的杂质元素,通常在冶金过程中需对其进行除杂处理,而As对后续钨产品的影响尚不清楚。以仲钨酸铵(APT)和As单质为原料制备As质量含量为1%的APT-As复合粉末,经煅烧和碳化,分别制备出含As的紫钨(W_(18)O_(49)-As)及碳化钨(WC-As)。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W_(18)O_(49)-As及WC-As的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s元素主要以W_2O_3(AsO_4)_2第二相的形式存在于棒条状W_(18)O_(49)-As的表面,易使棒条状W_(18)O_(49)-As发生断裂;W_(18)O_(49)-As还原和碳化反应起始温度比不含As的W_(18)O_(49)低;W_2O_3(AsO_4)_2第二相分布于W_(18)O_(49)之间,阻碍W_(18)O_(49)碳化过程中物质的迁移扩散,从而抑制细小WC颗粒的聚集长大,得到均匀性好的WC-As粉末。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主要古生代钨锡矿床(点)的时空分布与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这些矿床主要分布于西北和华南地区的造山带边缘,又以西北地区的规模和数量为胜;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450~390)Ma和(310~280)Ma;按照矿床成因类型,可分为独立成因的石英脉型和夕卡岩型,以及复合成因的石英脉型-夕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云英岩型,矿体也多具有"一体多型"的特征,集中分布于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其中夕卡岩型矿石矿物主要为白钨矿,云英岩型主要为白钨矿和黑钨矿,而石英脉型有白钨矿、黑钨矿、锡石、辉钼矿和黄铜矿等;在成矿元素组合方面,Sn主要与Cu和W构成Cu-Sn、W-Sn组合,而W具有W-Sn、W-Mo、W-Cu、W-Fe和W-F(萤石)等较为复杂的组合。综合分析,认为在我国西北地区及外延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等邻国具有较大的寻找海西期钨锡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钨业》2017,(4):8-15
樟斗钨矿床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中段崇(义)—(上)犹—(大)余矿化集中区西华山—扬眉寺矿带北段,矿区产出外接触带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化花岗岩脉型两种钨矿化类型。含钨石英脉组有石窝里北组、石窝里、火烧壁和高壁—苧麻园四组,各组矿脉总体走向近东西,在平面呈右侧幕、剖面上呈后侧幕形式产出。云英岩化花岗岩脉钨矿体产于高壁—苧麻园脉组的深部,走向北东东,向北陡倾,呈火焰状侵入寒武系浅变质岩中。含钨云英岩化花岗岩脉属矿区深部找矿新发现,是今后找矿突破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东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层控沉积-变质矿床。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D2a2-1a)地层中,受层位和层间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岩石为石英脉、硅化灰岩和含铁方解石石英脉。基于以上的认识,探讨了小东沟金矿的找矿前景,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冀晓清 《甘肃冶金》2010,32(2):41-44
通过对四儿沟门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层控热水沉积-变质矿床。矿体产于中泥盆统西汉水组(D2X2-1)地层中,受层位和层间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岩石为石英脉、硅化灰岩和含铁方解石石英脉。基于以上的认识,分析了四儿沟门金矿的找矿前景,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南秧田白钨矿床是滇东南老君山花岗岩体东翼外接触带一个超大型的白钨矿床。矿体形态简单,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新元古界猛硐岩群中,矿体与围岩整合接触,并与地层同步摺曲,赋矿岩石主要为夕卡岩、变粒岩、片麻岩、电气石石英岩等。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域混合岩化作用是区内白钨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秧田白钨矿床三阶段成矿模式,即:元古代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形成白钨矿化体-加里东期的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层状白钨矿体-后期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作用促使矿床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9.
河南汝阳县竹园沟钼矿床是新近发现并探明的斑岩型钼矿床,该矿床最大特点是赋矿岩石全部为花岗岩类岩石。矿床的成矿母岩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斑岩,该类岩石常具似斑状结构,说明其成岩是浅成的。根据矿床矿石内各类脉体的先后顺序及含矿性,结合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及结构构造特征,将矿化划分为四个热液作用阶段:即①石英脉阶段;②辉钼矿一石英脉阶段;③辉钼矿一钾长石一石英脉阶段;④萤石一钾长石一石英脉阶段。结论是:第②、③两个阶段是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20.
铅锌矿赋存于南温河序列(S_3NW)老城坡单元(S_3L)地层中;含矿岩性为石英岩脉、电气石石英脉中及断层破碎带;矿床受地层控制明显,赋矿层位稳定,找矿标志明显。矿床属中温热液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