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针对当前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工业遗产空间改造“人本”缺位和同质化的问题,笔者提出在创意赋能下通过“人本化”营建实现“高品质”转型。对于工业遗产空间的“人本化”营建从地方营造、公众参与、低碳智慧3个层面提出优化建议,引导工业遗产空间从动态活化走向多元人性化,进而为新时期我国城市空间提质相关实践提供科学参考,更好地推进健康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更新进程中,我国城市工业遗产逐步重获新生。社区参与下的工业遗产是可持续发展和活化利用的重要内容。该文以重庆市兵工署第二十四兵工厂的改造为范例,以社区活力为导向,从社区商业活力和社区文化活力两个方面挖掘社区活力与遗产的关联性,从而延伸出社群介入下“物质空间需求”“社群互动交往”“场所精神构建”三大空间体系架构,提出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策略,同时为实现重庆现存工业遗产由单社区参与试点到多片区扩展利用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工业遗产与创意空间的结合,不仅营造出了文化与设计服务相关产业的创意氛围,还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间并加强了地方认同感。以大连为例,通过对过去以生产为主的工业城市转变为以知识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城市转型的分析,对其工业发展历程及工业遗产区域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大连港工业遗产更新规划策略,并结合创意活动、创意旅游和社区公共艺术等论述了其创意空间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住型存量土地的价值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存量规划与社区营造二元互补,共同活化城市存量土地。现阶段大陆居民参与有待提高,需要借鉴社区营造机制,通过社会氛围活化带动地域空间发展。社区营造的机制是以项目为抓手,以社区精神为纽带,实现多元推动主体的参与和互动,共同促进社区发展。本文归纳出的五个推动主体包括领导团队、居民、社区规划师、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它们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决定着社区营造的走向甚至成败。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于社区营造理念及相应的运作机制,而大陆地区在政府组织架构及执行力、历史文化积淀、居民集体意识等方面具有优势。新常态下的存量土地活化,应该重视多元主体参与、乡愁氛围的营造以及制度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多为地方政府或专家主导,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虽然使大量物质遗产得以保护,但往往会因缺乏社区价值的考量使街区的历史记忆被切断、社会肌理遭破坏。本文以四川省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讨在灾后重建背景下建立的社区参与机制对街区保护性更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参与必然使保护政策和保护规划发生局部的调整,在保护项目的实施中需要更加注重居民需求、民间智慧及公平透明。由于部分居民个体化的、非理性的行为,遗产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目标的实现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社区参与是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趋势,但须通过遗产教育、社区增能等方式倡导理性、组织化的参与,从而使共同的目标得以达成。  相似文献   

6.
以台湾松山文创区在空间活化利用中的整体规划、建筑改造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上的分析,归纳出城市复兴进程中工业遗产活化的基本六要素,尝试建立了初步的活化解析模型。结合当前大陆工业遗产在开发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商业发展与文化特征相融合、城市回馈机制、建构文化聚落的活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要工业建筑遗产是城市在进行工业生产活动中,随着历史演变逐渐形成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该文以柳州第三棉纺织厂改造为工业博物馆项目为例,从遗产活化的视角下分别从园区遗产价值、建筑本体功能、历史文化要素及外部空间活化四个方面对其改造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科学重构空间秩序、合理确定功能业态、有效升级建筑形象、全面激活场地活力等工业建筑改造启示,以期为工业建筑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后工业时代的社会逐渐被消费所主宰,城市和空间也成为消费的对象,工业遗产亦借助特定的文化氛围而被符号化为一种消费空间,商业资本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探讨了在商业资本参与工业遗产改造的情况下,通过将社区商业与公共活动营建和工业遗产空间环境改造相结合,利用社区消费弱化资本对建筑的控制,利用社区公众力量加强对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监督,在满足消费文化差异性体验的同时避免工业遗产的过度商业化,建立长久有效地保持工业遗产生命力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台湾在社区营造行动开展以后,虽然社区营造没有直接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上起到作用,但是其文化意识、社区意识的觉醒,改变了台湾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方向。本文通过对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区和台中宫原眼科的再利用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了社区营造行动下的台湾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更新特征,分析大陆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工业遗产开发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剖析用户体验维度,针对不同工业遗产资源特点进行继承与活化策略研究。基于贝恩特·施密特提出的用户体验的5个维度,以工业遗产价值特征为基础,挖掘其用户体验维度内涵。建构以一种体验方式为主导,辅以其他体验方式的5种工业遗产继承与活化策略。工业遗产资源不同于其他传统遗产资源,应根据其特点进行继承与活化。  相似文献   

11.
工业遗产承载着工业文明进程中的特殊记忆,具有 深厚的历史、文化、审美等多重价值。工业遗产景观是工业遗 产的价值再现,承载着高度的遗产原真性与多重价值。隐性叙 事是深入挖掘工业遗产原真性与激活其潜在价值的重要方式, 基于隐性进程理论的解读与启发,剖析与梳理隐性进程的内 在运行机制,从场所价值、主题意义、要素序列、隐性语义 和维度价值5个层面提出隐性叙事的设计表达方法,将遗产的 “真”进行深入挖掘与高度还原,生成丰富、深刻且具有历史 文化原真性的工业遗产景观主题,塑造饱满、富有张力的工业 遗产景观性格,激活工业遗产景观潜在的多重价值,实现工业 遗产景观的高度再生。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中已经迅猛开展并受到关注,然而长沙作为中部省会城市,其工业遗产的发展相对滞后。该文通过对长沙滨江近代工业遗产的分布及保存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梳理该区域工业遗产的共性与个性,并契合长沙"山水洲城"的城市格局特征,结合实例,分别从规划、建筑、技术、景观等角度剖析长沙滨江区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得与失。最后试图从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宏观规划等薄弱环节给出建议,以推进工业遗产再开发在长沙的发展,从而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优选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构建客观评价模型对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的调研数据,采用序关系分析法,以居民点人口结构、居民点景观风貌与传统文化、居民点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居民点位于遗产地的位置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二级指标为评价准则,构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优劣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中,4个为疏解型,3个为搬迁型,2个为控制型,没有发展型。研究结果可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科学遴选发展模式提供定量评价依据,也可为生态价值高的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程伟 《城市建筑》2014,(24):190-190
本文在了解工业遗产的内容基础上,明确了现代城市内部工业遗产的真正意义,分析了工业遗产完善的好处,找出了现代工业遗产与社区化改造两者的关系,以便能积极实现现代社区改造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以来,古遗址美学的发现与发展为工业遗址价值识别奠定了美学基础。随着传统工业逐渐退到历史的幕后,工业遗址凭借其崇高美特征被人们发现其文化价值内涵,并由此诞生了“工业考古学”。工业遗址逐步由工业纪念物发展到工业遗产,从单纯的审美载体转变为地区乃至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址具有再开发利用的巨大潜质,景观化则是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工业遗址景观化的实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如画式”处理采石场的工业改造开端时期;2)大地艺术拓展并运用纪念碑视角的工业纪念物时期;3)“博物馆化”风潮下景观设计受限的工业遗产提出时期;4)风景园林主导的整体保护与分层活化的工业景观时期。最后,针对价值理念之传播、法律机制之建立和活态可持续之发展几个方面,对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通过可持续、有机且综合的风景园林手段,将见证工业遗址作为遗产的可变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界定产业遗产的内涵,明确产业遗产的价值,为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提供了新方法,带来了新的景观形式,并展望了未来阳泉市产业遗产保护和重新利用的模式与途径,从而实现产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Numerous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underline the high identity value of cultural heritage for local communities and its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 the inclusion i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depends on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that presumes a global community and prioritises global heritage value before the local ones. This setup holds potential ten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fine heritage communities and access their heritage identities,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landscape forms, functions, processes and context. The case study of Mt Fuji World Heritage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model. While global and national communities emphasise the form of the heritage and policies target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present visual shape, the local and religious communities identify with the functions and practices embodied by the sites. Not all communities identify with the proposed interpretative context for Mt Fuji heritage value. Additional tension arises from the Eurocentric mind-set behind world heritage expertise.  相似文献   

18.
城市工业遗产的社区化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志强  刘博 《中外建筑》2008,(1):144-147
介绍了工业遗产的内涵,明确了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探讨了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忧势及条件,论述了城市工业遗产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结合广州港码头区内二大阪仓的社区化转型这一案例寻求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天洁  李泽 《新建筑》2014,(3):34-39
新加坡河历经20余年的遗产保护和复兴开发,已从衰落的遗弃工业码头变身为世界性的休闲娱乐胜地.以新加坡河中段的克拉码头为案例,剖析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期两次主要改造工程的设计策略,揭示出政府、开发商、设计师、本地居民、游客等不同群体的多样考虑和应对方式,探讨克拉码头复兴过程中世界性志向和本土性担忧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及缓冲区普遍存在大量社区居 民,如何科学选择居民点发展模式是遗产保护管理中需重点关 注的问题。以云岭片区为例,首先通过对社区历史风貌、人口 结构与产业发展模式等进行田野调查,利用指标体系法从自然 条件、区位条件、人口结构、产业发展模式、景观风貌与传统 文化五方面对云岭片区居民点居住适宜性进行评估。其次,利 用物种分布模型研究居民点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影响,得到基 于遗产地核心价值保护的居民点分类结果。对以上研究结果进 行叠加分析,最终将片区内各居民点分为搬迁型、疏解型、传 统生活生产控制型和生态旅游控制型4种发展模式。研究成果 将为以标准x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居民点发展模式的探讨提 供技术指导和案例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