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活塞环-气缸套润滑摩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活塞环与气缸套间的润滑、摩擦直接影响到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内燃机实际运行过程中,缸内工作过程循环变动及活塞气缸套间动接触导热直接影响到润滑油膜的状态,因而活塞环在缸套中的不同位置时的摩擦、润滑状态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活塞环组稳态热混合润滑的基础上,考虑到活塞组一气缸套动接触系统瞬态传热,建立了活塞环组的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摩擦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运用该方法可模拟出活塞环组润滑、摩擦特性,并可预测出不同瞬时润滑油膜的温度场、压力分布、油膜厚度、摩擦功和摩擦热等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见发动机拉缸的故障。拉缸是活塞或活塞环与缸壁表面拉伤、拉毛,拉成沟槽的现象。拉缸具有相当的危害,轻者能将活塞或缸壁表面拉成条状的拉痕,重者可将其表面拉成沟槽,使活塞掉顶,发生“胀缸”。发动机拉缸的机理,直观地说就是活塞或活塞环与缸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内燃机设计不断向高速、高扭矩输出方向发展,作为发动机心脏部件的活塞其可靠性也要求进一步提高.活塞拉缸以运行初期居多,再者寒冷天气下的冷起动往往也会发生拉缸现象,其原因是气缸壁和活塞之间缺乏良好的润滑.通过研究,活塞裙部外圆经喷涂石墨后,可有效的预防活塞的拉缸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对活塞环-气缸套润滑摩擦性能的研究中,大都忽略了活塞组-气缸套间的导热,或者将导热过程简化,这与该摩擦副的实际润滑摩擦状况相去甚远.把柴油机缸内燃气、活塞、活塞环、润滑油膜、气缸套、冷却介质作为一个耦合体,考虑各部件间及相应物理场间的耦合关系,采用耦合分析法建立了活塞环-气缸套的三维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摩擦模型.该模型以三维瞬态热传导模型、动压润滑模型和润滑油膜传热模型为基础,并考虑了润滑油的黏温变化、燃烧室燃气泄漏、表面粗糙度、油膜破裂位置以及气缸套圆周方向上的非轴对称性等影响因素.采用上述模型,对6110型柴油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进行了传热、润滑、摩擦耦合分析,得到了活塞组-气缸套的温度场,并用试验证实了耦合模型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得出了润滑油膜的温度、黏度、最小油膜厚度和摩擦热随曲轴转角和活塞环周向高度的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5.
拉缸,是指在发动机的气缸壁表面呈现出一些细纹或沟槽的磨痕,且缸壁发生明显的变色。拉缸现象一般发生在发动机初运转时期,而且一般情况是从上止点附近开始,逐渐扩散到缸壁下部。随着发动机拉缸现象的出现,随之而来的便是活塞、活塞环和气缸密封性能的降低,致使机油耗和窜气量增加,甚至会出现活塞和活塞环严重咬死的情况,使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活塞环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气缸内燃烧恶化,缸内平均温度升高,这样就使得与燃气接触机件的热应力增大。排气门、活塞也容易烧坏。活塞环的泄漏,破坏了气缸壁油膜,加速缸壁的磨损,严重时导致拉缸。如果泄漏的燃气与曲轴箱内的油雾一起燃烧,就会引起曲轴箱爆炸等事故。  相似文献   

7.
薛福连 《柴油机》2007,29(3):42-45
从设计和制造两方面分析了高负荷发动机活塞环引起窜气、窜油、拉缸和断环故障的原因,介绍了活塞环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予  张松江  孟祥吉  杜涛 《柴油机》2014,36(4):53-55
针对机车中修磨合中,柴油机发生活塞拉缸、抱缸故障,通过分析活塞、活塞环工作状态受力情况及观察故障件故障现象,找出故障原因,并据此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DFH5型机车作为调小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具有工作可靠、运行平稳、便于操纵、便于维护等优点,在地方工矿企业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由于该型机车原设定辅助机油泵工作时间偏短,加之油质、油温等原因,导致柴油机在某些状态下起动时得不到充分的润滑,给柴油机安全运转带来了隐患.辽源矿业集团公司配备的DFH5型机车在这种状态下使用时,发现柴油机的气缸套与活塞润滑不良,易发生拉缸等故障,降低了活塞环和气缸套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气缸窜气、气密性差是导致气缸及活塞(环)等机件异常磨损,机油过量消耗以及氧化变质,发动机过热,活塞(环)卡缸,熔着磨损以及活塞环断裂等事故的主要因素.对影响汽车发动机气缸窜气的成因进行分析,论述了降低和预防气缸窜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擦伤的理论分析与试验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活塞环-缸套的擦伤问题,测量了在不同的内燃机转速、润滑油及环境温度下发生擦伤的载荷及表面本体温度。根据试验结果通过混合润滑分析确定了发生擦伤时的微凸体承载量,并以此为基础采用Blok公式计算了微凸体瞬现温升,首次定量确定出了活塞环-缸套发生擦伤时的表面接触温度,建立了活塞环-缸套发生擦伤时的临界膜厚比准则  相似文献   

12.
用铁谱分析法诊断EQ6110柴油机的磨合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铁谱分析技术分析了EQ6100柴油机磨合期内发生的拉缸,通过分析润滑油中的异常磨损颗粒,说明了缸套与活塞环从微观擦伤向宏观擦伤发展,宏观擦伤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形成拉缸过程。文中还介绍了气缸套与活塞环早期擦伤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船在海试过程中出现的主机拉缸故障开展故障原因分析.分析了柴油机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受损部件,包括活塞组件、缸套等开展相关检测,最终确定导致该柴油机拉缸故障的原因为活塞销滑油泄漏.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润滑模型基础上,将活塞环润滑特性、活塞环动力学、滑油输运、环组窜气、几何结构参数、缸套变形,固体颗粒等多因素进行耦合,建立了考虑针对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结构与供油方式的特殊性的供油润滑模型,并对环组间的窜气以及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缸套表面所特有的表面织构与油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速机活塞环跨越动压、混合以及边界润滑三个区域,润滑油的供给条件及固体颗粒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干式缸套的拉缸现象。文中指出机体水套结构、铸造精度、活塞环结构和零件加工误差等会引起拉缸。文中同时提出了合理的活塞环结构及其切向弹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型柴油机设计开发过程中,气缸套第一道活塞环上止点位置温度偏高,存在滑油结焦引起拉缸风险的问题,对油气室匹配及气缸套冷却进行改进,改进前后的缸内喷雾燃烧计算及气缸套热-结构耦合仿真对比分析表明:优化后的气缸套第一道活塞环上止点位置温度明显降低。后续的试验验证也表明:上述措施有效降低了气缸套第一道活塞环上止点位置的工作温度,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声发射(AE)技术对摩擦润滑状态进行在线监测。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技术抑制由阀门开关和燃烧震荡引起的大幅值声发射AE信号,并采用阈值降噪的方法提取出由粘滞摩擦力引起的声发射信号。然后运用小波包络分析计算冲程中部的声发射信号幅值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活塞环-缸套系统润滑状态的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冲程中部的声发射信号能够有效地表征活塞环-缸套的摩擦润滑状态,并能够通过声发射指示标准区分不同类型的油品对系统润滑状态的影响。其中,声发射信号的幅值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小幅增大,且随着转速的增大而明显增大。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声发射监测技术在活塞环-缸套摩擦润滑状态在线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柴油机在耐久试验后气缸套一环上止点处四点磨损故障,对气缸套、活塞以及活塞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热态下机体及气缸套变形过大是气缸套四点磨损的主因。采取加宽、加厚机体上顶面,机体气缸套一环位置机体主推力、副推力两侧增加横向、竖向加强筋,加厚机体支撑肩下部等改进措施提升机体刚度。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气缸套一环变形平均减小了16%,与气缸套接触压力更加均匀,与气缸套间隙平均减小了78%,改善了气缸套一环处的异常磨损。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活塞与缸套的匹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缸套-活塞组的摩擦、缸套失圆机理、缸套与活塞组润滑等多个方面对柴油机活塞与缸套的匹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缸套-活塞组的研究趋势做了预测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