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风景名胜区与其所依托城市的区位关系为切入点,并以江苏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阐述了在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如何提高揭示问题的针对性、规划策略的有效性与空间布局的前瞻性等问题。本文认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需要协调发展的基本认知是确保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策略可行性的必要条件,并期望以此为出发点的规划策略能为我国其它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梁发  姚崇怀  刘洁 《中国园林》2012,28(1):113-117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规划,在理论与方法上却显得相对滞后,可资借鉴的案例也比较缺乏。通过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此类案例植被规划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并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为例,通过对风景区生境的调查、植被的调查、植被特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风景区生境条件和总体布局,进行植被—群落—物种的一体化规划策略和方法,拟为相关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地处闽南的漳州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为案例,运用GIS技术手段,关注漳州的生态脆弱区域,分析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诸要素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满足人们休闲游憩要求、延续地域文脉及保护历史遗产等方面的作用,提出构筑市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达到自然、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规划在整合市域现有及潜在的风景资源和全面保护的基础上,确定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模式,注重区域的统筹协作及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在较为宏观的视角下构建市域生态网络,使设立的风景名胜区成为市域生态保护的重要节点.规划完善了各风景区之间的交通布局,将游憩体系与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构建模式、风景资源利用的侧重点和开发时序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质量,促进其在旅游大环境中的个性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灵通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从现场调研、规划定位、分区布局、项目设置、数据指导、精品化发展建议等方面探讨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特色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刘滨谊  丁恬 《规划师》2003,19(7):27-31
以鼓浪屿-万石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为实例,分析了邻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城市产业对风景名胜区的蚕食和环境破坏严重,风景名胜区的整体非自然化,以及城市发展与风景名胜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严重。指出生态环境规划作为协调自然生态环境与人为活动的一种手段,对于维护城市景观生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形成开放连续的城市绿地系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析旅游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以漳浦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漳浦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例,分析旅游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关系,通过对两者在规划性质、规划理念、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和执行的主要规划规范等方面的区别,以及在规划的作用、基础资料的调查内容和规划编制做法上存在的共同点的比较和阐述,提出在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各景区的性质采取的相应措施和解决问题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滨海四大景区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对立关系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滨海四大景区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协调策略,从而保证"城""景"空间关系的协调,促进城市型景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9.
陶一舟  严国泰 《华中建筑》2012,30(6):133-1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风景名胜区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其实质是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这一棘手的问题,规划师不应该回避问题,一味地抱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因此该文以安徽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研究在现有管理体制、规划制度下,如何更好地解决风景名胜区城市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建筑行业中BIM的应用情况,结合规划本身的需求和特点,将BIM应用于风景名胜区规划业务内容之中,以风景区规划范围的科学决策为实践的切入点和重点,探讨其应用方法和发展前景.通过初步构建风景名胜区规划数据库,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地形地貌、地表覆被、人文因子等各方面的因子进行分析、综合、叠加,进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议,为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划定和用地适宜性分区划定提供依据,从科学技术角度支撑风景名胜区规划,提高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功能分区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归纳、分析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特点的基础上,以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重点分析特大型分散式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分区特征和划分方式,提出功能分区与保护区相衔接的思想,使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更加合理科学和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2.
刘滨谊  宋婷 《规划师》2004,20(6):35-37
产业化是风景名胜区现阶段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四川鸡冠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别从旅游策划、土地利用和管理经营的角度出发,分析市场与资源之间相互协调制约的关系,探索市场和资源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菜溪岩风景名胜区为例,试图将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风景区总体规划的风景游赏规划中,通过一定的措施协调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以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区边界的确定会影响景区资源的分配。除了传统的空间划分外,由其他因素所界定的风景名胜区边界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着重研究了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无形边界界定。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控制和管理城市向外无限扩张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一些城镇被风景名胜区包围着,而其中心城区又不属于风景名胜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势必向风景名胜区周围蔓延.位于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风景名胜区特征和城镇的特点,研究以花山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为例,对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边界缓冲带是风景区与城市的过渡区域,是保护风景区核心景观免受城市破坏的有效屏障。本文通过分析南京钟山风景区的现状和问题,从功能布局的调整、空间要素的整合、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总结风景区边界缓冲带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朱霞  郑越 《华中建筑》2021,(2):80-85
从阐述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出发,评析国内外风景区生态敏感性研究现状;以典型山岳型风景区——武汉市木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适用于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从人文、自然多角度测定生态敏感性;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和叠置分析模块,采用空间多成分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  相似文献   

18.
综合型风景名胜区兼具自然和人文景源,并且包含较为复杂的居民社会系统以及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它们是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规划研究内容来说,因其涉及面广、难度大,而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从风景资源保护、风景游赏特色挖掘、旅游设施布局、居民社会调控等方面入手,总结了综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林虑山(红旗渠)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为例,对综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物质生活中得到极大程度满足的同时,开始向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追求。伴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越发加强对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视程度。慢行交通系统作为一种环保、绿色的出行方式,能够对城市污染问题起到缓解作用。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研究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对城市优化发展中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崔珩  黄喆 《室内设计》2015,(3):101-107
四川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旅游休 闲度假需求日益增多。四川风景名胜区资源 丰富,但缺乏对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预判与 定位。本文聚焦休闲度假旅游相关设施的 规划与建设问题,结合案例分析以及相关 规范解读,对休闲旅游设施类型、内容、特 征、主题及设置要求等进行理论探讨;基于 实践调查,进一步深入分析四川省风景名胜 区休闲度假旅游规划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 设施类型单一,使用率低,缺乏规划统筹, 建设越界,忽视地方传统与本土风貌,形式 风格趋于城镇化等。结合实践经验以及风景 区地理环境与资源特质,从管理体系、规划 编制、功能定位、布局选址、形式风格等层 面提出规划先行、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隐 物于景的可持续休闲度假设施规划策略,旨 在促进四川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