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澜 《中外建筑》1999,(4):18-19
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的环境,而且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传统城市环境的一些基本要素至今仍然对人类的城市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城市广场、寺庙、教堂、市场等,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城市环境形象。 笔者,作为一名建筑师,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经常考虑的不仅是单纯的建筑物,而应是包括建筑、城市空间在内的城市区段、区域甚至整个城市。本文就建筑师在实际工程中最常遇到的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设计进行分析,并就设计中如何体现实体建筑与城市空间这两个基本要素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城市开始进行步行街建设,进入70年代步行街在西方国家大量流行。我国在90年代开始进行城市步行街的规划建设。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步行街发展的原因以及城市中心步行环境的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城市中心步行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寇志荣 《中外建筑》2015,(3):113-115
本文重点分析中心活力型街道中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的矛盾,并相应提出详细的改善策略,以有效指导未来实践。  相似文献   

4.
殷洁 《山西建筑》2012,38(28):13-15
通过对法国里昂市街道步行环境的介绍说明,对其具体营造手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分析城市建设背后隐藏的人文精神,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希望能对国内的街道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翔  董贺轩 《室内设计》2023,38(2):52-59
在城市健康街道及步行友好型街道建 设的人本视角下,街道空间的优化设计逐渐成 为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绿视率作为街道可步 行性的评价要素之一,可以对步行者的心理产生 影响,同时,步行愉悦度可以用于描述步行者的 心理。研究通过对武汉市生活型、商业型、交通 型三类街道共9个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街道 步行空间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的特征,以及二 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街道步行空间的平均 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呈显著正相关,当绿视率 达到0.142 5后,步行愉悦度为正,反之为负;街 道步行空间的绿视率标准差与步行愉悦度无显 著相关关系。最后以提升步行愉悦度为导向,针 对街道共性问题和不同类型街道的个性问题提 出街道步行空间绿化的具体建议,同时提出三 个方面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街道步行空间绿 视率,提升步行愉悦度。研究为提升街道步行 空间绿视率及步行愉悦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策 略参考,对城市街道的人性化建设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测度方法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水平对于 促进绿色健康的步行出行方式及提升居民 日常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步行性测度方 法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 一。根据影响步行出行的主要因素,从步行 环境感知、步行空间可达性和社会文化因 素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步行性测度方法进 行总结和比较,认为3类方法各有优势和缺 陷。建议应针对国内城市建成环境和居民 行为特征,深入研究步行性测度计算方法 的改进和提升,细化研究人群,提高测度的 准确性。同时应考虑行人对步行环境的主 观感受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步行性测度的 影响,构建一个兼顾步行可达性、便捷性、 舒适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城市建成环境步 行性综合测度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借鉴并优化了步行指数的计算方法,测度了中国287座主要城市70余万条街道的步行指数,同时从街道和城市尺度作了步行指数的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街道可步行性较好,但存在极化现象。街道步行指数、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街道长度及道路交叉口密度等街道属性多呈偏态分布,其中街道功能混合度、交叉路口密度与步行指数具有最大的正相关性。西部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平均步行指数较华北和西北地区偏高,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步行指数比地级市和直辖市高。建立步行指数可视化平台,提供步行指数计算结果的街道水平的查询,可供政府及科研人员了解城市街道可步行性及相关指标,并有助于步行系统改善政策和行动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从健康城市看我国城市步行环境营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波  徐苏宁 《华中建筑》2009,27(2):149-152
该文以“宜居城市”、“健康城市”两大理念为出发点,以整合城市步行空间和提升城市健康水平为目标,提出了营建完善的步行系统所应采取的规划策略,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设计中步行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活动的主体是人,城市的设施及空间环境应体现对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关爱,舒适的城市步行环境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组织的方式,在于充分研究掌握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行为活动方式和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创造舒适、优美、人性化的城市步行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城市街道的观察以及对现有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理论的分析,提出了街道上人丰富的活动意味着街道的活力.将中心地理论的"中心地"概念转化为城市中的"活力点"概念,再通过对城市中人的活动分析,提出了城市街道活力产生的一般组织原则.并提出了该原则可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市设计提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尝试以城市中的“典型地段”作为重塑城市街道活力的契入点,通过对城市街道活力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和研究,从街道空间秩序、功能复合、场所意义等方面提出重塑城市街道活力的目标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兰路步行街改造是兰州市商业布局的重头戏。该文着重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步行街的区位优势和合理布局及科学的功能定位,分析了商业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依照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要点及指导原则,对如何构造良好的商贸环境意象、丰富的空间形式、独特的街区景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深入认知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效应,是街道环境优化与城市更新的基础。但多数研究忽略了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难以有效指导设计实践。基于多源大数据测度街道活力与建成环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其非线性效应,并针对不同类型街道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提升开发强度是促进街道活力的最有效措施;2)建成环境要素对街道活力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街道活力才会有效提升;3)街道环境要素的综合设置应考虑其交互效应,一个要素的影响会随着另一个要素的变化被放大或缩小;4)老城区、商务片区、工业与区域交通设施周边区域及景观性街道的活力形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相关规律可为街道的精细化设计提供人本尺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屾 《南方建筑》2011,(5):56-59
本文分三个层面确定了九个相关步行环境评价因素,通过调研及收集相关资料来评价和分析南京新街口地下综合体步行系统空间环境,旨在将步行系统空间环境的基本情况从现象的、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以获得全面、深刻的结论,对未来的地下空间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城市街谷热环境数值模拟及规划设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街谷动态模型,对典型街谷进行了温度场数值模拟。通过大量的数值分析,比较了街谷高宽比、下垫面材料、街谷走向以及街谷两侧建筑立面形式等一系列街谷设计因素对其热环境的影响。模拟结果定量地揭示了各项因素对街谷热环境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给出了最佳高宽比的推荐范围,并从数据出发,对当前的一些设计思路提出质疑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征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万林 《重庆建筑》2011,10(12):10-12
本文通过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特征的分析,总结了塑造当代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所具备的相应影响因素,明确了建筑学对于城市活力产生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找出影响街道步行环境夜间安全感的关键因素是提 升街道夜间活力的重要前提,确定采用基于生理传感器的现场 感知实验方法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首先结合相关理论与 街道环境整体特征,建立环境自变量;再以可穿戴传感器收集 的皮肤电反应(GSR)为安全感测度基础,通过“唤醒-效价” 模型得出被试安全感因变量;而后建立夜间安全感的可视化地 图,从地图中选取产生不同安全感的环境样本,并以最优子集 回归的方法建立识别模型。基于45名被试的现场感知实验结 果表明,对夜间安全感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关键影 响、非关键影响与无影响因素。而本次实验得到的关键影响因 素为建筑内透光、绿视率和街道界面透明度,证明了夜间街道 中“自然监视”策略的重要性,同时给出基于提升“自然监 视”的街道夜景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全球化的发展,以经济生产的理性,建构出千篇一律的“现代性”生活和风格,拆除旧市街,涂销了城市的历史,虽然创造出新时尚的城市空间美学,却也摧毁了城市的人文记忆。古市街的存续保存行动,重新赋予城市深沉的文化意义,寻回城市人文生命力和后街小巷浪漫情怀的另类空间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9.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揭示街道可视因子对街道峡谷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的作用机制,可以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选取杭州市典型街道峡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和数据分析发现,在夏季午后,不同街道峡谷内微气候和热舒适度存在明显差异:各街道峡谷之间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和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气湍流观测和相关的大气气溶胶研究结果,分析了城市街谷内微环境的主要特征.兼顾城市规划和改善街谷环境的要求,对街谷微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某些便于实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