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比较不同水分、不同干燥条件下炼焦煤胶质层的变化情况,探索水分对炼焦煤结焦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分的变化对胶质层厚度Y值的影响较小,但是会稀释胶质体,影响胶质体的质量,水分对结焦过程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黏结性和结焦性是评价炼焦煤工艺性质的主要指标。本文评述了国内外表征炼焦煤黏结性和结焦性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黏结指数、胶质层指数、基氏流动度和奥亚膨胀度等研究进展,指出黏结指数、基氏流动度和奥亚膨胀度检测方法采用均相加热温度场,对炼焦煤的单向受热、层层结焦的成焦过程模拟性较差。虽然胶质层指数模拟了这一过程,但设备的自动化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黏结指数只反映炼焦煤本身的性质,与焦炭质量几乎没有相关性;而胶质层最大厚度、基氏流动度和奥亚膨胀度等只能从某个侧面反映炼焦煤的结焦性,如何开发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可同时从胶质体的黏结能力、数量、质量和膨胀性等方面共同表征炼焦煤黏结性和结焦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矿点炼焦煤变质程度、胶质层指数Y值、奥亚膨胀度b值、高温塑性、煤岩显微组分和成焦光学组织结构分析研究,发现变质程度、胶质层指数Y值和奥亚膨胀度b值相同或极其接近的炼焦煤高温塑性和单种煤成焦光学组织结构差异悬殊。其原因不在于镜质组含量的高低,而在于成因因素造成的镜质组性质不同。指出,胶质层指数和奥亚膨胀度指标在表征其结焦性时存在局限性,高温塑性和单种煤成焦光学组织结构对炼焦煤结焦性的科学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煤的热解结焦过程包含了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对该过程的研究是探索不同炼焦煤结焦机制以及煤质评价与表征方法的必要途径。通过测量炼焦煤结焦过程中固定区间的温度变化,计算了16种炼焦煤在结焦过程中的有效热扩散率曲线,并对不同结焦阶段的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炼焦煤有效热扩散率曲线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热塑阶段的“V”特征,以及半焦阶段的热扩散率范围。有效热扩散率曲线热塑阶段的“V”特征与传统的煤热塑性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半焦阶段有效热扩散率均值(TDMS)主要受该阶段焦炭的多孔体结构致密性(SDI)以及光学组织指数(OTI)的综合影响,SDI越高,OTI越高,则TDMS越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微波功率、不同水分条件、不同粒度等级等因素变化,对微波干燥炼焦煤效率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功率微波干燥炼焦煤干燥效率高,炼焦煤的起始水分较大、粒度等级较大时干燥效率较高.因此,微波干燥技术更适合对高水分的炼焦煤进行调湿.  相似文献   

6.
对我厂炼焦用煤性能进行了统计研究,提出应用胶质体软、固化点温度差(简称温程差)及结焦能力指数作为判断炼焦煤结焦性能优异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煤源结构、优化配煤、改善焦炭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红外成像仪器研究炼焦煤在立式炉内不同结焦过程中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探讨结焦过程中微观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炼焦煤变质程度的增加,结焦过程中其半焦收缩程度减弱,焦炭裂纹数量减少,炼焦煤开始产生裂纹的温度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8.
基氏流动度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普遍的一种炼焦煤煤质的分析手段,该方法能够表征不同种类炼焦煤的结焦性能的差异。主要通过该方法对几种炼焦煤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验室结焦试验,得出基氏流动度指标中的最大流动度与塑性区间与炼焦煤结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炼焦煤灰分是决定其价格的重要因素,为比较同一矿点煤种灰分对结焦性质的影响规律,对各炼焦煤进行黏结性、煤岩特征、灰分等分析并进行40 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煤种炼焦煤灰分降低对黏结性改善幅度不同,黏结性较好的炼焦煤当其灰分降低时,黏结性改善不明显;黏结性较差的炼焦煤当灰分降低时,其黏结性改善较为明显;且不同煤种炼焦煤灰分降低时灰组成变化规律不同。不同煤种炼焦煤灰分降低时所炼焦炭其强度变化程度不同,黏结性较好的炼焦煤,当其灰分降低,所炼焦炭强度变化幅度不大;黏结性较差的炼焦煤,当其灰分降低时,所炼焦炭强度改善较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工业分析以及胶质层体积曲线、流动度和膨胀度、单种煤成焦显微结构、单种煤结焦性能分析,对不同矿点气煤和1/3焦煤煤质进行评价,指出流动度较高的气煤在配煤炼焦过程中不起结焦中心作用,可作为1/3焦煤配用,而部分胶质层体积曲线为平滑下降型的1/3焦煤按气煤配用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湘钢现有炼焦煤进行评价,应用炼焦煤成焦焦炭显微结构技术、基氏流动度技术、奥亚膨胀度技术、胶质层指数特征技术、煤岩技术等,全面分析评价了各矿点炼焦煤质特征,指导炼焦煤细分类。  相似文献   

12.
李春燕  江鑫 《包钢科技》2018,44(5):28-31
炼焦煤胶质层指数对指导配煤炼焦和焦炭强度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考量价值。文章通过对煤样制备、检测设备以及检测过程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影响数据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活性添加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反应机理,研究了各种活性添加物对改善炼焦煤粘结性、增加炼焦过程结焦性的作用与效果,开发了有效的活性添加物,可扩大炼焦煤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降低配煤成本,提高焦炭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使用40kg试验焦炉和铁箱炼焦炉孔试验,在同配比情况下,使用不同结焦时间进行炼焦试验,对焦炭质量变化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结焦时间对焦炭M40、CSR的影响。在配煤结构相对较差时,延长结焦时间后,焦炭质量改善明显,所得试验结论可指导焦炉生产,特别是在产量和质量需求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可进行权衡,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焦炭强度、扩大炼焦煤使用资源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提高炼焦煤堆密度的途径,结合不同粒度炼焦煤的煤岩特征与结焦性能,将炼焦煤先配后粉工艺改造为筛分分级粉碎工艺,提高了装炉煤堆密度,达到改善焦炭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钢唐钢工业配比,选取了3种配煤方案,研究了瘦煤配比变化对焦炭热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瘦煤配比的增加,配合煤的挥发分降低,主要导致胶质体的黏度发生变化,对胶质体的量影响不大;焦炭的反应性(CRI)随瘦煤配比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反应后强度(CSR)先升高后降低;焦炭光学组织的各向异性指数(OTI)稍有增加;焦炭气孔率总体变化不大,但大气孔数量增加。炼焦配煤时需选择适宜的瘦煤配比,使结焦过程中的活性和惰性组分适当,进而生产高质量的焦炭,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国鹏 《山西冶金》2011,34(6):61-62,74
介绍了太钢7.63 m焦炉煤调湿的工艺流程。煤调湿工艺是一种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即通过炼焦煤在焦炉外的来自干熄焦余热锅炉的蒸气干燥来降低并稳定装炉煤的水分。装炉煤水分的降低能够提高焦炉生产能力、减少结焦所需热量消耗、提高焦炭质量、保证焦炉连续稳定操作,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炼焦精煤粘结性能和结焦性能进行的大量测定分析,结合配煤炼焦生产经验,对精煤胶质体性能的特殊作用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以烟煤胶质体性能的综合指标来确定主焦煤,并可指导合理配煤。  相似文献   

19.
研究炼焦煤中镜质体光学性质在碳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对揭示碳化反应活性及结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显微镜热台直接观测3种不同变质程度炼焦煤中镜质体在碳化过程中的软化熔融特征,利用煤岩学分析手段研究镜质体光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焦炭光学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化过程中,炼焦煤中镜质体的光学性质呈阶段性变化。当碳化温度低于300℃时,镜质体的光学性质变化不大;反射率开始迅速上升的温度随变质程度而提高,低变质炼焦煤A为375℃,中变质炼焦煤B为400℃,高变质炼焦煤C为475℃。低变质炼焦煤A和中变质炼焦煤B中镜质体碳化产物的双反射率在425℃左右时显著降低,而高变质炼焦煤C在475~500℃略有降低。当碳化温度大于600℃后,3种炼焦煤中镜质体碳化产物的光学性质近似以线性速度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煤的黏结性及炼焦煤中镜质组的荧光特性。总结了炼焦煤中镜质组荧光的产生机理以及荧光特性参数与其黏结性、结焦性的关系。为完善炼焦煤的黏结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指导,同时对配煤炼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