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谭纵波  高浩歌 《规划师》2021,37(4):71-80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土规划法规体系,先后颁布了公共投资导向的《国土综合开发法》(后修改为《国土形成规划法》)、面向土地利用与土地交易实施管控的《国土利用规划法》和确定土地基本属性与理念的《土地基本法》,围绕这3部法律,形成了由1600余部相关法律规章组成的法规体系.这一法规体系具有较为清晰...  相似文献   

2.
邢佳楠 《城市住宅》2021,28(5):158-159
随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构建"多规合一"的规划法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从国土空间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视角,探讨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进程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通过分析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空间法规,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李哲林  夏源  郑佳芬  朱晖  杨光 《规划师》2022,(12):147-15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保障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也受到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带来的规划体系重构影响。文章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在构建“一张图”、加强监测评估预警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探索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体系和全流程的规划决策支撑体系。首先,搭建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衔接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张图”;其次,建立“评估—施策—传导”机制,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构建公共服务设施动态评估与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与规划管理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属性日益增强、城乡差距越发扩大的背景下,城镇地区对乡村地区过分的虹吸作用是造成乡村发展动力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的乡村体系规划有助于整合广大乡村区域发展资源,避免村庄无序低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角度出发,解读了不同规划视角下的乡村体系规划,结合目前乡村体系规划编制面临的政策背景和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7.
陈玉 《城市建筑》2022,(16):60-62+66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我国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变革,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我国行政管理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当前,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全部公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在陆续公示,而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正处在编制的探索阶段。本文首先概括了我国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与意义;其次,简要分析了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以不同地域尺度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为例,提出在“基础评价、主要内容、统筹专项规划、编制机制”等方面尝试编制研究。  相似文献   

8.
魏玮 《门窗》2020,(6):224-224,226
依照当地土质特点对该区域的予以科学合理规划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土规划,国土规划的正确与否对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要想国土规划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就要做好环境保护。针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受限、环境保护工作受限等诸多问题因素。为此,本文将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展开相关阐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促使我国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园林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云峰  陶楠 《风景园林》2020,27(1):19-24
风景园林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国土空间规划变革的背景下,明确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任务迫在眉睫。通过回顾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历史,总结风景园林规划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点,厘清目前风景园林的定位与职能。提出风景园林规划应有效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内容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地规划与国家公园规划,还应发挥面向全域统筹的风景治理作用,从国土空间的空间格局开发保护、城乡区域的统筹调适、城镇功能控制区的提升增质3个层面全面参与国土空间规划,从而构建中国特色风景园林规划体系。风景园林规划不仅顺应了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导向,而且对坚持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国土空间、面向美好生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黄伟  李光红  孙娜 《规划师》2023,(10):1-7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立的背景下,对交通规划体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梳理各类专项规划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研究各专项规划之间的技术衔接关系,针对交通规划体系提出新的“四级三类”的建构设想,明确三类交通专项规划的构成和差异,并在交通专项规划的组织、技术和管控3个层面展开分析,系统地提出若干管理对策和技术建议。研究结论对于优化和改进当前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规划响应的演变印证规划的本质。前半部分对珠江三角洲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历版规划进行高度概括梳理凝练,解读了规划演变历史背景,揭示规划响应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层级由低到高的演变过程,既是国家意志体现,亦是经济规律使然,此观点具首创性。后半部分主要阐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及粤港澳三地聚焦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响应,通过描述粤港澳三地在空间上和政策上各自作出的规划响应,以地区的特殊性再次重申“体现国家意志,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规划本质。  相似文献   

12.
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实施建筑师负责制存在的困难及政策文件解读,为业界人士参与大湾区建筑师负责制提供参考。对《粤港澳大湾区建筑师负责制指引(征求意见稿)》进行解读,结合问卷做现状研究,总结归纳。发现业界对建筑师负责制发展疑虑集中在收费、法律法规、责任保险、建筑师综合能力等方面,而《指引》对上述问题均做了详细规定。《指引》为大湾区实施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了有效政策基础,构建健康有序市场体系及建筑师培养体系,加强建筑创作和设计原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建筑师负责制实施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3.
全球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将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方向。立足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对比和总结归纳,识别当前大湾区区域和城市在创新发展的特征、问题和原因,并对大湾区提升全球创新地位提出建议。分析发现,大湾区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创新产出和创新服务具有全球竞争力,但仍存在基础创新较弱、创新协作不足、创新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大湾区在全球创新地位的有关建议,包括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多元创新协同、优化创新环境品质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9)
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的产业协同发展问题,梳理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的产业协同发展的状况以及趋势,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绿色城市设计是当代城市设计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型,生态韧性、可持续性、气候适应性等是其基本特征.在世界各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地区的绿色城市设计实践也极具多样性和创新性.梳理近现代城市发展代表性理论对绿色城市设计起源及内涵的重要影响,进一步细化绿色城市设计的定义.运用实证研究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6.
叶枫  李辉  徐艳 《风景园林》2020,27(10):19-22
城市中的自然空间在城市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基于湿地资源调查评价的深圳市湿地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为例,并在以往城市生态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城市自然空间保护方法及建议:1)湿地保护规划从“零”突破;2)科学管控城市自然空间,坚持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协同发展;3)注重城市自然空间与城市合理的干扰互动,并加强城市自然空间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介绍了大湾区在知识经济宏观背景下的创新内涵,提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当前指导和统筹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围绕这一目标,结合大湾区的创新特点与要求,针对产业经济、空间结构、宜居环境、人才环境等4个核心方面,探讨了加强创新导向的产业合作、完善承载创新活动的空间结构、改善和提升创新氛围等重点议题,对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思考,总结了构建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的框架结构与核心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文  张敏  陈震  唐灵 《矿产勘查》2023,14(12):2301-2315
惠州断裂是惠州盆地的西边界断裂,横穿惠州市城区,前人对惠州断裂活动性的调查研究较薄弱。因此,厘定惠州断裂的构造特征和活动性,对惠州市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构造调查解析、物探和钻探等工作基础上,结合第四纪地层年代学测试分析对惠州断裂展开研究工作。构造解析及钻孔揭露表明,惠州断裂为正断层,表现出了右行走滑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力学性质具张性、压扭性、张扭性多期次交替转换特征,对第四纪地貌具有控制作用。结合物探和第四纪地层年代学研究表明,惠州断裂错断了第四纪地层,其在晚更新世末期仍有活动,最新一次活动的时间应在距今10~(24±2)ka,可将惠州断裂定为活动断层。研究成果可为惠州市今后的城市工程选址、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治水模式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港澳大湾区黑臭水体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水环境质量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在水环境质量升级并达到水体使用功能要求下,传统治水模式面临着水体氮磷指标降解难的问题。为此,提出碧道建设创新治水模式。介绍了碧道建设创新治水模式的内涵,以及珠海、深圳和广州碧道试点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结合广州珠江西航道鸦岗断面水质改善及中支涌、鸭涌河的治理效果,阐述了碧道建设通过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构建的有机结合,可实现水体使用功能恢复,为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质量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2)
世界大湾区发展经验显示,人口集聚是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不可逆转的基本发展趋势。人口集聚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两大机制影响劳动生产率。为了考察人口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固定效应、广义矩、校准最小二乘虚拟变量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显著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劳动生产率,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人口集聚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约是第二产业的1.5倍;人口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增大了约20%,对珠三角九市的作用增大了约80%。粤港澳大湾区应进一步加强港澳和内地人才的交流,发挥服务业高素质人才集聚的人力资本效应,支持人口集聚引发的知识信息积累、传播与创新,将技术进步的重心转移到依赖人口集聚等内源性力量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