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强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能够影响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是判断区域是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改进引力模型,测算了2002-2017年间重庆市各区县的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同时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重庆市区县空间经济联系网络结构,对重庆市区县网络结构的演化进行讨论。结果显示虽然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但各区县存在严重不均衡发展问题,双核心经济区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不足。主城区和渝西地区经济联系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处于强联结状态,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缺乏经济辐射点,区县间经济联系薄弱。本文据此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重庆市空间经济联系、促进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的引力关系,能够探索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这是合理划分城市圈内城市组团,实现城市组团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城市竞争力和矢量的城市引力模型,通过加入心理距离相关理论对模型进行了改善,并以成都城市圈为例,阐述成都城市圈引力格局现状及经济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的城市引力模型计算的引力结果,反映出城市相对引力现状基本符合客观事实;成都城市圈明显呈现出“一家独大”的经济格局,成都市的城市竞争力和引力远远超出平均水平,整个城市的经济联系过于分散,区域内各城市发展不均衡,有待未来改善。  相似文献   

4.
全面、准确地把握广西当前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对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相应指标,利用引力模型对广西城市的城市质量、城市间综合距离和城市间的吸引力进行计算,评价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城市空间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各城市发展不均衡,南宁中心地位高;广西整体城市空间联系不够紧密,呈“西南密、东北疏”联系网络,南北区域的城市空间联系差距明显;受屏蔽效应影响的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121-122
在引力模型框架下,将城市间物理距离改进为基于交通时间和货币上的相对距离,构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计算2012年和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旅游影响力,并运用ArcGIS10.2软件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旅游经济联系格局从以北京为中心的"单中心放射型"演变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双核心网络型";北京的旅游影响力在京津冀城市群处于绝对优势,天津次之;河北省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以及各城市的旅游影响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巨大上升空间。京津冀三地应联动整合旅游资源,开发跨区域旅游大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建立区域旅游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平台使旅游发展低阶梯度地区能够直接承接高阶地区的前沿旅游创新成果;在政府引导下通过促进行业协会、旅游龙头企业、旅游相关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
利用引力模型对合肥经济圈内各市与合肥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并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中心城市合肥的经济辐射半径做出了估算,据此分析合肥经济圈中各市的联系强度,并界定出合肥经济圈这一中部地区重点发展城市群的辐射半径,结论表明合肥作为区域发展中心的辐射能力和范围还可以扩展到芜湖、蚌埠、滁州、马鞍山、铜陵、池州和安庆等市。为了提升和扩大合肥经济圈未来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应进一步考虑扩大合肥经济圈的范围,使其与周边的南京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形成合作、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陈瑞  徐苗 《室内设计》2019,(5):72-82
在流空间理论下,城镇之间的日常 人口迁徙状况是界定城市联系和城市体系的 重要资源。因此,建立在传统的中心地体系上 的城市体系和网络分析越来越多地运用引力 模型作为流数据的假设值,而构建相对科学 的引力模型则是合理划分城镇体系的关键, 也是本文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运用腾讯所 提供的日常人口迁徙大数据,建构全国338个 地级以上单位的城镇OD网络,借助复杂网 络分析的相关概念,对城镇日常联系的点、 线、面进行分层解析,展现了我国城镇网络联 系具有地域差异性、距离衰减性和等级差异 性等三个整体特征;其次,运用现有数据对 经典引力模型中的经济因子、人口规模因子 和等级因子进行分地域、分等级和分级别的 回归分析,进而指出在不同地域、等级和级 别的城市中这些因素的系数差异,并对这些系 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依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引 力模型理论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各地市2002年、 2006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五年旅游经济 相关数据,对山西省以市域为单位的旅游经济网 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省旅游经济网络 密度在波动中增长,太原作为绝对核心区在旅游 经济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汾旅游经济中介 通道作用强,大同、朔州等城市相比之下旅游经 济发展较落后。整体来看,随着旅游经济发展, 省域内各地市之间的交互联系随时间推移逐渐增 多,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向均衡化演变。根据 以上结果,对山西省旅游经济提出两级核心、三 级轴线、四个片区的空间发展结构和点轴带动、 组团两种发展模式,为其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和旅 游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8):33-35
打破行政界线和市场分割,优化空间格局是我国中部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借助人口加权变异系数、ESDA技术、空间截面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了中国中部经济地理格局及相应的演变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部地区经济核心区域的增长是以牺牲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率或发展水平为代价;第二,设定的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揭示出要素的不同作用轨迹。其中,地理距离弱化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而经济距离则强化了这种正溢出效应。财政支出仍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本地拉动作用较强,而对周围区域较弱甚至产生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在距离上会拉动范围内区域发展,而在经济上对周围的产业发展影响不显著或会造成周围区域产业衰退现象。投资水平对周围区域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第三,人口密度、FDI水平对区域经济产生波动的效力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2—2016年长三角城市之间风险投资事件,探究长三角风险投资的空间特征和演变,以及风险投资活动在不同行业的差别。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间已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杭州、苏州和南京为次核心的风险投资网络结构,且行政区划对网络结构有较强塑造作用;不同产业的风险投资网络化程度和演化进程存在差异,传统行业的网络化程度更高,而新兴产业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基础要求更高;风险投资网络化程度逐渐增强,跨省联系也随之增加,但核心城市地位较为稳固;核心城市的风险投资活动本地倾向较为明显,核心城市有强极化现象,与此同时,溢出效应也已经显现。最后,本文从集聚与扩散、竞争与合作以及主次与均衡3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启示。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认真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走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运用SSM方法来比较分析我国中部五省建筑产业总体结构和建筑业各行业结构状况,分析各省建筑产业结构的优劣势,为进一步优化各省建筑业结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基于西北五省A级旅游景点和各等级路网交通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ESDA空间关联性分析法,对西北五省不同类型A级旅游景点的整体及县域可达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究了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五省旅游景点的整体空间可达性较优,可达性在30min内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76.52%,主要分布在路网交通和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五省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可达性在30min以内的县域数量占整体县域总数的95%以上。不同类型景点的县域单元可达性集聚程度均十分显著,热点分区在空间上均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过渡的分布格局;陕西省的景点可达性最好,属于可达性高集聚区,新疆和青海景点可达性较差,属于可达性低集聚区。  相似文献   

13.
所介绍的材料成分神经网络模型使用的是一种改进的4层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样本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并且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样本的特征添加隐层节点来加快网络的训练过程.网络的映射选用区域映射方式,可有效防止网络的过拟和,同时也可提高网络的识别效果.对建筑材料系统中相图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在工具型软件ArcGIS 9.3与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的支持下,对中原经济区2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局部空间自相关,揭示了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水平空间异质性,及各地级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区域差异中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石亚灵  黄勇  肖亮 《中国园林》2020,36(1):91-96
为优化山地城镇公园空间结构与布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重庆鸿恩寺公园、碧津公园和石门公园,构建公园空间关系网络模型。SNA模型的结果显示,鸿恩寺公园具有较高的完备性与层级性,碧津公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公园地形、形态、功能布局以及空间节点数量对公共空间的结构完备性、稳定性与层级性存在一定影响。最后依据评价体系,从网络结构和规划2个层面提出公园空间的结构与布局优化对策,从而指导公园空间与等级设置,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更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梁江  孙晖 《华中建筑》2006,24(2):78-83
该文围绕用地、街道、地块三个城市形态的基本要素,总结了我国传统商业街区的典型形态特征和结构模式.内容包括线性发展的用地布局,大街廓树型的道路体系,窄小紧凑、参差不齐的地块肌理。本文旨在为传统商业街区未来的再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的城市形态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呈现出细致化、量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将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本研究选取广州增城地区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增城地区19个传统村落的形态属性数据库。将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数据库的数据以数字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绘制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图。综合googleearth航拍图、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状调研,对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形成最终结论。本研究是一种以新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尝试,研究结论对于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区域层面保护传统村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