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到时代转变的冲击,老城区作为"前活力中心"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发展困境.城市商业设施的聚集度和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空间的活力,以大数据方法探讨老城区商业活力特征、影响机制和提升策略对研究旧城更新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淮南市老城区为例,首先基于POI数据从设施密度、混合度和空间可达性对淮南市老城区传统商圈的空间活力进行测度与横向对比,探讨老城区商业现状发展格局和空间分异特征.其次,根据各商圈活力测度结果,验证淮南市老城区商圈的发育与规划实施情况.最后,基于淮南老城区各商圈活力特征的差异性和影响要素的特异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关注适度聚集的功能复合策略""重视公交导向的交通可达策略""强调目标引领的分类引导策略"的老城区商业空间活力复兴策略,以期为其它地区老城区商业活力测度方法与提升思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下垫面对大气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选择北京市某处住宅集中区中2个开发年代与空间形态特征不同的街区,采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计算流体力学风环境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城市街区尺度上"城市形态-风环境-大气污染"的三元关系与作用机制,为合理规划城市街区空间形态、建设绿色健康城市与和谐宜居社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风速是影响街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街区内部通风条件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迁移扩散.空间形态特征不同的2个街区的内部风环境呈现明显差异,建筑物密集、空间相对封闭的街区内部气流交换能力弱,不易于大气污染物传输扩散.反映街区空间形态特征的建筑密度、围合度、建筑平均体积、建筑平均高度及建筑高度标准差5项城市形态参数与街区内部风速显著相关.其中,建筑密度、围合度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增大相邻建筑物高度差有利于污染物垂向迁移与高空消散.因此,在城市住区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平面布局、竖向设计与建筑选型等方面对街区通风条件和大气污染物消散的影响,以提升居住街区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对赣州历史街区在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形态演变过程进行定量描述分析,来探知历史街区的发展特征和整合度变化.由整合度的对比,分析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演化及整合核心的演变,进而揭示历史街区在不同参数半径下的街道段数密度和局部整合度的相关性,阐释了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机制,并对历史街道的交通量进行实地调查,得出提高历史街区整体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三维空间形态通过改变空气循环流动以及太阳辐射的传输平衡影响城市热环境。地表温度是研究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参数之一,厘清城市三维空间形态影响地表温度的机制对缓解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济南市2020年夏季Landsat8热红外影像数据和建筑矢量数据,通过3种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和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平均地表温度为33.97℃,而中高温区域面积比例高达58%;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地表温度之间具有尺度依赖性,选取4个基准尺度中,150 m空间尺度是研究城市热环境的最佳分析尺度;对地表温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因子分别是空间拥挤度(SCD)、建筑物表面积(BSA)、平均高度(AV)、平均体积(AH),说明空间拥挤度较小、瘦高、三维空间上分布稀疏的建筑物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5.
步行街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活力程度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街区空间品质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程度,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区为例,通过调研街区的建筑品质、景观品质、文化品质和管理维护品质,采用回归分析定量研究街区空间品质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效应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街区空间的文化品质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最大,景观品质其次,建筑和管理维护品质最小.未来进行城市步行街区设计时,应注重塑造街区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6.
微观建成环境对人的活动影响最为直接,微观尺度下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的空间要素及其影响机制的明晰,将有助于城市健康空间策略的制定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文章以天津市和平区3个历史街区为例,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量化分析了视觉要素、空间组合等微观建成环境要素与居民健康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观空间感知要素能对居民健康水平产生影响,街道贴线变化率存在影响阈值;空间感知要素对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更强,居民背景属性是主导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建筑布局离散度和三维集聚度指数在3个街区中都是影响居民BMI的因子;空间感知要素影响居民健康的机制包括街道视线的渗透、街道界面的引导、街区功能的协调以及构造街区空间的丰富性、层次感、愉悦感、私密感等。  相似文献   

7.
传统街区以独特的空间环境形态和场所魅力焕发起人们的思考.分析研究传统空间的环境形态及其特征,探讨传统街区场所营造的城市设计原则,是传统街区改造更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陕西省关中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合理规划该区域产业总体布局,文中选取关中地区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以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影响机制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产业集聚处于中级集聚阶段,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具有倒"N"型曲线影响,集聚的环境负外部性效应在关中地区较为明显,大部分城市环境污染随集聚度提高而加剧.  相似文献   

9.
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严寒城市公共空间具有高活力度,根据对严寒城市典型公共空间进行的现场勘察与访问,确定28项活力影响因子.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了影响因子对人们活动影响程度的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对该数据进行计算,保留其中26项影响因子,并将其归类为5项活力因子,分别为自然活力因子、区位活力因子、空间活力因子、设施活力因子和文化活力因子.基于该分类,针对26项影响因子,制定了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五级评价标准.分析结果表明,提升26项影响因子的活力度评价等级,有助于提高严寒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程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对城市环境的关注日趋密切,历史街区对于提高一个城市空间环境识别度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重庆小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实践,对基于城市空间环境的历史街区如何实施保护更新进行了探讨,通过深入调研小街的区域概况,分析总结其社会经济现状和突出问题,依据历史文脉传承和整体性保护原则,提出"城镇阳台"的规划理念,从空间布局、空间活力、交通组织、环境整治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小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具体策略与途径,以期对重庆其他地区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城市立体空间控制分区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构建了影响立体形态的城市要素体系,通过城市大数据的可达性评估,利用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方法,将武汉市主城区的城市立体空间控制分区划分为高层集聚鼓励区、高层散点控制区、高层慎建区、开敞空间控制区和高层禁建区。结果表明:高层集聚鼓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齐全的区域;高层散点控制区主要分布在高层集聚鼓励区周边,范围最广;高层慎建区围绕高层散点控制区分布;开敞空间控制区主要位于武汉主城区外围;高层禁建区零星分布于武汉主城区内部及周边区域。在管控方面运用刚性与弹性控制相结合,能够为城市立体空间布局优化建设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社区为分析单元,结合调查数据和大数据,从城市物理形态和人为活动两个维度构建影响因子体系,采用OLS和GWR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城市热环境变化的关键性因子及其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城市物理形态因子主导了地表温度变化;常住人口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要远大于城市内部的人口流动;工业功能和土地功能混合度对地表温度影响较为显著;水体和植被的降温作用在工业区和商业区会被削弱,建筑密度在工业区的增温作用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3.
基于百度热力图、 POI、 OSM路网等多源数据,以具有典型山水旅游城市特征的桂林历史城区为例,在城市街道活力量化研究中导入旅游要素,构建旅游城市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空间分析、 SPSS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数据量化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历史城区的街道活力分布呈现出中部集聚、南强北弱的特点,高活力街道集中在城市主要商业中心周围;交叉口密度、全局可达性、自然型旅游景点密度、旅游酒店密度和功能密度等指标是影响街道活力的主要因素;从交通要素、旅游要素、时空要素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街道活力优化提升策略,可进一步提升桂林历史城区街道空间环境品质,助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历史街区各文脉要素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以祁门东街历史街区内四条高活力传统街巷为研究对象,基于文脉要素和活力的概念和特点,构建针对历史街区街巷的文脉要素与街巷活力的定量评估体系框架,对各街巷内文脉要素和行人行为活动的量化分析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历史街区街巷文脉要素与活力的内在关系,并在文脉要素影响视角下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活力提升策略和建议。结果表明:界面构成连续度、空间色彩还原度、街巷节点数量及文化价值遗存度对行人行为活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建筑年代变化度对行人行为活动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在微气候热舒适视角下对街道空间的使用与设计提供建议,研究以寒地城市春秋过渡季节为大气候背景,以哈尔滨城市住区街道为例,确定影响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环境发生差异的主要气候因子和空间形态因子,以实测数据检验模拟数据准确性为前提,应用微气候热舒适空间量化分区方法,对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舒适与其空间形态关联性进行了初步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寒地城市住区街道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改造和更新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城市的建设最终导致了许多个城市呈现缺乏个性,城市特色也因此消失殆尽,如何保留历史城市的传统特色就成为城市建设中所要面对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喀什作为1986年第二批审批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城市的典型代表,是新疆的名片,因此,本文对喀什老城区进行研究.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喀什老城的形成与演变,根据传统伊斯兰城市规划的八个特点,分析出影响喀什老城区空间形态的因素,总结出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围寺而居"的聚居模式,并且还从宗教、住宅群、街巷走向、气候、商贸、城市安全防御及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逐一分析其对喀什老城区传统空间形态的影响,并提出对老城区的保护和改造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产业结构与城市用地及空间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产业结构影响城市用地布局及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变化的理论 ,对武汉市 70年代末以来发展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 ,同时也分析了这一时期城市用地结构、用地布局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分析表明城市用地结构及用地布局的变化受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分析中发现城市用地布局及空间形态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预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武汉市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以及城市用地结构、空间形态变化趋势 ,提出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趋势应该是从圈层模式结构向多中心分散结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遗产地受保护的895个林盘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数理统计方法,从分布类型、均衡性和空间格局角度定量研究遗产地林盘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后基于高德地图API平台测算了各林盘对于郫都区城市建成区中心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1)遗产地林盘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型、非均衡分布态势,呈现集群分布倾向;(2)空间聚集形态上呈现为唐昌镇为核心的高密度集聚圈、二处次级密度集聚圈以及东南部城市建成区的真空地带;(3)林盘交通可达性符合乡村近郊旅游地单程耗时标准;(4)相对平坦的地势、道路等级及整体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林盘的分布格局及可达性.研究结果可作为指导旅游地开发选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土地规划和整治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天津老城面临全面改造之即,从老城区及其传统建筑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改造老城区与保护传统街区和建筑的矛盾、保护传统街区和建筑的原则、传统街区和建筑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天津玩老城区和传统建筑对未来天津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希望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以滁州市主城区2018年在售普通商品住宅价格为研究对象,运用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克里金插值进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进而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房价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滁州市主城区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呈现东西方向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南北方向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趋势,且变化速度不均;2)Moran’s I统计量为0.425 981,住宅价格空间正相关性明显,具有显著空间集聚性,其中,龙蟠街道、清流街道、凤凰街道的商品住宅价格以高高集聚为主,西门街道、北门街道、扬子街道的商品住宅价格以低低集聚为主,且部分区域空间异质性明显;3)对11个指标因子进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得到调整后R~2值为0.671,说明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影响因子对于滁州市房价空间分异具有较好的解释作用;4)滁州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异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学校、商业中心、物业管理,影响较小的因子依次为政务中心、超市、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