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场地土层对地震动的影响研究一直是地震工程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汶川地震中安宁河及邛海周边地区6个台站记录到的主震的加速度时程,采用传统谱比法研究了5个土层台站所在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与工程地质分区有着很好的相关性,不同的工程地质分区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不同,按放大作用大小排序,邛海湖滨平原亚区(Ⅲ3)>邛海洪泛平原亚区(Ⅲ2)>安宁河平原区(Ⅱ)>山麓坡洪积亚区(Ⅰ2)>中山基岩亚区(Ⅰ1)。②工程地质分区为山麓坡洪积亚区(Ⅰ2)的场地对地震动低频分量没有放大作用,但是对地震动高频成分放大作用显著。③工程地质分区为安宁河平原区(Ⅱ)的场地对地震动低频和高频都有放大效应,并且高频放大作用大于低频,并且3个分量放大作用在低频和高频表现不同,低频时地震动放大效应 UD>NS>EW,高频时地震动放大效应EW>NS>UD。④工程地质分区为邛海洪泛平原亚区(Ⅲ2)的场地对地震动低频和高频放大作用都非常显著,并且放大系数最大值所在的频带都在1 Hz左右,且放大最大值相差不大。⑤对于工程地质分区为邛海湖滨平原亚区(Ⅲ3)的场地对地震动低频和高频放大作用都有放大效应,放大系数较大,且放大效应显著频段分布较宽。 相似文献
2.
场地条件是影响地震动特征和结构震害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场地指数的概念,结合人工地震的动研究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一种较为简便的与构筑所在场地条件直接关连的人工地震动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分析了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中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考虑的要求和主要研究成果,开展了我国现行规范及国外规范的设计地震动场地影响考虑方法的比较。结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工作,介绍了地震动参数场地条件影响考虑技术思路的发展与变迁,给出了区划图地震动参数场地条件影响调整新方案和基于场地类别划分的场地影响系数表。进一步分析了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考虑场地条件的地震动参数调整结果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弹性位移比谱是估计工程结构非弹性位移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以大量的地震动记录为基础,研究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的特征,同时考察场地条件、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峰值地面速度(PGV)和最大增量速度(MIV)对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地震动的脉冲作用在0.2~1.5 s的周期段对位移比谱的影响最大,在此周期段,位移比谱增大了近20%左右;在其他周期段,近场地震动的脉冲作用对位移比谱的影响不明显.通过研究不同地震动参数对近场位移比谱的影响发现,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是影响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最大的参数,场地条件对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8.
9.
在三角级数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基础上,基于相位差谱法合成了具有频率非平稳的人工地震动。分析了三角级数合成地震动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利用强度包络函数刻画强度非平稳;基于相位差谱法合成地震动,能考虑其相干性、场地效应、多维性和非平稳特性,通过频域拟合目标反应谱的方法对新合成地震动进行幅值精度迭代修正;以某三跨高墩钢构桥为背景,从PEER中选取6条实际地震动,和三角级数法对提出的相位差谱法合成地震动进行准确性验证。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对模拟随机地震动的非平稳性进行了探讨,利用小波变换,通过分析地震动中各频率成分,利用小波系数与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关系模拟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和传统的平稳分析模型相比,更符合地震动实际,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结构时程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至关重要.以地震动反应谱与规范设计反应谱相匹配为原则,重点考虑场地特征周期和结构基本周期的影响,全周期控制地震动反应谱与设计反应谱的一致性,提出新的地震动选择方法;将选出的地震动记录带入结构时程分析,以我国抗规时程分析基底剪力要求为评价原则,分析结构时程基底剪力结果,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An evolutionary model for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rmen Der Kiureghian
Jorge Crempien
《Structural Safety》1989,6(2-4):235-246A simple and versatile evolutionary random process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is proposed. The model is composed of individually modulated component stationary processes, each component representing the energy in the process in a narrow band of frequencies.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the model parameters from a recorded accelerogram and for simulating sample functions are described. The model accounts for both temporal and spectral nonstationarity of the motion and is convenient for random vibrat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中,采用地面运动强度参数(IM)来量化工程场地的地震活动性。一个理想的IM应该包含足够的关于地面运动特性的信息,可以将地面运动强度水平与结构地震反应水平有效地对应起来,还必须考虑到在地震工程学中,通过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地面运动危险性水平计算的可行性问题。因此,合理地选择IM,可以更加准确地预计在特定地震灾害环境下结构可能遭受到的最大破坏以及破坏规律,显著提高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工程需求参数危险性曲线以及易损性曲线等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地面横向往返运动下可液化土层中桩基响应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非液化和液化土层中桩基础宏观震害现象以及等幅波与真实地震波振动台模型实验中桩和土层的加速度、位移、桩土相互作用力、桩动力p-y曲线、桩身弯矩与孔压发展过程对比,研究地震引起的地面横向往返运动下可液化土层中桩基响应机理.结果表明:非液化土层中上部结构惯性力控制着桩的反应性态,桩头加速度和桩身弯矩与土层加速度时程基本保持一致;液化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力呈现明显增大现象,土体侧向刚度虽然衰减,但同时土层相对位移和桩土相对位移增大的影响更为强烈,即土层和桩土相对位移对桩土相互作用力增大的作用明显大于土体刚度衰减引起桩土相互作用力减小的作用;液化土层中桩土相互作用最大反应不是在土层加速度峰值时刻,而是土体相对位移达到最大时响应最大,此时土层孔压比为0.8左右;非液化土层中桩土相互关系为桩推土,惯性力是控制因素,液化土层中则为土推桩,土体位移起主要作用,而液化发展是这一转变决定性因素;常规仅考虑土体刚度衰减的拟静力方法不适合液化土层中桩基础地震响应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Jiang Tong Chen Laiyun Xing Hailing Lü Xilin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2007,1(4):430-435
The terminal No. II of Shanghai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is located at Pudong District of Shanghai City near shore of East China Sea, and the area of the long-span terminal is 400 m × 200 m.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terminal locates on the irregular topography, and its alluvium achieves about 300 m in thickness.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seismic ground motion, as well as the amplification of soft alluvium and the effect of irregular topography, should be considered. This paper uses a simplified method to obtain 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the engineering bedrock under the irregular topography. The spectrum is used to generate the sets of spatially correlativ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motions. The surface ground motion was calculated under incidence of the spatially correlative seismic motion by 2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model considering nonlinear properties of the soil by means of the equivalent linear metho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2D irregular topography, th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1D model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equivalent linear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effect of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input motions, the horizontal uniform inputs, as well as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uniform input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site. Finally,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ground motion calculated for previously mentioned cases are compared. 相似文献
20.
运用脉冲分量与宽频分量叠加合成地震波的方法,来研究近场地震动的作用特性.对一5层框架隔震结构进行加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分量较之宽频分量更能使结构响应产生放大作用;同时,脉冲分量的周期及成分占有量均为影响结构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