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电网很容易遭受雷害引起停电或跳闸事故,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总结了现行的配网防雷的主要措施,对每项措施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把总结的防雷措施应用在实际的配电网中,通过2个成功提高配网雷电水平的应用案例,为配电网中心供电所防雷改造及10 kV配网线路防雷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压输电线路雷害风险分析是评价线路防雷性能的基础,也是防雷改造与设计的前提,基于华北电网2007~2009年雷电定位系统的采集数据,统计了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雷电参数,构建了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模型,并以张家口地区为例,分析了不同落雷密度和典型地形地貌条件下110、220 kV线路的雷害风险,结果表明处于Ⅳ、Ⅴ级落雷密度区域的杆塔雷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金寨地区10kV配网为研究对象,使用EMTP软件建立金寨地区典型配网线路模型,分析了金寨地区落雷情况和线路耐雷水平对雷击跳闸的影响,以及地闪特征与雷击跳闸次数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金寨地区线路雷击跳闸次数与落雷情况具有强相关性,近3年线路跳闸次数提高主要是由于金寨地区地闪密度及地闪强度提高。基于金寨地区地闪时空分布特性,提出10kV配网线路防雷改造措施,并分析了线路防雷改造后与10kV开关站的绝缘配合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方多雷山区农村配电网变压器防雷保护薄弱易遭雷击损坏,分析了一起典型的10kV配变雷害损毁事故。由此发现配电变压器在防雷保护措施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配电变压器位于线路终端、低压侧未装设避雷器、杆塔接地电阻严重超标及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同杆架设等,提出配变高压侧加装限流电感线圈、低压侧加装避雷器及采用杆塔接地装置新型式等措施。通过ATP-EMTP仿真验证了配变高压侧加装电感线圈能够有效降低高压侧雷电压的幅值和陡度,同时对比了新型杆塔接地型式和典型杆塔环形接地装置的雷电流散流特性,证明新型杆塔接地型式具有更好的冲击电流散流效果。  相似文献   

5.
电气化铁路中部分线路的雷击跳闸较为频繁,雷害导致闪络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广铁集团接触网雷击跳闸情况统计的基础上,研究了接触网防雷的现状,分析雷击接触网的各种情况,探讨防雷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怡捷  陈云鹏  曹亮 《电力与能源》2023,(6):654-655+660
介绍了上海市金山地区架空线路实际运行中的雷害情况,并对该地区2019—2021年架空线路雷害进行了相应的故障分析,探索了线路雷击跳闸产生的原因。由此得到该地区雷击跳闸或雷击断线的主要原因,包括区域地闪情况严重、架空线路路径过长、绝缘匹配存在问题等。提出了结合金山地区地闪分布情况、设备状况和可靠性要求,采用装设架空避雷线、加装线路避雷器、使用避雷器脱离器、优化线路设计等措施来改进线路防雷。  相似文献   

7.
广州白云机场是重要性等级极高的供电负荷,电网雷害威胁大,研究白云机场配电系统的雷击风险,对制定相应的防护策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根据雷电定位系统1999—2008年10 a的定位数据分析白云机场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规律,参考IEC62305标准建立10 kV配网的雷击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白云机场10 kV配网的雷击风险,所得结果与实际跳闸情况较相符,为白云机场10 kV配电系统的防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配电网各类防雷技术的技术性及经济性,针对10 kV电压等级配电网,提出了相应的防雷技术建议,涉及线路防雷和设备防雷两个方面,前者包括架空线路安装避雷线保护、线路避雷器保护以及架空绝缘线路“疏导式”防雷等,后者包括配电变压器防雷、变电所内的开关设备防雷以及户外线路开关设备防雷等,研究结果可为10 kV配电网的防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配电线路电压损失计算公式出发,分析了造成配电线路低电压问题的主要因素。结合农村10kV配网运行现状,进行实时低压集抄监测,有针对性地展开线路改造优化、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实施用电负荷管控等,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能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原有中压交流配网电缆线路保持继续使用的前提下,对中压交、直流配网的供电能力进行了比较。考虑电缆线路绝缘要求,对直流配网运行电压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在电缆线路的导线截面、电流密度与绝缘水平相当的前提下,从线路损耗、沿线电压损失和最大供电容量等方面对交、直流配电方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比较,并结合实际电缆参数对10kV电压等级的交流配网与±7.5kV电压等级的直流配网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了在电缆线路绝缘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中压直流配网在线路损耗、供电半径、最大供电容量等方面优于中压交流配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光伏电站的防雷接地问题是一个看似简单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据建筑物雷害事故统计,80~90%的事故是由电气线路引入的。前年在云南安装的17座德援光伏电站都在  相似文献   

12.
为缩短10 kV配网线路信息检索时间,提出了基于线路物理属性的直接法分段方案,将10 kV配网线路分成若干线路段,对每一线路段的保护配置、线路型号及载流量、用户情况、供电容量、供电区域、同杆线路和操作注意事项等信息分别进行搜集、整理,建立了市区10 kV配网线路信息数据库,并通过设置链接的方式将该数据库中的信息嵌入至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鼠标单击即可弹出线路信息图形框的功能。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大幅缩短配网线路信息检索时间,提高调度、运维等工作的效率,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春辉  田康 《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3):347-348+351+3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优化了社会生产模式和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电能需求不断增加,给原有的电力工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能保证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整体运营效果,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就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简单介绍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的基础上,对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当前农村智能配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实用的智能配网建设原则:重视数据全面采集,并通过多种通讯方式上送;重视线路故障快速定位,缩短故障点查找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重视数据集成,提高主站实用性;引入安全生产管理和现场作业管理,弥补智能配网"遥控"功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对10kV配网线路跨500kV片区合环调电开展理论分析,明确影响10kV配网线路跨500kV合环调电的关键影响因素为阻抗转移比。并结合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关键影响因素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进行合环实验论证10kV配网线路跨500kV片区合环的可行性。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成功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35kV集电线路现场防雷设施设计上的不足而对线路设备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山西岚县某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为例,基于现场雷击跳闸、雷击点的统计情况以及接地电阻测试不合格杆塔的情况,提出了参照线路杆塔的实际情况重新加装避雷器、增加竖向和横向避雷针、对接地电阻值不合格的杆塔通过加装接地体降低接地电阻值等优化改进方法,并在该风场完成全部设计优化改造的实施。经过2个雷雨季的效果验证,证实了对35kV集电线路采取上述方式进行优化改造,能有效减少雷击情况的发生,降低雷害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防雷接地技术是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实现的关键,结合福建省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特点,分析了接地电阻值对输电线路防雷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防雷接地技术水平及降低防雷接地电阻的具体措施,在工程应用上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上海电网中配电线路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及其雷击跳闸率高的原因,介绍了雷击对上海电网的影响、提高线路防雷水平的措施和利用雷电定位系统辅助线路防雷的应用情况,并就配电线路防雷精细化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性能优越的复合材料逐渐应用于输电线路。依托科技项目及配网工程,开展复合材料电杆在山区配网线路工程中应用分析,完成国内厂家调研,进行依托工程复合材料电杆档距规划、横担连接设计、基础设计,完成经济性比较,为复合材料电杆在配网工程中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风电是新兴的清洁能源,随着风电场单机容量逐渐增大,轮毂高度和叶轮直径增加,也增加了风电机组被雷击的风险,由于雷电的随机性,只能采取防雷措施减小雷击概率。风电机组雷害中,叶片遭受直击雷的损失最大,因此叶片的直击雷防护是风电机组防雷中最重要部分。文章对雷电原理、雷击风险评估、叶片雷击损坏机理以及防雷措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设计叶片防雷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