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虬  雷震宇 《工程力学》1998,(A01):424-428
本文利用随机有限元法对板壳结构进行弹性静力分析,分析中计及材料性能和几何尺寸的随机性,随机性的表述是利用等参局平均模型,研制了三角形板壳单元的计算机程序,算例显示本文的方法和程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总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讨论了钢筋混凝土双向板采用塑性理论设计的可靠性,并通过典型的工程实例分析对比表明,双向权采用塑性理论设计可比弹性理论节约20-30%的钢筋,有助于消除设计者对塑性理论的疑虑,扩大塑性理论在工程中的推广普及面。  相似文献   

3.
宋继强  石建光 《工程力学》1999,2(A02):225-229
本文通过对钢筋砼双向板的挠度控制和裂缝控制的研究。结合钢筋砼双向板弹性设计表格提出了满足挠度控制和裂缝控制的双向板的最小厚度做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王星  董石麟 《工程力学》2000,2(A02):804-808
板锥网壳结构是一种受力性能合理,技术经济效益良好的新型空间结构形式。本文采用组合结构有限元法对板锥网壳结构进行了线弹性静力分析,分别考虑了三种计算力学模型,着重研究了具有内节点的三角形板单元及复合材料层合板单元,编制了板锥网壳结构的专用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5.
颜卫亨  吴东红 《工程力学》1999,2(A02):189-194
本文应用了矩形截面钢筋砼柱的承载力计算原理,求出任意位置处钢筋应力的计算公式,对第一排钢筋逐次编号,根据和平衡条件,得出承载力的N-M的曲线,运用以pf,|fcm为参数的截面承载力的N-M的曲线的成族性,解析出简便的计算配筋量模式,经实例计算与常规方法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邓志恒  苏益声 《工程力学》2000,2(A02):227-231
现行钢筋混凝土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受压构件采用全截面均匀配筋方式。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半圆配筋方式,以节省钢筋。本文介绍了半圆配筋方式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验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建筑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在工作效率上较低。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均匀,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施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这种旧的发展存在模式必将被新型建筑工业化也就是装配框架施工模式的发展存在模式所替代。新型的建筑工业化虽然距国外某些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在信息化方面不是一个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科研人员以及众多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的程度上进行了拓展,减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是随着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引进,随之而来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等,该文主要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以及需注意问题进行探究,对于装配式叠合板的单向板双向板进行讨论,并总结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鄢玉英  刘贤明 《工程力学》1998,(A01):300-306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环板进行了承载力极状态分析,提出了具有内支座的简支,固支环板极限状态下的内力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配筋计算。  相似文献   

9.
杨志年  董毓利 《工程力学》2013,30(4):337-344
利用自行研制的火灾试验炉,进行了足尺三层钢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恒载-升温工况下的火灾试验。介绍了钢框架足尺模型与火灾试验炉的设计以及试验观测内容和方法。描述和分析了试验中板的裂缝开展及破坏特征。研究了双向板在受火过程中沿板厚混凝土的温度分布、钢筋的温度变化以及板的平面外和平面内的变形。结果表明:火灾作用下,沿板厚存在非线性温度场及较大的温度梯度;在荷载和温度的耦合作用下,受火板顶沿板边出现密集裂缝,最终形成圆形塑性铰线,由于结构连续性及构件间的相互作用,与受火板相邻的未受火楼板板顶也出现了规则裂缝;火灾中受火板的平面外变形基本对称,最大平面外位移发生在板中心;周边相邻未受火构件对受火板有较强的侧向约束作用,导致板边未产生向外膨胀的平面内位移,而是随板挠度的增长一直向内收缩;整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具有较好的抗火性能。  相似文献   

10.
陈康  许希武 《工程力学》2013,30(2):434-442
该文通过编写一种8节点高阶双向梯度单元建立了结构的连续梯度有限元模型,采用细观力学方法结合混合律准则描述了双向梯度单元变化的热物理属性。分别采用有限单元-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分析了在循环热载荷作用下双向梯度板Al 1100/Ti-6Al-4V/ZrO2的瞬态热传导和热弹性问题,给出了温度场和瞬态热应力场的时间响应历程和空间分布形式。最后讨论了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冷却阶段更加容易萌生表面裂纹;沿x方向组分的分布形式影响了瞬态热应力的大小,但对其时间响应和分布形式影响很小;沿y方向组分的分布形式影响了瞬态热应力的时间响应和分布形式,但对其大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按弹性薄板理论,本文对梁板结构中四边支承板,根据弯矩分配率和配筋构造要求,经分析得知双向板与单向板分界限n=3,供探讨和有待通过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王宏升  施林林 《硅谷》2010,(6):97-98
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将三维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应用于大跨双向板空心结构中,进行三维体单元有限元法仿真分析;建立设置柱上板带梁和预应力暗梁的双向板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到各种板结构的应力分布、力-挠度的关系,得到大跨双向板结构的屈服状态,比较分析不同刚度的柱上板带梁对板结构的受力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议在混凝土圆板设计中以中密方格钢筋网代替常用的均匀方格钢筋网,可收到节省钢材12~22%的效果。文中用极限平衡法的上限解法(破坏线理论)推导了该种配筋体系的混凝土圆板在均布荷载下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实用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龙炳煌  李书进 《工程力学》1998,(A02):513-517
按照砼结构设计规范第五批科研课题的要求,我们对钢筋与砼之间的线膨胀系数差异对砼结构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是我们的部分研究成果,内容为砼结构在对称配筋均匀受热条件下,因线膨胀系数差异引起的温度应力的基本方程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简支板受到单向面内约束作用下的火灾行为,对两块足尺混凝土双向板进行了面内荷载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火灾试验。研究了双向板在受火过程中沿板厚混凝土温度场分布规律、钢筋温度、板平面内外变形以及板角平面外约束力变化规律,并与相关试验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基于EC2和ASCE本构模型,编程对试验板温度场、变形行为和力学机理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板受到单向面内约束作用时,其裂缝模式及变形规律与四边简支板明显不同,且易出现完整性破坏;板角裂缝分布情况对板角约束力有重要影响;本构模型对火灾下约束板的力学机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程丽荣  范重 《工程力学》2000,1(A01):579-584
本文研究核心配筋对框架柱中心受压承载力、弹性压缩风度和变形能力的影响。通过对一根钢筋混凝土柱和两根核心配筋柱的中心受压试验和分析,认为核心配筋可以提高柱的中心受压承载力和弹性压缩刚度,但对变形能力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木文提出了框架柱计算轴压比对考虑核心配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混合配筋混凝土结构将钢筋和纤维复合材料(FRP)筋混合配置于混凝土,可较好地解决钢筋混凝土(SRC)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和FRP筋混凝土结构脆性破坏的问题,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为了研究混合配筋混凝土板的抗爆性能,开展了不同比例距离下混合配筋混凝土板和钢筋混凝土板的非接触爆炸试验,对比分析两种板抗爆性能差异和确定混合配筋混凝土板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比例距离为0.684 m/kg1/3时,混合配筋混凝土板位移峰值比钢筋混凝土板位移峰值大19.2%,但残余变形比钢筋混凝土板残余变形小27.3%。引入爆炸恢复指数评估混凝土板爆炸恢复能力,混合配筋混凝土板爆炸恢复指数大于钢筋混凝土板,混合配筋混凝土板有着出色的爆炸后恢复能力。混合配筋混凝土板背爆面破坏出现多条竖向裂缝和板对角线处斜裂缝,而钢筋混凝土板仅出现一条较宽的竖向主裂缝,多条斜裂缝向外辐射。混合配筋混凝土板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破坏模式从整体弯曲破坏发展为整体弯曲破坏和局部混凝土破坏并存。结合试验数据提出混合配筋混凝土板最大支座转角θ的预测公式。为混合配筋混凝土板抗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勇  袁广林  李志奇  董毓利 《工程力学》2015,32(11):218-227
根据傅里叶热传导理论,提出蒸发阶段水分修正函数,建立改进温度场模型;结合非线性板壳理论和热弹塑性本构关系,建立了火灾下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数值模型,发展现有计算程序,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及程序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火灾工况、约束作用、骨料类型、板厚和保护层厚度等参数对混凝土双向板变形行为和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火灾工况、骨料类型、板厚和保护层厚度对双向板火灾行为影响较大;双向板变形行为和破坏模式对约束作用非常敏感,力学机理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许琪楼 《工程力学》1989,6(2):48-56
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上浅梁和深梁非线性受力全过程计算,对钢筋混凝土有限元中混凝土开裂单元的处理方法、开裂单元的剪应力释放,迭代收敛条件及非线性迭代解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一些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0.
荆建梅  卫军 《工程力学》1997,(A02):382-385
本文介绍了3块钢筋混凝土连续叠合板的试验研究结果。这种叠合板由预制普通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用于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的翼缘。试验结果表明,对预制混凝土板的界面进行拉毛处理之后,板不会因界面抗剪强度不足而发生破坏,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因此,这种板完全可以按照普通钢筋混凝土板进行设计,本文在讨论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到了这种连续板的内支座弯矩调幅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