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通常只作为粗粮和饲料消费,本身价值极低,但具有极大的加工增值潜力。“辽薯5号”是一个高产、优质、适宜加工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红皮、红心、色泽鲜艳,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每100g鲜甘薯中含可溶性糖53.79g、胡萝卜素7.7mg,以甘薯干基计算,含粗蛋白4.38%、粗脂肪1.7%、钾1.32%,味软甜,特别适宜干甘薯脆片的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2.
甘薯与人体健康陈志德,林长平甘薯又名红薯、番薯、山芋等,属旋花科蔓生草本植物。它不仅是高产粮食作物,而且也是美味蔬菜。块根既可蒸煮烘烤直接食用,亦可炒、炸、溜等做出多道菜肴,其嫩茎叶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无公害绿叶类蔬菜。甘薯味甘、性平、补中、和血、暖胃...  相似文献   

3.
甘薯是天然保健食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1 甘薯的生产概况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n]是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IpomoeaL.)的一个重要栽培种,又名红薯、白薯、番薯、红苕、地瓜等。为蔓生性草本植物。 甘著原产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时一带,因其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栽培简便、高产稳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全世界有111个国家或地区种植甘薯,其中有101个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主要产区位于北纬40°以南。目前甘薯在世界粮食生产中总产排列为第7位,预计21世纪它将上升为世界上第五大食物。  相似文献   

4.
甘薯全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甘薯全粉是近年新兴甘薯产品,我国甘薯资源丰富,较适合在我国进行规模生产。该文分析甘薯全粉概念,介绍甘薯全粉生产工艺、品质特性及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并展望我国甘薯全粉市场前景,指出发展甘薯全粉加工有利于推动我国甘薯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薯食品产业发展概况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薯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健康食品的重要来源,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甘薯具有和血补中,宽肠通便,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等保健价值.因此,甘薯产业的发展要把甘薯为粗粮向能源原料和高营养食品转变,推动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开发的加工技术主要有:甘薯加工品种专业化选择,甘薯淀粉品质改良与深加工,甘薯淀粉糖技术的开发,甘薯膳食纤维的制备,甘薯中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甘薯多糖提取技术,甘薯蛋白提取技术与功能特性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甘薯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甘薯资源加工利用的现状,对我国甘薯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开展甘薯系列产品和甘薯渣资源开发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甘薯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和茎叶都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人类饮食中的优质食物资源,同时这些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和提高免疫等多种功效。对甘薯营养品质的分析与评价,是甘薯品种选育和综合利用过程的首要环节,甘薯活性物质的功能特性是甘薯产品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基础保障。该文概述了近年来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甘薯加工方面的研究,为甘薯保健食品及工业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4):111-118
为了研究不同甘薯品种加工甘薯生湿面的适宜性,以38个甘薯为原料制作生湿面,分别测定甘薯的质构(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水分、灰分、淀粉、还原糖和总糖等加工指标以及甘薯生湿面的质构(TPA)和蒸煮损失率等品质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甘薯生湿面综合评价指标与甘薯原料加工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然后通过K-means聚类法对38个甘薯品种的生湿面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初步聚类。结果表明,适宜加工甘薯生湿面的品种有17个,基本适宜加工甘薯生湿面的有12个,不适宜加工成甘薯生湿面的品种有9个,评价结果与实际应用相符合。该研究可为甘薯生湿面加工专用品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薯饮料加工工艺研究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甘薯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甘薯综合加工技术的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研究,从而开发出甘薯饮料、甘薯淀粉、甘薯膳食纤维奶粉共3种产品.结果表明,较之传统单一甘薯加工产品的方法,既减轻了环境污染,又大大提高了甘薯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薯蛋白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蛋白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潜在的医药保健价值,是一种宝贵的蛋白资源。主要从甘薯茎叶蛋白、贮藏蛋白以及甘薯糖蛋白三部分综述了近几年来甘薯蛋白的研究进展。目前对甘薯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纯化、结构及生物活性方面,且对糖蛋白的研究较多而对甘薯茎叶蛋白和贮藏蛋白的研究较少。最后对甘薯蛋白的生产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甘薯的不同收获日期对其淀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甘薯集中产区秦皇岛市卢龙县主要甘薯品种进行了 2年的生长期采样动态研究表明 ,甘薯的收获时间不同 ,其淀粉的产出率和淀粉公顷产量也不同。如在最佳的收获时间段内 ,加工甘薯制取淀粉 ,就能提高甘薯淀粉的公顷产量 ,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提高甘薯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甘薯交联淀粉及甘薯氧化交联淀粉、甘薯酯化交联淀粉和甘薯醚化交联淀粉等甘薯复合交联淀粉的特点和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探讨甘薯复合交联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还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甘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价格低廉,同时淀粉等生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以甘薯为原料通过发酵生产生物质产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甘薯也有氮含量低、黏度高等特点,给发酵技术带来困难,因此,许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以不断提升甘薯发酵技术水平。从甘薯发酵产品、加工技术要点、技术瓶颈、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薯的精加工、深加工以及优化甘薯发酵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紫甘薯为原料研究清汁型和乳酸菌发酵型紫甘薯饮料。方法 比较不同料水比及酶处理对紫甘薯汁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法优化紫甘薯饮料配方。结果 紫甘薯与水的比例1:5 (m:m), α-淀粉酶、糖化酶、果胶酶和蛋白酶分别酶解60、90、60和60min后制成的紫甘薯汁澄清透亮。清汁型紫甘薯饮料以紫甘薯汁复配6.0%蔗糖、4.0%蜂蜜、0.10%柠檬酸及0.1%的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发酵型紫甘薯饮料以乳酸菌接种量1.0%、初始pH 6.5、发酵时间24 h,制得的紫甘薯发酵液配合以0.10%柠檬酸、4.0%蜂蜜及0.1%的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结论 清汁型紫甘薯饮料形态稳定,色香味俱佳。发酵型紫甘薯饮料富含花青素类色素、可溶性蛋白、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浓郁的紫甘薯香味和乳酸风味。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立足国内丰富甘薯资源,解决甘薯浓缩汁中因淀粉引起沉淀问题,同时将甘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以新型耐高温α–淀粉酶为液化酶和高转化率糖化酶糖化,研究影响甘薯淀粉液化、糖化因素,优化甘薯淀粉液化、糖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以12个不同加工类型甘薯品种为实验材料,比较其烘烤前后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和甘薯香味组分差异,探究甘薯香味在甘薯品种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淀粉型甘薯品种香味组分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甘薯干率与芳香族类呈显著正相关性,氨基酸含量与醇类呈显著正相关。淀粉型甘薯品种香味组分中醇类和酮类少于其他类型。在12个品种中,发现苯乙醛、苯甲醛、葵醛、β-愈创木烯和石竹烯为甘薯香味共有组分。经过主成分分析,淀粉、氨基酸和粗脂肪变化量对甘薯香味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0.869、0.680、0. 645,结果证实美拉德反应和脂肪热降解是甘薯香味形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甘薯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甘薯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趋势,以促进今后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成果 1.甘薯全价开发利用新技术 该技术包括甘薯颗粒全粉生产技术和甘薯综合利用加工"膳食纤维、甘薯汁、淀粉"技术,实现特色甘薯的"全价利用,无污染,零排放",彻底解决薯渣、薯液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纤维素酶对甘薯残渣中纤维素降解工艺。以去除淀粉及提取果胶后的甘薯残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甘薯残渣的纤维素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甘薯残渣纤维素酶解最佳工艺为,甘薯残渣固液比1∶25(g/m L),醪液pH 5.0,纤维素酶加入量50 U/g甘薯渣。在50℃下恒温培养16 h。此条件下,甘薯渣中纤维素的转化率可达(4.52±0.1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全面深入地研究长沙市居民食用甘薯与生活观念、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不同地区年龄在20岁以上的居民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405例调查者中,18.27%的人经常食用甘薯,61.98%的人偶尔食用甘薯,19.76%的人从不吃甘薯;甘薯被视为营养全面而均衡的保健食品,受到青年一代的青睐,他们不食用甘薯的比例在逐步降低;老年人群食用甘薯的频率较高,常食甘薯对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经常食用甘薯的老年人食用粗粮、水果,参加锻炼和娱乐的比例较高,食用保健品的比例较低,健康营养意识比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