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综合地质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为典型复式油气聚集带,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三次油气充注形成了三期油气藏;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多种储盖组合;断裂、不整合面及连通性砂体构筑了油气运移的立体输导体系;烃源岩和生排烃中心、构造和沉积相带、断裂和不整合以及有利储层是乌夏断裂带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乌夏断裂带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成果,对本区油气勘探及滚动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分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研究,依据断裂的分割性、构造变形强度、地层展布、基底起伏形态等,将乌夏地区(盆地亚一级构造单元)划分为乌尔禾冲断带、乌尔禾断褶带、乌尔禾单斜带、乌尔禾-夏子街冲断带、乌尔禾-夏子街单斜带、夏子街-红旗坝冲断带、夏子街-红旗坝断褶带和夏子街-红旗坝单斜带等8个次级单元,显示了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特征。依据构造圈闭发育程度、油气运聚条件等,对各次级构造单元的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断褶带油气藏类型最发育,是主力产油区,单斜带勘探潜力大,是油气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东非裂谷系盆地近年来相继取得油气发现,Tanganyika盆地与已发现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及沉积特征相似,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文中利用地震资料开展构造解释,对盆地断裂系统的成因及特征、调节带的类型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受新生代裂谷拉伸作用及元古代克拉通-古缝合线影响,发育以NW—SE向为主的断裂系统;研究区断层类型以非旋转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根据规模可划分为3级;受断层控制,研究区表现为“一缓一洼一剪切”的构造格局。根据断层倾向和叠覆关系,在研究区共识别出5类调节带类型,对沉积起到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同向接近型调节带控制了扇三角洲及滑塌沉积的发育位置,同向叠覆型调节带控制了轴向河流沉积的发育范围,对向叠覆型调节带控制了洼陷中心轴向河流三角洲及浊流沉积体系的发育范围。  相似文献   

4.
叠覆逆断层系统过渡带模式在塔中主垒潜山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叠覆逆断层系统的构造模式,对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带中控制潜山形成的同向叠覆逆断层过渡带与反向在覆逆断层过渡带进行了演化机理的分析。认为同向叠覆逆断层过渡带为斜坡型,反向叠覆逆断层过渡带则为平台型;两条主断裂多期次的活动、叠覆,使过渡带内小断裂和网状裂隙发育,成为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场所,只要存在有圈闭条件,就可以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渤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走滑作用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渤海盆地中的走滑构造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认识郯庐断裂新生代的活动及地球动力学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图编制,研究了渤海盆地东部走滑断裂带分布及类型,讨论了其形成动力学条件和油气地质意义。渤海盆地走滑断裂带主要发育雁列正断层系、同向剪切断裂系,也见反向剪切断裂系和次级同向剪切断裂系。剪切系断裂组合反映右旋扭动,右旋扭动时间为新近纪晚期—第四纪。走滑断裂带的形成是郯庐断裂带活动的反映,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结果。走滑构造带形成了重要的油气圈闭,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金县地区勘探实践表明,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为此,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并结合金县地区郯庐断裂的活动特征,在该地区识别出2种类型的走滑断层转换带:一种为同向型横向转换带,主要处于金县地区的东侧,控制金县地区东盘的砂岩储层分布;另一种为同向叠覆型走向转换带,主要处于金县地区的西侧,控制西盘的砂岩储层分布.另外,在郯庐断裂带右行走滑作用下,东营组砂体表现为由北向南从深到浅横向迁移叠置的特征,最终在该地区建立了"鱼跃式"砂体发育模式,找到油气富集部位,并确定金县地区"南富北贫"的油气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油气资源丰富,其成藏受多种因素控制。对该区控制油气成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断裂在不同时期对油气的聚集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地层不整合面往往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和油藏聚集成藏带;三叠系扇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是该区有利储集体发育的主要沉积相带;乌夏地区三叠系油藏具有多套储盖组合,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是主要的区域盖层;三叠系油藏大都为发育在鼻隆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地层油藏,这种受构造背景控制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是该地区三叠系油气的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构造岩相带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夏地区南北分3 个带,东西分3 个变形区,共划分为9 个构造单元,发育9 种构造岩相带,三大沉积体系。不同的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生长断层造成断层两侧同期地层沉积厚度与沉积体系的明显差异,断层的走向控制沉积体系的展布方向,阶梯式逆冲断层可形成多级断崖扇。乌尔禾背斜扇三角洲前缘(冲积扇扇中)、乌夏—卡拉麦里冲断区扇三角洲平原(冲积扇扇根)及夏红断褶区扇三角洲平原(冲积扇扇根)构造岩相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查明查干凹陷西部次凹苏红图期和巴音戈壁期构造转换带对油气富集的差异控制作用,研究通过对古构造的分析以及生长断层的恢复,阐明了构造转换带类型,认为查干凹陷西部次凹构造转换带类型丰富,尤以同向平行型转换带、相向平行型转换带、同向叠覆型转换带为主要转换带类型。并揭示了构造转换带的控制分布规律。进而明确构造转换带对沉积、储层、构造圈闭以及输导体系的差异制约作用,认为列状接近型转换带、平行型转换带为有利的油气富集带,查干凹陷西部次凹巴润中央构造带北部为油气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艾伯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的实地考察和评价,分析盆地构造调节带对该盆地沉积体发育、圈闭形成及演化的控制作用,对该区油气成藏模式进行初步预测,提出极低勘探程度盆地的评价方法。同时,认为Morley等提出的东非构造调节带划分方案中应补充“相向叠覆、同向拉分”等类型。指出艾伯特盆地油气勘探的潜力与风险并存,盆地南部的Kiburu、中部的Kibiro、北部的Bulisa等地区受构造调节带的控制,形成紧邻生油凹陷的局部圈闭分布区为潜在有利区,可作为下步勘探的首选目标。图5参8(张兴摘)  相似文献   

11.
12.
白音查干凹陷变换构造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音查干凹陷在发育演化过程中,由于基底的升降、断裂活动的不均衡性,导致伸展变形构造的不同部位形成多种类型的变换构造调节体系。白音查干凹陷毛呼凸起就是一个大的变换构造带,由两个同向型斜向调节带和一个平行走向型调节带组成。西部洼陷的构造调节带主要有反向型背斜调节带、同向型横向调节带、同向型斜向调节带和平行走向调节带4种类型。勘探实践证明,西部洼陷南部的锡林好来、达尔其南、达尔其东和翁特等构造调节带及附近地区,构造、岩性和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发育,又长期处于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富集。  相似文献   

13.
与北美等大型克拉通盆地相比,中国小型克拉通的构造演化更易受周缘构造活动影响。受构造分异的影响,克拉通坳陷盆地存在2大类构造枢纽带,即同沉积期构造枢纽带和跨构造期构造枢纽带。同沉积期构造枢纽带的形成和演化受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影响,控制了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体的分布,与相邻的盆地相烃源岩共同构成良好的源-储配置,具备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跨构造期构造枢纽带主要有3种类型,即“跷跷板”运动枢纽带、克拉通古隆起―前陆隆起叠合枢纽带、多期古隆起继承性叠合枢纽带,发育岩溶型储层和地层-岩性型圈闭,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构造枢纽带是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位于莱州湾凹陷东北洼,郯庐走滑断裂的东支南段,受北东向走滑应力与南北向拉张构造应力共同控制。通过对“走滑-伸展”复合应力区的断裂展布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进行分析,明确了KL6A区块主要受伸展应力控制,继承性伸展控圈断层和走滑压扭应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断背斜是最为有利圈闭类型,位于走滑主应力带的KL6B和KL6C区块在走滑增压段发育的背斜、断背斜圈闭保存条件最为优越。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压扭控圈、张扭控运”走滑断裂差异控藏认识,明确了走滑主断层张扭段为油气向斜坡区运移的主要通道,较好地解决了油气是否能通过主走滑断层向斜坡区供给问题,实现了斜坡区勘探突破。此外,还建立了“油源、断层、圈闭”三元控藏模式,认为已发现的油气藏可以作为油气运移中转站向更高层位的圈闭供给油气,该认识成功实现斜坡区勘探层系的转移,在原来认为运移条件差的东营组顶部圈闭发现油气富集块,获得较大勘探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油源断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2号构造F10断裂为例,在油源断裂厘定、断裂转换带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最大断距相减法对F10断裂的古转换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F10断裂上现今5个转换带在油气成藏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已形成,且至今变化不大。通过断裂古转换带流体势、砂体、裂缝分布特征与油气分布之间关系研究,对F10断裂古转换带输导油气的有利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0断裂古转换带输导油气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油源断裂古转换带断面呈凸面状,为流体势的汇聚脊,有利于油气垂向汇聚运移;②油源断裂古转换带控制分支河道流向,砂体发育,有利于油气穿过断层进行侧向运移;③油源断裂古转换带应力集中,裂缝发育,有利于油气垂向和侧向运移。  相似文献   

16.
断裂沥青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有录  刘华 《石油学报》2010,31(1):36-41
断裂作为油气运移的垂向通道与油气聚集的侧向遮挡条件,在断裂发育区的油气运移聚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输导机理也是油气运移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在渤海湾盆地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发现的断裂沥青带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控制构造带形成的主干生长断层在其活动期间可以产生一些较大的“空洞”,即“断裂空腔”。“断裂空腔”的形成受断层活动期的应力状态、两侧岩性、断面形态以及石油充注等因素的控制,断面形态的突变处是“空腔”产生的有利地区。“断裂空腔”发育的位置及规模不同,导致断层不同部位流体输导能力的差异,“断裂空腔”是油气沿断层运移的优势通道和汇聚区。油气进入“空腔”并聚集后,轻组分逐渐散失,重组分残留形成沥青。  相似文献   

17.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进行叠合分析,认为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南屯组烃源岩供烃窗口、烃源岩断裂和破坏断裂、裂缝发育区、油气运移汇聚区、中期变形形成的断阶和断垒型潜山的共同控制。油气成藏具2种模式:油气沿断裂或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潜山顶部风化壳聚集成藏;油气沿断裂或裂缝垂向运移至潜山内部裂缝或破碎带聚集成藏。根据对各种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的分析,预测: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中部、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中部的贝17井区周围和敖瑙海洼槽中部的贝36井周围;较有利勘探区主要为霍多莫尔背斜带南部和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北部的贝5井周围。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18.
王祥  能源  程晓敢  王斌  吕惠贤  李向云  屈洋  付小涛 《石油学报》2017,38(3):267-273,323
麦盖提斜坡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带,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根据油气输导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及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采用叠合分析方法对麦盖提斜坡及周缘地区断-盖组合类型及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盖提斜坡及周缘地区断-盖组合主要有断穿错开型、断穿对接型和未穿型3种类型。断穿错开型组合断距大,盐层错开不对接,油气向上具有持续式运聚特征,运聚效率高,利于盐上油气富集;断穿对接型具有间歇式油气运聚特征,盐上、盐间、盐下均有可能存在油气富集;未穿型断-盖组合油气无法突破盐层向上运移,利于盐下油气聚集。不同的断-盖组合关系对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