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文化在中国白酒包装中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李岱楠 《包装工程》2014,35(22):122-126
目的研究传统文化在中国白酒包装中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探讨了引入中国传统白酒包装中的材质、图形纹样、书法艺术和色彩的基本作用以及体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对体验设计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论要在体验设计中关注消费者感官的享受、交互的人性和情感的共鸣,进行绿色化设计,地方化、国际观设计,品牌个性化设计,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关注白酒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让消费者在品味白酒的同时体会到包装为消费带来的视觉、触觉等全方位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张文  刘渊  张文莉 《包装工程》2020,41(16):188-192
目的基于交互叙事学理论,以焦山碑刻为例,研究传统艺术的数字文化传播设计。方法依据交互叙事理论,分别从叙事交流、叙事要素、叙事流程三个视角分析,建立数字传播设计框架,以焦山碑刻VR体验、拓印体验、AR体验等三部分数字文化体验模块为设计案例并检验成果。结果发现将交互叙事理论有层次地融入数字传播设计能够有效组织文化素材,串联文化体验,提升文化传播效能。结论用交互叙事理论指导数字文化传播设计能够复现文化经验、加深文化记忆、构建文化氛围,并且对迎合新型传播方式具有重要的设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梁婷  汤晓颖  罗立宏 《包装工程》2020,41(18):199-206
目的 分析粤语童谣载体演变的主要因素,从文化传播时代需求、使用者感知需求和技术载体更迭等三方面分析,探寻其数字化传播的载体转型,探讨时代背景下粤语童谣多感官的学习流程,同时构建多感官交互的参考方式为其他传统文化传播提供借鉴。方法 以技术载体为出发点,探索粤语童谣多感官交互设计的关键因素,分析感知多层级的关系,从视觉层、视听层、互动行为层、声音表达层、空间场域层等综合感官体验,深入设计层级关系的实际流程,优化其设计方案。结论 提供粤语童谣多感官交互的实际构建方法,通过将感官体验分层级、分组合方式、分使用场景等模块匹配,该方法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对其他传统文化多感官交互产品的设计起到参考作用,引导传统文化走向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故宫作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被世人熟知,而其宫殿飞檐上的脊饰却因体量小易被忽视。脊饰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对故宫飞檐脊饰进行推广和创新。方法 运用图像基因提取法,从飞檐脊饰图像设计切入,将立体的脊饰雕塑转化为平面展示形式,在此过程中结合其历史典故、发展历程及其图像、色彩基因信息,系统性分析其纹样构成后与其神话性背景纹样结合,完成平面化的创新组合与重构。结果 考虑以重构的飞檐脊饰图像为中心的数字艺术交互装置落地方案,并寻求其适配的商业化场所与运用方案,从而完成飞檐脊饰在数字艺术中的运用与传播。结论 脊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了我国民族文化、巧思、信仰、神话等。通过分析未来数字艺术呈现方式的多种可能性,强化数字艺术的沉浸感与互动体验,为传统纹样数字化呈现提出了新思路,并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虚拟年画小铺”APP用户体验设计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张梅逸  郑阳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15,36(24):52-56
目的进入信息时代,生长并根植于农耕文明下的传统木版年画,面对互联网经济形态以及自媒体、新媒体等进行文化内容的再设计,并借助UGC用户自产生内容的模式,进行本土文化内容的传承与传播,成为文创产业研究的重要命题。以传统年画为信息内容,研究用户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祈福内容的变化,并借助交互设计的方式,通过UGC模式,提升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用户新体验。方法根据对年画纹样的提取,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研究其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与对比研究当前文创类APP的成功设计案例。结果结合文化传播理论以及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对年画的信息内容和UGC的交互流程进行设计分析。结论以"虚拟年画小铺"APP用户体验设计为方向,依靠用户的情感内容,移情转化为交互式的年画信息内容,并进行自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包装设计对于商品促销和品牌推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在包装设计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已成为设计领域关注的焦点。概述了传统纹样的起源与发展、题材、造型以及文化传承意义和美学价值,分析了传统纹样在当代包装设计中的积极作用与再设计,并探讨了其在功能性应用和实际案例中的具体实施。以期为包装设计领域提供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顾艺  许王旭宇 《包装工程》2022,43(4):383-391
目的 致力于设计出能够让用户产生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在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基础上,把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拆分为设定明确清晰的体验目标、提供准确有效的情感反馈、平衡体验所需技能与挑战这三个步骤。第一步对应数字文创的内容设计,包含清晰的构架体系、可视化界面设计两个步骤,引导用户进入愉悦沉浸的体验状态;第二步对应数字文创的情感设计,包含正面反馈优先、多感官反馈优先两个步骤,保持用户的沉浸式体验状态;第三步对应数字文创的文化体验设计,包含调控体验难度、交互情景化两个设计步骤,引导用户进入文化情境,探索文化背景,获得更高层级的文化体验。结论 心流理论改善了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现有不足,完善了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框架,较好地实现了用文创带动传统美术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阳巧  王佳慧  张萍 《包装工程》2023,44(22):181-190
目的 为提升老年群体居家场景下的慢病健康管理体验,聚焦认知老化现象,提升不同操作任务与认知需求的适配度,优化家庭健康管理终端产品交互设计。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归纳老年人在认知活动中感知觉、智力、情感等相关特征要素,完成认知老化特征向设计指标映射;与此同时,引入SRK认知理论及其决策图,对设计载体完成关键任务分层;进一步将上述设计指标与任务层级作为模型变量,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获取分析结果,明确不同任务层级下的设计指标权重。结论 以家庭健康管理产品交互设计为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感官性体验对完成技能型任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官性体验和可用性体验对完成规则型任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官性体验和可用性体验及情感性体验均对知识型任务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获取每个体验维度中应重点关注的评价指标。实现从不同任务类型的角度分层次优化交互体验,为居家场景下的医疗健康管理产品适老化交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代福平 《包装工程》2019,40(20):9-14
目的 研究体验设计中的精神维度,在人机交互、人际交互的基础上提出精神交互的概念,并阐述精神交互体验的特点,分析精神交互体验的实例,论述全触点设计思维。方法 运用现象学方法,悬置人机交互、人际交互的各种接触方式,还原出交互体验的本质是精神交互。结论 产品和服务设计中的人机交互体验、人际交互体验,最终都指向精神交互体验。精神交互的特点是交互双方超越时空限制、在彼此的精神目光中永恒在场。精神交互使有限的触点变成了无限的全触点,为体验设计方法的深化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刘冉 《包装工程》2016,37(16):69-72
目的提出交互设计的现象学定义和交互设计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应用分析尝试为交互设计提供一种现象学方法。方法在对交互设计历史分析和用户行为研究基础上,指出计算机交互技术诞生前后不同媒体的共性,并运用现象学方法重新定义交互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具体说明现象学方法的运用。结论交互设计的本质不是完成技术上的交互,而是实现境域和用户行为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平面设计“现代感”与传统文化意味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傅小龙  王俊晓 《包装工程》2011,32(16):4-6,18
分析了传统文化意味的张力以及平面设计"现代感"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性"意蕴与"现代感"视觉相互融合的3条途径。即:突出传统文化素材的写实感,使其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视觉中心;用传统写意手法表现现代平面设计的内在情感;使现代平面设计的简洁风格与传统艺术虚一而静的审美法则相谋而合。  相似文献   

12.
孔霞  杨娟 《包装工程》2022,43(8):289-291
目的 探索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统元素之传统纹样的合理使用。方法 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其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对现代的升华。以文创产品设计为核心,深入分析当前文创产品的形式与价值,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提出传统纹样元素的应用意义及可能性,并就文创产品对传统纹样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接着从应用视角对文创产品融合传统纹样的几个方向进行探究,最后从文化、审美和功能3个方面具体探讨设计实践,深入分析“传统中见时尚、现代中寓风华”的艺术创造之路。结论 传统纹样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能够让传统与现代对接,这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推动力,也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三层次互动情感体验在叉车内饰设计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骥  肖狄虎 《包装工程》2017,38(4):218-222
目的以叉车内饰设计为实例,探索情感化设计理论的三个层次的互动指导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结合产品的市场定位,讨论三层次情感体验的设计实现及相互影响,论述互动的三层次情感化体验在叉车内饰产品的设计流程中,以实现美与功能的恰当融合。结论三层次互动情感体验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上有所突破,在外观及功能的设计中始终围绕统一的设计主旨,能够塑造内外一致的产品形象,以满足用户对产品日益精进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4.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19,40(4):59-71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影响下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及审美意识对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方法、策略与表现形式的引导转化,审美意识统领下设计方法与设计评判的思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再审视。方法采用了对比研究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认知计算法、社会计算、文化计算等人工智能研究方法。结果以中国为例,提出"统、象、生、场、中、简、空、衡"八大审美意识,分析审美意识对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体的创新机制与设计方法的影响。结论创新设计的审美意识的"鉴"、"赏"、"创"3个方面,在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创新6个维度形成了对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交互影响,包括感知认知计算、体验感质协同、三体鉴别辨赏、具身离身心智、普适普惠意义、时空永续共生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钟蕾  马凯旋  张妍 《包装工程》2022,43(24):246-254, 301
目的 准确探究出用户对市井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偏好与需求,进行天津市井文化意象元素创意设计研究。方法 运用文化三层次理论对天津市井文化的意象元素进行拆分探究,结合Kano模型对文化属性进行品质要素分类,对应消费者偏好满意度分析,挖掘出用户对市井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要素,将需求要素对应的目标意象进行可视化表达,明确可用于设计的意象元素。结果 得出天津市井文化元素属性中的形态、色彩、情感共鸣、审美价值情趣是魅力型需求;实际生活使用需求、具有故事联想性、互动体验性是期望型需求,当创意产品满足这几项设计要素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结论 通过文创产品的文化功能属性确定,优选天津市井文化意象元素,完成文化元素有效应用于生活,从而为市井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英雄联盟》“山海绘卷”新文创IP角色为个案研究,探讨数字原生代对于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具有现代审美旨趣的新文创IP角色的情感感知影响因素,以及年轻群体的审美意趣、文化认同与价值趋向特征。方法 运用Python软件收集在线评论数据,采用Nvivo2.0分析工具进行3级编码,以扎根理论的叙述逻辑,构建用户情感感知模型。结果 归纳出审美造型、沉浸体验、文化特征3个类属是影响数字原生代对于传统文化情感感知认同的核心因素。结论 通过把握数字原生代的审美特征,强调数字赋能下的沉浸式体验感受,实现以文化认同下的情感共鸣,对于加强数字新文创IP角色设计情感体验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苗  朱明健 《包装工程》2023,44(8):325-330
目的 将传统的中国画意境美学与现代数字化博物馆审美进行对比研究,寻求其审美层面的内在联系,以期将传统艺术的意境美学延伸拓展至数字化博物馆设计,致力于推动中国画意境理论的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发展,同时也促进现代数字化博物馆的民族化、传统化、本土化发展。方法 以中国画意境理论中“天人合一”“气韵生动”“心斋坐忘”“虚实结合”“神与物游”为基础,分析其在数字化博物馆中的体现以及对应关系。结果 在中国画意境美学的影响之下,现代数字化博物馆追求全息性、生命性、沉浸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的审美特征。结论 通过数字技术综合调动参观者的外在感官神经,刺激参观者的思想、情感、精神等内在活动,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技术与艺术统一,在审美意识领域下达到了物我交织,开启了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意境美学注入了数字时代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倪春洪  李微 《包装工程》2023,44(12):368-377
目的 “5G+”万物互联驱动数字化体验经济的浪潮已是助推非遗数字化创新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新动力。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探索非遗数字化创新呈现,突破时空限制,激发内生创新动力,并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提供新途径。方法 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田野调查、问卷分析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方法,秉承“非遗+”交叉融合范式,以葛沽长乐老高跷非遗项目为例,运用交互叙事、体验设计等方法,构建非遗数字共享平台,拓宽葛沽非遗创新发展空间,形成非遗资源共建共享的“葛沽数字化新发展模式”。结论 利用交互叙事理论视角与葛沽非遗数字化文创设计融合创新,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叙事机制,实现了葛沽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培养了新生代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以非遗的文创设计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磊  任小红 《包装工程》2016,37(18):153-157
目的通过对日本家纹的观察,从中探视日本文化的内核,并以家纹为典型例证,说明视觉符号设计所能蕴含的文化表达力量。方法从符号学分析方法出发,从四个不同角度阐释了作为视觉符号的家纹与日本文化内在因子的关系。结论这样的家纹被深入应用于日本古代社会各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反映了日本人的内在意识观念和美感体验;同时,这种意识观念和审美感受,又透过家纹这一浓缩的图形符号载体,继续传承影响至今。家纹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最为精炼和形象地表达与塑造了日本文化,独具设计价值和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20.
徐嘉阳  季铁 《包装工程》2019,40(10):210-215
目的探索社区影像如何有效激发乡村民众积极地参与文化仪式。方法基于传播学中的"或然率"公式和文学领域中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因仪式作为乡村文化的传递机制,以受众的心理表征和传播内容与环境的公共表征为切入点,为社区影像创作提供新的设计策略,以"新通道·酉歌行"项目中的阳戏影片设计实践来进行验证。结论社区影像作为一种新形态的仪式来传播乡村传统文化,提出内容的"相关性"和形式的"陌生化"的影像设计策略,从而吸引乡村民众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影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逐步实现民众从影像旁观到参与再到集体记忆维系的过程,进而产生文化自觉,增强民众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其民族内部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