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西永乐宫壁画作为我国古代艺术瑰宝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本研究选取山西永乐宫壁画元素,探讨其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对永乐宫壁画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发现,首先,永乐宫壁画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能够赋予包装设计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次,永乐宫壁画元素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能够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最后,通过将永乐宫壁画元素中的线条、色彩、造型与现代包装设计原则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包装设计作品。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丰富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融。  相似文献   

2.
李梦黎 《包装工程》2023,44(6):336-344
目的 通过对洛阳传统祠堂小程序的设计研究,将本地现有的研究进行数字记录,为洛阳传统祠堂的交流传播打造媒体平台,对小众类型地域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路径进行探索。方法 梳理传统祠堂建筑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的研究现状与其中所存在的不足;分析小程序的特性并将其作为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案;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此类小程序的设计方法及原则;从“信息架构、风格设计、构成要素设计、界面形象整合”四个方面对小程序进行构建与设计。结论 对影响力相对较小的地域传统建筑而言,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即用即走的小程序,在交流、传播、科普、查阅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合理的信息架构、简约的界面形象、便捷的操作界面,对小程序的传播范围与使用频率起着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可 《包装工程》2023,44(6):320-327
目的 以毗卢寺壁画为研究对象,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与古壁画保护传播的融合应用。方法 文化自信视域下,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结合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立体显示等数字技术,从文化资源的深度与广度发掘毗卢寺壁画;在对现有的古壁画保护与传播途径进行梳理研究的基础上,从文物保护、交互体验、文化旅游等学科角度总结古壁画艺术与新科技手段相融合的方法,探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毗卢寺壁画保护传播的具体策略方案。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可通过健全共享数据资源库、构建虚拟现实导览展览系统、开发推广虚拟文创产品、联动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四种途径介入古壁画的保护与传播建设,既能有效预防和弥补文物衰变或毁坏所造成的信息消亡,同时又可以促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工作与文旅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微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22,43(24):277-286
目的 随着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重点已经从传统的静态保存转向动态创意的开发和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下,“5G+互联网”与文创产业产生巨大共鸣,传承民族文化功能的文创产品设计不断涌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发展的新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基因提取法、田野调查法和问卷分析法,从用户体验设计角度出发,提炼岭南舞狮在造型因子、色彩因子、寓意因子方面的突出特点,构建数字化文创平台,提出岭南舞狮数字文创设计策略,将地域文化、科教知识以共享化、情感化方式传播。结论 岭南舞狮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与现实文化和大众文化相融合,使舞狮文化成为一种活态化传承,非物质文化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践行了中国传统舞狮文化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丰富了我国非遗项目内容。  相似文献   

5.
吴林利  张剑 《湖南包装》2023,(1):122-125
将传统文化转换成服务艺术设计、数字游戏创作的元素是文创行业常用的创意方法,敦煌壁画更是数字游戏创作行业追逐的热点。为了更有效地传承敦煌文化,文章以《王者荣耀》游戏角色设计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敦煌壁画元素的人物形象分析,如二维视觉人物形象转化为3D游戏人物的表达;利用壁画人物的配饰为游戏中人物角色塑造适配性的装饰物;强化色彩在数字图形中的审美效果。这些借鉴传统文化艺术元素拓展应用的手法,使得壁画元素较好地融入到了现代数字游戏场景中,提升了数字游戏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效果,被广大游戏爱好者接受。拓展应用效果再现了敦煌壁画艺术的时代光芒,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敦煌壁画艺术探索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数字孪生技术在内容创造、传播渠道、消费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都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通过数字孪生构建醒狮数字虚拟文化IP,在配合系统感官交互沉浸式体验设计的基础上,探索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与传播的策略与方法。方法 应用交叉学科的数字人文视角,将数字孪生的技术与文化三层次理论结合,提取醒狮文化基因,打造醒狮数字虚拟文化IP,突破醒狮文化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传统文化的保存、继承与发展创新;最后运用李克特量表评价其效果并优化迭代。结论 数字孪生技术为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对醒狮数字虚拟文化IP的开发、设计与传播的研究,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播体系,实现运用数字虚拟技术等手段链接传统文化与大众,使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发展中重新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7.
李静雅  王卓尔  易晓 《包装工程》2023,44(22):1-10, 16
目的 从非遗数字化游戏的概念及问题入手进行阐述,以非遗数字游戏化策略为研究载体,探究将数字化游戏以及虚实结合技术应用于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设计策略,助力非遗数字化创新。方法 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方法,从游戏故事、机制、美学设计等方面入手,融合非遗文化的实体内容与虚拟游戏内容,探索游戏设计流程与方法模型,提出虚实融合的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新路径。结果 构建了非遗数字游戏化体验设计策略,并对傩面具文化开展虚实结合的游戏设计与开发,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首先,通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展示傩文化内涵,可以更加广泛地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游戏化的设计策略可以有效助力文化传播,使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蕴藏为游戏要素的点点滴滴,显现在游戏体验的全部过程,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最后,创新技术应用为非遗游戏特别是文化传播类型游戏的开发创造了更多可能性,通过实物与虚拟内容的融合,更有利于创新文化传播与游戏运行机制,提升游戏体验的沉浸感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故宫作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被世人熟知,而其宫殿飞檐上的脊饰却因体量小易被忽视。脊饰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对故宫飞檐脊饰进行推广和创新。方法 运用图像基因提取法,从飞檐脊饰图像设计切入,将立体的脊饰雕塑转化为平面展示形式,在此过程中结合其历史典故、发展历程及其图像、色彩基因信息,系统性分析其纹样构成后与其神话性背景纹样结合,完成平面化的创新组合与重构。结果 考虑以重构的飞檐脊饰图像为中心的数字艺术交互装置落地方案,并寻求其适配的商业化场所与运用方案,从而完成飞檐脊饰在数字艺术中的运用与传播。结论 脊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了我国民族文化、巧思、信仰、神话等。通过分析未来数字艺术呈现方式的多种可能性,强化数字艺术的沉浸感与互动体验,为传统纹样数字化呈现提出了新思路,并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加强视觉信息和文物修复的内在关联性,强化信息艺术设计的认知过程和感受方式,以南朝石刻数字化修复为研究对象,进行视觉信息创新设计的研究。随着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视觉信息创新设计也在南朝石刻保护和修复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南朝石刻保护与修复的图像、符号、场景等视觉元素,在现存的南朝石刻研究的基础上,将石刻保护与修复的视觉元素、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运用文献分析、个案研究、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南朝石刻信息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充分发挥了信息视觉化优势,以数字化的创新思维模式,赋予南朝石刻新的情感含义,综合文物修复工程、视觉信息设计方法、数字信息技术等。探索视觉信息设计在数字化文物修复中的创新设计和突破,不仅增强了视觉传播效果,而且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文物形态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人工智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设计,已成为当下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应用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进行研究。人工智能可以更加精准地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内容,表达信息理念,更加形象化、细节化、视觉化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目的。方法从人工智能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四个方面,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的路径研究。结论以景泰蓝制作工艺的数字创新设计为例,提出人工智能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细则,丰富了传统设计的方法,更好地调动了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热情,带给观者更好的观赏体验,为中国数字文化遗产及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雪皎 《包装工程》2019,40(14):63-67
目的 通过对颐和园色彩的调研与采集,探讨适用于地域环境色彩的导视系统色彩设计方法。 方法 采用色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颐和园的天空、土壤、植被、水系等自然地理环境色彩与建筑、桥梁、石舫、器物装饰等人文地理环境色彩展开实地调查,通过选址调查、测色记录、取证、转译等方式形成颐和园地理环境色谱,并探讨颐和园地理环境色彩与导视系统色彩之间的关系。结论 颐和园自然地理环境色彩和人文地理环境色彩是不可变的客观色彩,导视系统色彩是可变的主观色彩,导视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颐和园的地理环境色谱,尽力与颐和园的地理环境色彩风貌相互协调,同时又能在环境中突显出色彩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吕光 《包装工程》2023,44(2):385-395
目的 开展朝鲜族传统家具的数据库呈现与创新设计,为朝鲜族传统家具数字化设计的发展提供资源库。方法 通过对现存朝鲜族传统家具实物在装饰造型、图案、技艺、配饰、色彩与材质进行提取分析,利用可视化图像技术原理对其造型、材质、民族图腾纹样和色彩进行标注,数字化重组与创新设计应用。结果 建立朝鲜族传统家具的数据库,提出朝鲜族传统家具样式及工艺基础上数字化重组与创新设计思路,应用到朝鲜族家具设计中。结论 传承视角下对朝鲜族传统家具文化,进行数据库信息采集呈现,在公共空间拓展创新设计应用,为传统家具在民族生活环境空间的传承应用寻求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源于明代永乐瓷器“造物文化”的茶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通 《包装工程》2018,39(2):219-222
目的秉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汲取明代瓷器中蕴藏的造物文化和审美观念并为当现代茶具设计创新所应用。方法分析明代永乐瓷器的时代面貌与文化意涵,了解明代瓷器的种类、造型、装饰纹样、色彩搭配等。结果明代永乐年间的瓷器蕴涵着时代面貌与文化意涵,精致典雅的审美趣味在造物文化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器物造型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结论优秀的传统造物文化是孕育中国现代茶具创新设计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香味与色彩和情绪具有紧密的联系,色彩强烈影响着香薰产品的使用感受与体验。基于联觉实验可获得香薰对应色相与感性意象,便于构建色彩网络辅助香薰产品进行色彩设计。方法 在对中国传统香薰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款香薰作为研究材料。首先进行香-色联觉实验,获得香薰对应色相、情绪关系与感性意象,然后据此选取自然图片进行色彩微调,建立香-色图像数据库,最终对图片进行色彩提取并构建色彩网络模型,获得香味对应的主辅色及色彩关系,将其应用于中国传统香薰产品的配色方案与包装设计中。结论 利用嗅觉与色彩视觉之间的情绪关联作用进行联觉实验,获得的香味对应的色彩和谐自然、感性意象生动明晰,将其应用于中国传统香薰产品的设计中能够唤醒使用者的情感共鸣,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5.
梁淑敏 《包装工程》2020,41(8):309-312
目的对"互联网+"背景下北京故宫文创的开发设计与推广方式进行研究,期望对我国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方法围绕开发设计和传播推广两个方面分析北京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时代深受市场追捧的成功因素。结论提出北京故宫文创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运用精确的用户定位、结合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将设计与实用性相结合、追求工匠精神、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设计创新等设计策略,另一方面是故宫文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传播与推广的策略,包括新媒体及多传播渠道的交叉融合推广、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的创新等,都使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新时代中更为大众化,在保留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更具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中国木板年画进行数字化保护,本文以套色印刷的朱仙镇木板年画为例,采用图像处理技术从年画中提取出线版和色版.处理流程分为前处理、线版提取、色版提取和后处理四个部分.以像素的RGB和CMY颜色分量比率计算灰度值,将图中大部分彩色转化为白色,依此对年画进行去色处理;再经过阈值处理、形态学处理和线条光滑获得年画的黑色线版.主要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获取年画的色版.本文的处理结果很好地表现了年画的画版原貌,所提出的处理框架对于中国木板年画的数字化保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文霜  崔鑫龙  郑文俊 《包装工程》2022,43(22):231-240
目的 基于侗族文化原真性保护视角,对侗族传统文化元素溯源并构建模因数据库,探索非遗视觉元素原真性设计的客观流程。方法 利用符号学指导数据的采集、提取,应用模因论对符号进行分析、重组,实现侗族传统元素特征的数字化提取和图谱表现,再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侗族符号进行判断矩阵赋权。结果 通过构建完整的侗族传统元素模因图谱评价体系及后续应用流程,有效地将传统元素运用于导视系统设计,实现传统元素的原真性与在地性设计,形成基于侗族文化创新设计深度思考的设计模式。结论 以侗族聚落文化模因为指导的导视系统设计,使导视系统既实现了自身功能性,又大幅提升了文化附加值,扩大了侗族文化的传播途径与传承价值,增强了对侗族聚落文化的原真性保护。  相似文献   

18.
杨梅  李劲松  王怡妍 《包装工程》2020,41(18):222-228
目的 针对设计师在对敦煌壁画艺术色彩为题材进行设计时,往往只通过个人经验感性地提取色彩及配色,很难真正意义上还原其色彩意象等问题,提出一种敦煌壁画色彩网络模型构建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辅助设计师进行色彩文化解码设计活动。方法 建立敦煌壁画图像库,提取图像特征色,基于图论原理,利用特征色间的共现关系,建立色彩网络模型和主辅色网络模型。运用VBA语言,基于CorelDRAW平台,开发色彩提取系统和自动配色种群生成引擎,结合色彩网络模型,辅助设计师批量生成能体现色彩意象的平面设计方案和产品开发。结论 对敦煌藻井图案创新配色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高度还原敦煌壁画的色彩意象,可作为敦煌壁画色彩创新应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