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食品在生产和消费环节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和品质.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s)作为传统紫外汞灯的替代光源,具有波长可调、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等优点.对该技术在食品杀菌保鲜领域的应用、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与其他非热杀菌技术协同杀菌的应用研...  相似文献   

2.
短波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C light-emitting diode,UVC-LED)处理是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本实验以果汁中常见的致腐菌脂环酸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为目标菌,研究UVC-LED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处理后细菌胞内核酸和蛋白质泄漏量、细胞膜通透性、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累积水平以及胞内蛋白质和DNA的损伤情况,进一步探究UVC-LED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菌机理。结果表明:增加UVC-LED的照射剂量可增强其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灭效果,当照射剂量增加至50 mJ/cm2时,生理盐水中存活的细菌数量降低4.6(lg(CFU/mL))。通过对存活曲线的模拟,发现UVC-LED对生理盐水中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灭作用既符合log-linear模型,又符合Weibull模型。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细菌对UVC-LED的敏感度不同,其中处于对数期的细菌对UVC-LED更敏感。照射处理导致膜通透性的改变以及内容物的泄漏,说明细胞膜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胞内ROS的累积水平没有显著提高(P>0.05),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胞内蛋白结构有所改变,经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照射处理后菌体DNA的结构变化明显。综上,UVC-LED可通过造成DNA损伤、蛋白结构变化和细胞膜透性改变从而杀灭脂环酸芽孢杆菌,根据破坏程度的不同,推测DNA损伤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C light-emitting diodes,UVC-LEDs)是一种新型紫外光源,具有环境友好、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在食品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实验研究了UVC-LEDs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食源性致病菌的失活动力学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VC-LEDs对接种于食品...  相似文献   

4.
杀菌是食品加工中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高效杀菌同时又能最大限度保留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色香味的杀菌技术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热杀菌技术、非热物理杀菌技术及化学杀菌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在食品表面与包装材料、果蔬肉类保鲜等领域应用研究进展,为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微生物污染控制与预防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旨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杀菌是食品加工中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高效杀菌同时又能最大限度保留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色香味的杀菌技术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热杀菌技术、非热物理杀菌技术及化学杀菌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在食品表面与包装材料、果蔬肉类保鲜等领域应用研究进展,为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微生物污染控制与预防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旨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几种主要的非热杀菌技术在国内外食品杀菌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以及这些技术目前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作为新型绿色非热物理加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杀灭微生物,同时减少对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破坏,保持食品品质,在食品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芽孢是细菌营养体的休眠体,由于其致密的结构对各种加工技术手段、杀菌剂等均有较强的抗性,很难将其直接灭活.超声波对芽孢的灭活作用有限,因此较多的研究将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合对芽孢进行灭...  相似文献   

8.
食品非热杀菌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食品非热杀菌技术系指不使用热能杀死食品中微生物,最大限度保持食品原有营养、质构、色泽和风味的一类新型杀菌技术;该文重点介绍超高压杀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等离子体杀菌、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等非热杀菌技术原理、特点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食品行业机构和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探寻低成本、高效率、方便快捷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提供可行方案.本文对PCR技术的种类、特点与优势、应用范围、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运用和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为食品行业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0.
紫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括地介绍了紫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即紫外杀菌的原理及其在表面杀菌、空气杀菌和液、固体物料杀菌上的应用 ,并简要介绍了其在果蔬保鲜和改善食品加工性能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果和蔬菜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物质。然而,果蔬在采收、加工、贮藏等环节极易污染微生物,造成品质劣变,甚至引发食源性疾病。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发光二极管(LEDs)技术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寿命长等优点,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综述LEDs技术在果蔬杀菌中应用,探讨LEDs技术的杀菌机理及影响因素,概括LEDs技术对果蔬主要品质的影响,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食品内源酶会对食品色泽、质构、风味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延长产品货架期,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失活食品内源酶。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tmospheric cold plasma, ACP)是一种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ACP处理影响食品内源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ACP作用机制,并对研究内容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ACP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压电场技术是极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低温杀菌技术之一,由于其杀菌效率高、能耗小、无污染且对食品品质影响小,因而在未来食品杀菌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常见的两种高压电场类型,高压静电场和高压脉冲电场的装置特点、杀菌相关电场参数以及杀菌机理进行了介绍,综述了二者在固体和液体食品杀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对传统电场设备暴露的缺点的改进情况,并总结了高压电场与其他杀菌技术的联用,最后展望了高压电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是以机械振动的形式在媒介中传播的声波,其频率高于20 k Hz,超出了人耳听力的范围。超声波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适用于果蔬汁加工,一方面,超声波通过空化作用破坏微生物细胞壁,抑制果蔬汁中微生物繁殖;另一方面,超声波与传统热杀菌技术相比较可以减少水和电的消耗,保留果蔬汁固有的营养品质和感官特性,提高产品的均一性。目前,超声波单独作用于食源腐败或致病微生物难以达到完全致死效应,但是超声波协同其他杀菌技术如:温和热处理、高压、抑菌剂等可以增加杀菌和钝酶的效果。本文介绍了超声波的作用机制和相关设备,综述了超声波单独或协同其他技术对于果蔬汁杀菌、降解农药残留,对果蔬汁营养成分、颜色、香气、稳定性、浊度等品质的研究现状以及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栅栏技术在调理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志峰  雷鸣  卢晓黎 《食品科学》2004,25(6):107-110
利用远红外线脱水、紫外线杀菌、高温处理、低温冷藏作为栅栏因子,作用于新型调理食品--土豆烧排骨的加工保藏过程。贮藏期内通过对样品的感官检测及微生物测定,确定出各栅栏因子的作用效果及最佳强度。结果表明采用1500W远红外线95℃、20min,235W紫外线25min,78℃、25min巴氏杀菌,0~4℃低温冷藏作用于该产品的加工保藏过程,能杀灭有害菌,而且不会对产品的风味和口感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生物杀菌素的特点及在食品防腐中应用研究,并对生物杀茵素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对谷物食品挥发性或难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富集并对混合成分鉴定、定性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准确、无需有机溶剂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风味分析方法。该文概述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着重研究在谷物原料,不同种类谷物加工食品加工工艺、贮藏挥发性风味物质等的研究进展,同时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在谷物食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田翠芳  张昭寰  陶倩  吴倩  潘迎捷  赵勇 《食品科学》2022,43(11):265-272
生物被膜的形成给食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危害之一。抗生物被膜材料具有降低微生物危害、减少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抗生物被膜材料的定义及制备方法,根据活性物质的种类对抗生物被膜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进一步描述了抗生物被膜材料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现状,最后对抗被膜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抗生物被膜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促进此类材料在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并为保障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提供有效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Dense phase CO2 (DPCD) is a non‐thermal technology that can inactivate certain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t temperatures low enough to avoid the therm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pasteurization.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investigated over the past 50 y, particularly in the past 2 decades, and its effects on vegetative cells and spores of various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pathogens, spoilage bacteria, yeasts, and molds, and various enzymes of importance to food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Many liquid foods retained freshlike sensory, nutrition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fter DPCD treatment.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 mechanisms of microbial reduction, enzyme inactivation, DPCD treatment systems,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mmercial, and examples of applications with effects on quality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