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季惟  赵绍印 《中国包装》2022,(12):38-43
为了响应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利用包装设计实现对地方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拟以如皋市农特产品包装为案例,利用文献研究以及对比的方法,分析当下农特产品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现阶段农特产品包装的发展思路,以消费者、设计师与品牌文化三者间关系为立足点,以“真、善、美”为指导准则,延伸出“以人为本、绿色循环、把握时代脉搏”的三大具体措施,为农特产品包装改进提出理论参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武敏  李金霞  刘昌骐 《上海包装》2023,(10):108-110
“文旅+农产品”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创新模式,具备传统文脉赓续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优势,对助力乡村发展、释放文旅消费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山西农产品品牌现状的调研,梳理出在产品规划、产品定位、品牌符号、品牌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以设计为手段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探索依托地方文旅与农产品特色打造本土品牌形象设计的方法与路径,以期对促进地方农产品品牌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蕊蕊  曹昊 《中国包装》2023,(12):60-63
为了改善农特产品当前包装过于简陋以及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促进农特产品更好的走入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法与设计案例实践法,将图像叙事理论引入农特产品包装设计,对其进行设计路径探讨。提出基于图像叙事下的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策略,提升农特产品商品竞争力,促进农村产业不断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武平县农产品包装及品牌辨识度,提出了地域农产品品牌优化提升思路。以武平县生态优势农产品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和解读武平县农产品现状和地域文化元素,结合优秀设计案例分析,探索一条适用于地域农产品的包装设计思路,提升产品的优势与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快武平县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提高武平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与品牌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佳 《湖南包装》2020,(1):84-87
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产业兴旺,离不开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而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和维护离不开包装的创新设计。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农产包装现状,提出在遵循品牌主线原则、乡村情结原则、包装安全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科技辅助原则的前提下,充分系统地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式创新包装设计,并通过包装的创新设计对品牌进行塑造,同时通过包装来塑造品牌,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乡村产业持续兴旺。  相似文献   

6.
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产品价值提升。本研究从符号学的角度提出“地域文化+农产品包装”的融合创新模式,以提升农产品价值,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以“丁义兴”牌枫泾丁蹄设计个案为例,运用“地域文化+农产品包装”的融合创新模式整合乡村资源,将农产品变成商品,提升农产品价值,同时活化乡村传统文化,助力乡村特色的产业链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庄妃 《包装世界》2021,(1):4-5,17
目前增城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八个,包括增城菜心、增城荔枝、增城挂绿荔枝等,对于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强化当地农副产品包装设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目前增城农副产品品牌建设效果不佳,难以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宣传增城地域特色农产品,基于此,本文将浅要探析基于地域文化的增城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保靖黄金茶"为例,通过传统文化挖掘、古用时辰创意、整合(黑茶、白茶、红茶、绿茶)饮茶健康模式,为湘西保靖县设计一套文创产品模块,为提升茶品牌升级、茶销售用户体验提供了创新思路。在未来文旅融合发展下,通过对传统文化挖掘和地域产品特色进行充分融合,将物质资源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有形产品,而非物质文化资源融入产品用户体验并通过产品传播,增强当地人在文化实践中的文化自信,提高农产品的高额附加值,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品牌销售度。  相似文献   

9.
褚玥莹 《上海包装》2024,(2):144-146
乡村振兴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特色农产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品牌包装设计对产品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的重要性、现状和方法策略,以期为特色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提供参考,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邓腾 《上海包装》2023,(11):91-93
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重视,农产品包装设计创新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农产品包装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外观装饰,更是传递农产品品质、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概述了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定义和重要内容,归纳了乡村振兴政策对农产品包装设计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案例,提出了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1.
何烛明 《包装工程》2023,44(14):316-319, 400
目的 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升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速度,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各方面重点关注的问题。方法 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依赖于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充分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应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种植与销售。结果 在此过程中,独具匠心的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不仅能够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消费者的情感体验。结论 因此在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思维创新,构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意识,还应当充分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从而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冷益虎 《包装工程》2023,44(8):384-390
目的 对未来湖湘农产包装设计的发展和创新路径提出建议。方法 湖湘地区农产品类型丰富,但包装设计存在诸如定位模糊、文化属性不明确、设计观念陈旧、设计材料过度等问题。以当地具有丝路内涵的文化元素为切入点,从传统制作工艺智慧中汲取创意灵感,选取因地制宜的天然包装材料和造型结构进行设计,以解决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导入“丝路文化”理念可以彰显地域文化符号,对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特性,促进国内外市场销售,以及弘扬中国文化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结论 近年来,在新丝路经济建设和国家注重农产品创新设计政策的大好形势下,以“丝路文化”为内涵的湖湘农产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间立足和发展,以及独具地域性文化特征、科学合理的产品包装,是提升湖湘农产品品牌形象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郭淑贤  王蔷 《包装工程》2023,44(10):286-288, 360
目的 探索土特产包装设计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与创新型路径表达。方法 从土特产当前市场竞争的现状来看,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包装整体的创新设计诉求依然很强烈。为提升土特产的价值和竞争力,从土特产的实际调研出发,指出当前存在的过于简易的包装和过度包装两方面的问题对土特产销售与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深入实际,从外在的视觉转译与呈现、地域文化内涵的渗透与交融以及与时代的创新接轨等层面逐一分析土特产包装的可行性表达与发展路径,探索土特产包装的科学创新与设计实践。结论 土特产包装的创新与再设计有利于其品牌形象的构建和附加值的创造,赋予土特产更多的文化内涵,促进关联品牌的建设,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包装设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建宏 《包装工程》2024,(8):409-415
目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洛阳县区乡村的现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采用艺术赋能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进行探索。方法 组织师生成立“创益援”公益社,采用课程导入的方式和乡镇、企业进行项目对接,结合乡村文化资源与产业,针对乡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赋能、设计赋能、文化赋能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结果 依托村落改造规划设计课程及“中原乡村振兴研究院”,完成了多个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乡村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设计项目,以助力乡村发展。公益社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全国铜奖。结论 艺术赋能是乡村建设中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积极参与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以打造村落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包装和品牌设计赋能乡村的品质产业,从而挖掘乡村蕴含的发展潜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赵炬宇 《包装工程》2019,40(16):298-301
目的 探究土特产包装设计策略及其对地域文化的多样化传承与发展。方法 为了进一步探寻地域文化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融合可行性,本文从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切入,研究土特产包装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再联系土特产包装设计的现状,提出当前现实存在的缺乏新意、过于简略、不够时尚、内涵不足等问题,由此探析相关的应用策略,总结两者在文化、材料和工艺、人文精神、功能价值以及自然元素等层面的有效结合,深入探析两者在未来的长久合作与融合,得出相关的创新与发展的有效策略。结论 在商品包装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当下,将地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土特产包装设计中,可以以显著的地域烙印与独特的文化特征吸引人们的目光,促进消费,从而推动地域经济发展,增强地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张珍变 《包装工程》2021,42(20):352-354
目的 探索山西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有效策略.方法 在包装设计层面,区域性特征和文化属性彰显的趋势越发明显,特别是在地方特产的包装中,更加要凸显出地域文化属性.通过对山西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具体的包装设计不足较为显著,且包装层面的千篇一律也大为影响到了山西地方特产的营销.现阶段,在山西地方特产包装设计层面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且基本的包装设计原则需要得到较好地遵循.本文分析了山西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状况,并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山西地方特产的包装设计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结论 山西地方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包装材料以及色彩和品牌的创新实践是取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也是创新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意义和作用值得肯定,实践探索更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7.
刘维尚  刘卓  秦嘉霖 《包装工程》2021,42(18):262-268
目的 探索地域文化与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设计中的融合应用.方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的设计诉求表达,提升区域形象为出发点,探索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的实际价值,分析地域文化与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的融合要点,并结合当前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市场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而从视觉转化、精神传达、文化体验和图库建设4个方面,探究地域文化与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的融合策略.结论 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融入地域文化视觉层面、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进行文化可视化的延伸和再现,并形成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图库建设及品质管理,使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形成品牌的人格化沟通,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提升区域品牌溢价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乌日勒 《包装工程》2021,42(12):289-291, 297
目的 探索地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融合策略.方法 从包装设计在时代发展中的突破与创新谈起,结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与包装的自身发展,引出包装设计对文化与审美的追求以及对独特性的突出,从而将地域文化作为重要的关注点,分析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分别列举了图形、色彩、符号等细节的渗透可能性与价值,接着分旅游产品包装、地方特产包装、文创产品包装三方面就具体的渗透方式与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以印证两者融合的可行性.结论 包装设计以使用价值和视觉价值为主要目标,而地域文化元素的有效渗透恰恰可以赋予包装以个性化的艺术魅力与价值,让人们的审美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从而在美化产品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整体价值,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赵敏 《包装工程》2024,45(4):414-417
目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也面临重大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资源,加强农产品包装设计,树立我国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是新时期背景下推动农业农产品发展的紧迫任务。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时期我国农产品包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分析加强农产品包装设计与品牌推广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产品包装设计与品牌推广实施的有效策略。结论 近些年来,我国提升了对农产品包装设计和品牌塑造的重视,不少学者也在该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农产品销售当中产品包装的好坏,不但会影响运输过程中对农产品保护,同时还影响农产品的形象,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见,网络时代背景下,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品牌推广极其重要,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促进区域经济和农业一体化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