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邻苯二胺、水杨醛和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席夫碱钴(Ⅱ)配合物(CoL,L=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及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 7.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法、粘度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席夫碱钴(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表明DNA的加入能引起配合物特征吸收峰的减色效应,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光谱滴定法测得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1×104L/mol。粘度实验显示,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加大,DNA相对粘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二者之间通过部分嵌插模式结合。电化学实验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有一对对应于中心Co(Ⅱ)离子的氧化还原峰,当加入一定量的DNA后,该对氧化还原峰电流显著降低,进一步表明席夫碱钴配合物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壳寡糖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的席夫碱化合物作为配体,构建了一系列的金属Cu(Ⅱ)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法、电化学手段以及粘度实验,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实验发现,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峰位均呈现红移和减色;从循环伏安曲线可见,DNA加入后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呈下降趋势,峰电位伴随有正移趋势;DNA的粘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依次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结合以上这些信息,认为配合物与DNA以部分嵌插方式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蒋淑恋 《广州化工》2012,40(6):46-49
以1,10-菲罗啉、壳聚糖和四水合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壳聚糖钴(II)配合物(CHT-Co(II)),采用红外光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pH 7.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粘度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粘度法表明二者能发生部分嵌插作用;DNA的加入能引起配合物紫外光谱的变化也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化学实验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为一可逆过程,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明显降低,式电位有所正移,验证了二者之间存在部分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1,10-菲啰啉(phen)和乳酸为配体合成了三元钴配合物[Co(phen)(la)_2]。采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等考察了其与鲱鱼精天然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显示,在[Co(phen)(la)_2]中加入DNA后,配合物在270 nm处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并伴随红移,表明[Co(phen)(la)_2]可通过其phen配体插入DNA中相邻碱基对。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进一步表明,与DNA结合后,复合物在水溶液中扩散系数降低,从而导致电化学信号减弱。微分脉冲伏安实验显示,[Co(phen)(la)_2]氧化峰电流与DNA浓度在2.66×10~(-5)~1.34×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Co(phen)(la)_2]可作为一种潜在的DNA检测探针。  相似文献   

5.
应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控制电位电解法等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中药提取物鹿蹄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并考察其相关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鹿蹄草素在玻璃电极上发生了两个电子转移的电极反应,并且主要是受吸附控制的表面过程,其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子转移数为2;随着DNA的加入,鹿蹄草素的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发生正移,说明鹿蹄草素与DNA通过嵌插方式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根据加入DNA后使鹿蹄草素的峰电流变化动力学参数,也可定量分析检测DNA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应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控制电位电解法等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中药提取物鹿蹄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并考察其相关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鹿蹄草素在玻璃电极上发生了两个电子转移的电极反应,并且主要是受吸附控制的表面过程,其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子转移数为2;随着DNA的加入,鹿蹄草素的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发生正移,说明鹿蹄草素与DNA通过嵌插方式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根据加入DNA后使鹿蹄草素的峰电流变化动力学参数,也可定量分析检测DNA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以二氧化铀、1,10-邻菲咯啉、钼酸钠为原料,水热合成了配合物(C12H7N2)7H9[UMo6O24].5H2O,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电化学分析等表征。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有3对氧化还原峰,电子转移发生在电对U(Ⅵ)/U(Ⅴ)、U(Ⅴ)/U(Ⅲ)和U(Ⅲ)/U(Ⅱ)。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王卫东  包婷婷  李登科 《化学试剂》2011,(7):588-591,596
在乙醇水溶液介质中,60℃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经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差热和循环伏安等测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Ce(Ⅲ)(His)3phen]Cl3·3H2O.重点通过循环伏安测定了配合物在玻碳工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HAc-NaAc缓冲溶液...  相似文献   

9.
3-甲基-1-苯基-5-吡唑酮(HMPP)与醋酸锌反应得到配合物[Zn2(MPP)2(CH3COO)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差热和扫描电镜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其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它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发现二者通过氢键、van der Waals力结合。该配合物对Pb2+的吸附测试结果表明,在40 min内,配合物对25mg/L的Pb2+的吸附去除率达99.74%。  相似文献   

10.
以二氧化铀、2。5-吡啶二羧酸为原料.采用回流法合成了配合物U(C7H3NO4)3(C7H6NO4)4·3H2O,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电化学性质分析等表征。循环伏安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有两对氧化还原峰,电子转移发生在电对U( Ⅵ )/U( Ⅴ )和U( Ⅴ )/U( Ⅳ )。配合物U(C7H3NO4)3(C7H6NO4)4·3H2O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在经甲基硅油修饰的碳糊电极上利用循环伏安法及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铬黑T与DNA在pH=4.56的B-R缓冲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优化了结合反应条件,改善了电极稳定性及铬黑T氧化峰在电极重现性。DNA的加入使铬黑T氧化峰峰电流增大,峰电位基本不变,推测铬黑T与DNA在该条件下相互结合成为超分子缔合物,对二者结合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顺丁烯二酸和均苯四甲酸二酐与稀土钕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室温下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在453.0nm处具有很强的发射峰。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在-0.15~0.15V(vs.SCE)电位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熟法合成了以2,6-吡啶二羧酸及杂多酸磷钼酸为配体的钕的新型配合物Nd(C7H5NO4)(PMo12O40)·6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在259nm处有明显的吸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在-0.8~-0.1 V的电势范围内,配合物具有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香草醛为改性试剂,对壳寡糖的羟基进行季铵化修饰合成了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粘度测定、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合成的席夫碱与DNA之间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加入DNA后,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在271 nm和233 nm处的吸收峰位置均发生了红移,强度分别发生了增色和减色效应;在DNA中加入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后,DNA的粘度增大,且增大程度与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的加入量呈正相关;循环伏安曲线显示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会使DNA/K_4Fe(CN)_6体系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式量电位发生正移。以上实验结果表明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与DNA主要是以嵌插方式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董春华  任宁  郝鹃鹃  马小红  刘诚 《化学试剂》2014,(7):606-608,645
以3,5-二硝基苯甲酸(HL)和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一种钐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Sm(L)3phen。利用热分析、电化学手段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应用粘度法对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钐配合物和DNA相互作用是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晓林  张海蓉  彭斌 《广州化工》2013,41(5):119-121
参照文献方法合成了两种萘环桥水杨醛类Salen-Fe(Ⅲ)配合物,运用了紫外光谱滴定和粘度实验法等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含有DNA的配合物溶液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DNA溶液的粘度随着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加。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模式与DNA相结合,苯环上的取代基对插入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循环伏安法(C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Cu(phen)(L—ser)(H2O)]Cl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CV、DPV法研究显示,加入DNA后,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氧化峰电位正移,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同时,利用溴化乙锭(EB)作指示剂,进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同样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循环伏安法(C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Cu(phen)(L—ser)(H2O)]Cl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CV、DPV法研究显示,加入DNA后,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氧化峰电位正移,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同时,利用溴化乙锭(EB)作指示剂,进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同样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及微分脉冲伏安法对2-(喹啉-8-氧甲基)苯并咪唑镉配合物与DNA键合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镉配合物可以作为ssDNA和dsDNA的结构识别探针。微分脉冲伏安实验结果证明,该配合物有望用于DNA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二茂钛二甲硫氨酸配合物(TMC)与DNA在pH=3.0的KCl水溶液中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TMC在玻碳电极上分别于-412 mV和-528 mV(υs.SCE)有一个氧化峰和相应的还原峰。加入DNA后,TMC的式量电位负移5 mV,峰电流增加,电化学参数(α和ks)改变。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TMC与DNA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一种具有电活性的复合物,且TMC与DNA之间的结合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分别为4.36和2.74×1016。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结果,加入DNA后TMC的紫外-可见光谱在393 nm处呈现增色效应,进一步确证了TMC与DNA之间主要以静电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