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经甲醛鞣制的皮革在不同条件下存放时,革内甲醛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存放时间、存放温度、环境相对湿度、空气流通状况对革内甲醛含量均有影响,革坯的p H值对革内甲醛含量无明显影响。环境条件对革内甲醛含量的影响,主要源于其对革坯内未牢固结合甲醛的水解反应的影响,及对游离甲醛挥发释放的影响。合理地控制存放条件,如延长存放时间(20d)、提高存放温度(30~40℃)、提高存放环境的相对湿度(75%)以及在空气流通环境下存放,可以显著降低革坯的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2.
噁唑烷鞣剂SCU与栲胶结合鞣成革具有高湿热稳定性,但成革中存在一定含最的游离甲醛.本文研究了结合鞣工艺对成革收缩温度及甲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基本不影响成革中的甲醛含量,甲醛含量只随着嗯唑烷SCU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该结合鞣法在皮革中产生的游离甲醛,可以用甲醛清除剂DT-A988进行较有效的清除,当DT-A988用量为4%时,成革中的甲醛含量低于70 mg/kg.  相似文献   

3.
以醛鞣革屑为吸附剂,去除模拟单宁废水中的水解类粟木单宁或缩合类落叶松单宁,考察吸附剂用量、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因素对2类单宁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醛鞣革屑对2类单宁的去除率逐渐增加到最大。栗木单宁在30℃、pH值2、3h条件下的去除率较大;落叶松单宁的去除率在吸附条件为35℃、pH值6、5.5h时较大。醛鞣革屑对废水中落叶松单宁的去除率要高于栗木单宁。  相似文献   

4.
针对栲胶-噁唑烷鞣革中游离甲醛含量过高的缺点,采用六种甲醛捕获剂去除甲醛,结果表明:乙酸铵、尿素、端氨基树枝状聚合物、淀粉、水解胶原产物、活泼亚甲基聚合物这6种捕获剂均可降低栲胶-噁唑烷鞣革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其中端氨基树枝状聚合物去除甲醛效果最好.当端氨基树枝状聚合物的用量为1.5%,作用时间为1.5h,pH为6.0,应用到栲胶-噁唑烷鞣革中甲醛去除率为72.06%,同时对革坯有明显的增厚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甲醛、戊二醛、噁唑烷、坚木栲胶为鞣剂,分别对绵羊皮进行醛鞣、植-醛结合鞣。得到的革样采用中性水、0.5mol/L脲溶液、2.5%十二烷基硫酸钠、菜油、甘油、机油做溶剂处理。通过对处理后革样耐湿热稳定性(Ts)的测定,探讨溶剂对醛鞣革及植-醛结合鞣革耐湿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革样Ts影响最大,其次是脲溶液和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干态下噁唑烷革样的Ts降低了9.4℃、干态下植-噁唑烷结合鞣革降低了3.6℃。非极性溶剂表现出有趣的作用结果,植物油和机油对醛鞣革样作用后Ts升高,对植-醛结合鞣革样作用后Ts降低。说明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鞣剂与胶原的结合有着各不相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的条件下,毛皮在水中与在空气中存放,甲醛含量的变化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毛皮,在水的作用下,甲醛含量均会显著提高。但受毛皮鞣制工艺以及除醛剂的影响,不同的毛皮甲醛含量的最高值变化随温度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拓展生物基醛鞣剂(BAT)在皮革制造中的应用范围,以铬鞣革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常用丙烯酸树脂复鞣剂(AR)和荆树皮栲胶(TUN)配合使用,并与戊二醛(GTA)在相同复鞣体系下的复鞣性能进行对比,系统考察了BAT在铬鞣革复鞣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BAT与AR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而与TUN则不能同时加入.相较于GTA,单...  相似文献   

8.
陈代君 《中国皮革》2007,36(1):50-52
研究了鞣制材料和成品革中甲醛的测试方法,以及游离甲醛的还原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降低鞣剂中游离甲醛的解决办法,旨在降低鞣剂产品及其所生产皮革中的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皮革游离甲醛含量达标,用亚硫酸氢钠和葡萄糖对戊二醛AA、THPC、THPS和噁唑烷E鞣剂进行改性,考察改性前后产品及成革中游离甲醛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对几种醛鞣剂改性后,产品和成革中的甲醛含量有明显升高,戊二醛AA改性后升高最多,甲醛含量从0.41μg/mL上升到4.11μg/mL,成革中甲醛含量也从80.5μg/mL上升到138.7 mg/kg,因为甲醛含量的增加使得改性后成革收缩温度都有所提高,成革物性变化不大;葡萄糖改性后产品和成革中甲醛含量降低,降低最明显的是葡萄糖对噁唑烷E的改性,产品甲醛含量从4.03μg/mL减低到1.60μg/mL,降低了57.8%,收缩温度和物性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植鞣革龟裂纹蜡染原理,概述了其材料的环保选择和精确控制,对比了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之间的综合性能,介绍了工艺制作过程和技巧。指出自然、健康、环保的植鞣革龟裂纹环保蜡染工艺,具有其他化学染料及化学制作过程所无可比拟的优势,符合绿色生态皮革的发展趋势,有着较好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鞣型丙烯酸鞣剂和辅助型合成鞣剂对裸皮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不浸酸铬鞣,通过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所得蓝湿革和革坯的理化性能,寻找最优的预处理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鞣剂和辅助型合成鞣剂的预处理都可以明显改善不浸酸铬鞣革挤水后水分含量高和削匀时粘辊的缺陷,蓝湿革性能接近于常规铬鞣革,同时还能提高成革的柔软丰满性。在这2种预处理方法中,丙烯酸鞣剂预处理不仅效果更加明显,还能提高铬的吸收率和成革的颜色鲜艳度。采用1%~2%的丙烯酸鞣剂ART-2对裸皮进行预处理,再进行不浸酸铬鞣,可以完全克服不浸酸铬鞣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无铬革在皮革市场,特别是汽车座垫革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耐紫外线和耐热性是两项重要的质量指标,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对环境友好的涂饰操作,它可以提升汽车内饰草的耐紫外线和耐热性。对于胶原纤维,生育酚(维他命E)具有良好的清除紫外线作用从而能够保护其免受紫外线伤害。我们曾报道过铬鞣革的粒面经生育酚涂饰后耐用性大大提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戊二醛鞣制的无铬革.用生育酚涂饰醛鞣革的粒面,并且在加脂过程中加入生育酚。此后,将处理过后的皮样放入褪色计,采用比色法和机械方法评估其耐紫外线和耐热性。采用配置有Berek补偿器的偏光显微镜比较涂饰前后胶原纤维的双折射率,从而确定生育酚的涂饰效果。数据显示,经生育酚涂饰过后的皮革具有更强的抗张强度和耐褪色性能,而在加脂过程中加入生育酚没有得到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GB10343-89中碘量法测定食用酒精中总醛含量时,温度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当温度低于25℃时,会出现所谓“假终点”现象,提出了解决“假终点”现象的办法,从而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碘酸钠氧化低聚异麦芽糖(IMO)使邻二羟基成为双醛基,得到双醛低聚异麦芽糖(IMODA),通过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醛基含量,优化得到最佳氧化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IMODA与锆-铝-钛配合鞣剂结合鞣制,考察了鞣剂加入顺序和用量对鞣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摩尔比1∶1,温度4℃,反应时间48h,醛基含量为69%。鞣制结果表明,最佳鞣制方案为先加IMODA 2%预鞣,再加无铬多金属鞣剂(ZT01)20%(液剂)。鞣制得到的白湿革收缩温度达到91.9℃,耐水洗性良好,综合质量评价优秀。  相似文献   

15.
植-醛鞣革的溶液浸渍与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荆树皮和戊二醛鞣的最佳鞣制顺序.采用不同pH水溶液、脲、菜油、甘油及机油溶液处理两种鞣法的皮革样品;对比处理前后样品的收缩温度;探讨溶剂、鞣制方法对革的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荆树皮后戊二醛鞣制效果较好,其Ts均可达到90 ℃以上.溶剂处理后,样品的Ts与鞣制方法和干燥处理有明显关联,荆树皮-戊二醛获得的样品干燥后受溶剂影响小,Ts差别0.9 ℃,干燥前差别15.2 ℃;戊二醛-荆树皮获得的样品干燥前受溶剂的影响小,差别4.0 ℃,干燥后差别10.8 ℃.  相似文献   

16.
17.
植-醛结合鞣法机理的计算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 (+) -儿茶素和 (+) -儿茶素为模型化合物 ,应用从头计算法 (abinitiocalculation)中的Hartree -Fork和MP2方法 ,对凝缩类单宁和醛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从原子电荷和前线轨道分布来看 ,A环是凝缩类单宁结构单元中的亲核中心 ,对亲电试剂具有较高的活性。通过比较中间体和产物的稳定性发现 :对于 (+) -儿茶素而言 ,C - 6和C - 8具有相近的活性 ,这和核磁共振试验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 ;而对于 (+) -儿茶素 ,在C - 8反应得到的中间体和产物都比在C - 6位稳定 ,表明儿茶素和醛反应可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对更容易在C - 8上发生反应。儿茶素和儿茶素在C - 6和C - 8不同的反应选择性 ,与由B环差异产生的HOMO(highestoccupiedmolecularorbital,最高已占分子轨道 )分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鞣花酸对甲醛引起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机制,选取32只8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甲醛模型组(333 mmol/L),鞣花酸低剂量组(33 mmol/L)和鞣花酸高剂量组(66 mmol/L)。连续灌胃14 d后,解剖并获取肝脏,用于称重且计算其肝脏指数,观察肝脏的形态学变化,分析肝脏中的丙二醛含量(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甲醛模型组相比,鞣花酸给药组的肝脏组织,肝细胞排列规则,肝细胞中空泡减少;低剂量组SOD活性(0.97 U/mg)和SOD1(0.98)、SOD2(0.98)表达水平增加,MDA含量(38.51 nmol/mg)和NF-κB(0.78)、IL-1β(0.63)、IL-6(0.87)、TNF-α(0.85)、Bax(0.70)、Caspase-3(0.96)的表达水平降低,高剂量组SOD活性(1.16 U/mg)和SOD1(1.23)、SOD2(1.11),表达水平增加,MDA含量(43.25 nmol/mg)和NF-κB(0.49)、IL-1β(0.61)、IL-6(0.38)、TNF-α(0.79)、Bax(0.68)、Caspase-3(0.93)的表达水平降低。结果表明,鞣花酸通过其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的特性对甲醛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植鞣过程中鞣液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植鞣过程中鞣波性质的变化。分析了鞣制时间与鞣波电导率,鞣液浓度与鞣液电导率以及鞣液的薄层扫描。据此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在植鞣初期渗透入皮内的主要是非鞣质和小分子鞣质.随鞣制时间的增长.大分子鞣质再逐步透入皮内,将暂时结合的非鞣质和小分子鞣质取代出来。通过鞣革试验证实了由半透膜扩散试验项推论出的植物鞣剂渗透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