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丁醇油制备的混合醇,不仅产品成本低廉。且可广泛地应用于制备醋酸混合酯、无苯毒硝基漆稀释剂、萃取剂等。现将从丁醇油制备混合醇的生产工艺与操作方法简介如下: 一、丁醇油的预处理丁醇油是我厂在生产丁醇、丙酮、酒精总溶剂时的副产物。其成份为丁醇、乙醇、异戊醇、丙醇、己醇以及少量高级醇等。它是一种棕黑色的易流动油状液全,具有强烈  相似文献   

2.
对丙酮丁醇梭菌在以葡萄糖、木糖、蔗糖、混合糖、玉米芯酸解糖液分别作C源的P2培养基中的产丁醇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源对丙酮丁醇梭菌发酵产丁醇有显著的影响;葡萄糖为底物时,丁醇产量最高达到13.50 g/L,总溶剂为19.66 g/L;蔗糖为底物时,丁醇所占比例都在70%以上,丁醇产量可达12 g/L;木糖、混合糖为底物时,丁醇产量在10 g/L左右;只有丙酮丁醇梭菌I4-28能利用玉米芯酸解糖液发酵产丁醇,丁醇产量为7 g/L。  相似文献   

3.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24(8):44-44
北京化工大学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育种技术,利用玉米发酵法生产丙酮和丁醇获得成功。采用自然分离、诱变、选育得到高丁醇比例菌种,丁醇生产率达70%,淀粉转化率为25%,总溶剂生产达20 g·L-1,指数均高于传统工业菌种,且菌种的遗传性状稳定,可进行工业规模化连续发酵生产。丙酮和丁醇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溶剂。多年来,在一些主要的溶剂生产国,来自石油化工合成法的丙酮和丁醇等主要化工溶剂占绝对市场份额。随着原油价格的飞速上涨,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粮食发酵法生产丙酮和丁醇总溶剂的技术显现出优势。有关专家称,当原…  相似文献   

4.
丙酮-丁醇发酵生产菌的快速筛选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高效丙酮-丁醇生产菌的快速筛选方法,采用氮离子注入诱变技术选育丙酮-丁醇发酵生产菌,以2-脱氧-D-葡萄糖作为抗代谢阻遏物,筛选高淀粉酶活性的突变株. 首次根据丙酮-丁醇发酵代谢途径中先产酸后产溶剂及高活力厌氧发酵细胞具有较强还原力的特点,设计了溴甲酚绿和刃天青2种筛选平板,所筛突变株经发酵验证丁醇和总溶剂产生能力均有显著提高,I4-28突变菌株总溶剂产量和丁醇产量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7.96%和40.66%,丁醇/总溶剂比由63.39%提高到71.94%,突变菌株具有较好的传代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生产的丙酮大约35%~40%用于生产丙酮氰醇,然后再制造甲基丙烯酸酯,13%~14%用于生产双酚A;25%直接用作溶剂;10%转化为甲基异丁基酮;其余的用于C_6/C_9溶剂或异丙醇之类的溶剂产品。 由于经济不景气,美国1991年丙酮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丙酮、乙醇对丁醇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浩力  苏仪  伊守亮  万印华 《化工学报》2010,61(5):1143-1149
考察了全硅沸石silicalite-1对丁醇-水、丙酮-水、乙醇-水、丙酮-丁醇-水、乙醇-丁醇-水5种体系中各溶剂的吸附作用。采用自制的silicalite-1/硅橡胶杂化渗透汽化透醇膜,研究了温度对丙酮、丁醇、乙醇分离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分离温度下丙酮、乙醇的浓度对丁醇、水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和乙醇的存在会促进丁醇的透膜性。  相似文献   

7.
大豆卵磷脂的提纯与磷脂酰胆碱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溶剂法从大豆浓缩磷脂中提取卵磷脂,采用丙酮脱油、乙醇溶解、三氧化二铝脱色的工序,着重考察了丙酮的脱油条件对丙酮不溶物和卵磷脂收率的影响,最佳脱油条件:水浴温度45°C为宜,脱油时间60 min,丙酮用量150 mL,脱油次数3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磷脂酰胆碱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可以分析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并且稳定性和重现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影响丙酮丁醇发酵的主要因素及 解决方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约丙酮丁醇发酵工业化生产的主要问题是丙酮丁醇梭菌在发酵过程中孢子的形成、溶剂产量低、副产物的生成以及丁醇对菌株的毒性等因素。此外,使用木质纤维素等廉价、环保的原料作为发酵底物生产生物丁醇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以上问题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如孢子形成的分子机制及解除孢子形成与溶剂生成之间联系的途径,丁醇抑制梭菌细胞生长的机制及降低丁醇毒性的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增加丁醇产量等,并讨论了进一步改造菌种及降低生物丁醇成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厂用发酵法生产丁醇、丙酮、乙醇,这三个产品的总和称为总溶剂。发酵法生产总溶剂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发酵液蒸馏。为了制得高纯度的丁醇、丙酮和乙醇,须用初馏塔进行初馏,将醪液中的固形物及大部分的水与总溶剂和小部分的水分开。该塔的工艺流程和原有调节系统,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生物法生产的乙醇、丙酮和丁醇是制药行业重要的溶剂之一,也是可替代生物能源之一。文章对生物发酵法生产乙醇、丙酮和丁醇技术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何燕 《化工中间体》2002,(21):13-15
三羟甲基丙烷(Trimethylol propane),又名三甲醇基丙烷或2,2-二羟甲基丁醇,简写为TMP,分子式为C_6H_(14)O_3,外观为无嗅、有甜味的吸湿性结晶或粉末,密度134.17g/cm~2(20℃)。沸点为292℃,熔点为61℃。易溶于水、低碳醇、甘油与二甲基甲酰胺,部分溶于丙酮和乙酸乙酯,微溶于四氯化碳、乙醚和氯仿,难溶于烃类溶剂,其吸湿性仅为甘油的50%。  相似文献   

12.
汽爆秸秆膜循环酶解耦合丙酮丁醇发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新型的汽爆玉米秸秆膜循环酶解耦合发酵系统进行了丙酮丁醇发酵的研究,并对使用该系统所导致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S1.132)代谢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在稀释率为0.075 h-1的条件下,丁醇的产量为0.14 g/g (纤维素+半纤维素),最大丁醇产率达到0.31 g/(L×h),溶剂组成为丁醇:丙酮:乙醇65.3:24.3:10.4(体积比),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转化率分别为72%和80%,使用单位纤维素酶所产生的丁醇量为3.9 mg/IU,是分步水解批次发酵的1.5倍. 利用该系统使酶解和发酵分别在各自最适的条件下同时连续进行,减少了纤维素酶的用量,有效地解除了酶解产物对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并减轻了溶剂产物尤其是丁醇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延长了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13.
<正> 1 前言我省是全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采用玉米发酵生产酒精、混合溶剂有一定基础,所得丁醇、丙酮产品市场看好,供不应求,但酒精却出现了过剩局面。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发酵产物中的二氧化碳(CO2)和氢气(H2)作为循环气提气源,对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CGMCC 5234)发酵产物进行原位气提,实现丙酮、丁醇和乙醇混合物(ABE)的连续纤维床固定化发酵生产。连续发酵实验进行了12批次共309 h,总溶剂ABE当量浓度为133.3 g·L-1(其中丁醇 83.5 g·L-1,丙酮38.4 g·L-1,乙醇11.4 g·L-1),葡萄糖消耗率为1.29 g·(L·h) -1,总溶剂ABE产率为0.431 g·(L·h) -1,转化率为0.333 g·g-1,其中丁醇产率为0.270 g·(L·h) -1,转化率为 0.209 g·g-1,发酵液中丁醇浓度控制在8~12 g·L-1,显著优于游离发酵的结果。气提提取之后冷凝的ABE溶液出现分层现象,其中丁醇相丁醇浓度高达603.7 g·L-1,极大地减缓后续分离提纯的负担。结果表明,自产气循环气提与纤维床固定化耦合连续发酵生产ABE(特别是丁醇)的工艺具有可行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合成法丙酮、丁醇生产受到原料丙烯紧缺和价格上涨等因素,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而总溶剂法生产企业也因原料玉米价格上涨到1200元/吨,新建装置要慎重,导致产品受到制约。 据悉,2000年丙酮需求量为19万吨,届时产量约9万吨,缺口10万吨,丁醇需求量为25万吨,届时产量约15万吨,缺口也在1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改性氨基醇酸烘漆,是由丙烯酸共聚物、合成脂肪酸(C_(10)~C_(16)或C_(10)~C_(20))、三羟甲基丙烷、邻苯二甲酸酐合成的丙烯酸共聚物改性的短油度醇酸树脂,然后与颜料和六甲氧甲基三聚氰胺(简称水性氨基HM_3树脂)配制而成。120℃/1.5小时或150℃/0.5小时烘烤固化,可得到光泽较高、硬度较高的漆膜,其它性能也能满足要求。选用丁醇为助溶剂,氨水为中和剂,从而避免了苯类及有机胺对人体的毒害。该漆适用于喷涂,并且有良好的施工性。  相似文献   

17.
王志英  杜静静  李浩  张昕宇 《化学工程》2020,48(1):24-28,33
运用溶剂分级的方法制备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型木质素基吸附材料,探究了其对ABE发酵液的吸附分离性能。研究发现经丙酮溶解分级后的丙酮不溶木质素(AIAL)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AIAL的动态吸附过程在40 min可以达到平衡,数据可用Lagergren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等温吸附实验表明AIAL对丁醇、丙酮和乙醇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98,151.3和98.5 mg/g,较分级前提升了19.3%,30.2%和53.2%,数据可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拟合;模拟发酵液中的吸附实验表明丁醇、丙酮和乙醇之间竞争吸附作用较小;脱附液中ABE质量浓度达到90.75 g/L;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IAL和丁醇、丙酮和乙醇容易形成π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 发酵液中丙酮、丁醇、乙醇等溶剂含量的测定,多年来国内用碘量法只分析了其中的丙醇含量。六十年代初国外开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丙酮、正丁醇含量。我厂从六十年代中期亦开始将气相色  相似文献   

19.
何瑾 《河南化工》1994,(5):17-20,23
对发酵法生产丙酮和丁醇溶剂设计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选择出较佳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发酵产物中的二氧化碳(CO2)和氢气(H2)作为循环气提气源,对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CGMCC 5234)发酵产物进行原位气提,实现丙酮、丁醇和乙醇混合物(ABE)的连续纤维床固定化发酵生产。连续发酵实验进行了12批次共309 h,总溶剂ABE当量浓度为133.3 g·L-1(其中丁醇83.5 g·L-1,丙酮38.4g·L-1,乙醇11.4 g·L-1),葡萄糖消耗率为1.29 g·(L·h)-1,总溶剂ABE产率为0.431 g·(L·h)-1,转化率为0.333 g·g-1,其中丁醇产率为0.270 g·(L·h)-1,转化率为0.209 g·g-1,发酵液中丁醇浓度控制在8~12 g·L-1,显著优于游离发酵的结果。气提提取之后冷凝的ABE溶液出现分层现象,其中丁醇相丁醇浓度高达603.7 g·L-1,极大地减缓后续分离提纯的负担。结果表明,自产气循环气提与纤维床固定化耦合连续发酵生产ABE(特别是丁醇)的工艺具有可行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