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e(Ⅲ)-EDTA吸收H2S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双搅拌无梯度气液反应器实验研究了Fe(III)-EDTA吸收H2S的反应动力学.建立并求解了H2S吸收数学模型,实验确定 Fe(III)-EDTA吸收H2S的化学反应速度常数为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羰基硫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水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压下、温度20~50℃,测定了鼓泡反应器中羰基硫(COS)在1.3130~4.4038mol/LNaOH水溶液中的水解速率,获得一级快速不可逆反应的水解速率表达式,其表观活化能为59.63kJ/mol.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一种用Fe(Ⅱ)-EDTA溶液同时脱除硝酸尾气中NO_x和合成氨原料气中H_2S的方法,并对Fe(Ⅱ)-EDTA溶液吸收一氧化氮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络合反应:NO+Fe(Ⅱ)-EDTA(?)Fe(Ⅱ)(NO)EDTA属快速(2,1)级可逆反应的特点,建立起适合于一般形式A+B(?)E的快速(2,1)级可逆反应宏观吸收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和现有的其它模型进行比较.将所导出的数学模型与所测得的Fe(Ⅱ)-EDTA吸收NO动力学实验数据拟合,采用Marquardt法搜索、选优,求得Fe(Ⅱ)-EDTA吸收NO动力学关系式.文章还提出了测定数学模型中各个物性参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10.
0 前 言我公司用煤气作合成氨生产的原料气 ,多年来煤气全硫测定采用汞量法 ,测定结果一直偏低。通过检测分析 ,认为原因之一是转化率不够 (铂丝经常被封裹 ) ;另一个原因是存在明显的滴定误差 ,所用标准溶液浓度小 ,灵敏度小 ,终点不易观察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 ,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是转化后生成的 H2 S沿管程损失问题。总之 ,该方法程序繁多 ,多种误差并存 ,制约了其实用性和准确度。为了改变煤气全硫测定的落后状况 ,及时为工艺控制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 ,采用色谱法测定煤气中的全硫应该是很好的选择。1 色谱测定试验1 .1 煤气中…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沼气深度脱硫对于以沼气为制氢原料的分布式燃料电池电站十分重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Zn O/γ-Al2O3、Cu O/γ-Al2O3及Cu/γ-Al2O3,实验研究了上述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以及商业Fe2O3脱硫剂对沼气中羰基硫(COS)的深度脱除性能。结果表明,Cu基脱硫剂对COS的脱除性能优于Zn O/γ-Al2O3和Fe2O3,其可在250~400℃的温度下将COS脱除到10 ppb以下,能够满足分布式PEMFC电站对脱硫的要求,并达到在其沼气重整器的原料气体预热段完成深度脱硫的目标。Cu O/γ-Al2O3的硫容在250℃达到了最大的0.185 mmol?g?1。对Cu O/γ-Al2O3的脱硫机理进行了分析。固相产物中Cu S的存在说明了COS在Cu O/γ-Al2O3上的吸附为化学吸附,而Cu2O和Cu的存在则说明了沼气中的CH4与CO2在250℃以上的温度下发生了重整反应,Cu2O和Cu为该反应生成的H2和CO的还原产物。气相产物中检测到的H2S,可能是由COS的加氢反应生成的。还考察了沼气中水分对COS深度脱除的影响。Cu基脱硫剂的性能会受到水分的不利影响,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影响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γ-Al_2O_3催化剂上羰基硫水解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伟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3,(1)
1 前言以煤、焦、渣油等为原料所制取的原料气中,羰基硫(COS)总是作为有机硫的主要形态与H_2S并存的。由于羰基硫化学性能比较稳定,很难以常规方法脱除,因而工业上多以氢解催化转化技术将其脱除;近几年来,在氢解技术的基础上,又开发了羰基硫水解转化新技术。氢解和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针对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原料气有机硫中COS脱除效率较低的问题,在原工艺中增加COS催化水解设施,并采用Aspe Plus模拟软件结合优化模型,优化工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压力、吸收温度、溶液循环量、吸收塔板数对气体净化度和脱硫选择性有重要影响;增加COS水解设施后,在产品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前提下,脱硫选择性提高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