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药效及其复配后的共毒系数。方法:采用毒力测定、击倒法(药膜法)、土壤法和木材试块接触法。结果: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致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198.24;0.08%以上浓度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击倒速度很快,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不能穿越用0.08%浓度处理过的土壤,用0.08%以上浓度处理过的木材对白蚁有很强的抗蛀能力。经检测毒性属低毒级,LD50〉2000mg/kg。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白蚁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药效及其复配后的共毒系数。方法:采用毒力测定、击倒法(药膜法)、土壤法和木材试块接触法。结果: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致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198.24;0.08%以上浓度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的击倒速度很快,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不能穿越用0.08%浓度处理过的土壤,用0.08%以上浓度处理过的木材对白蚁有很强的抗蛀能力。经检测毒性属低毒级,LD50〉2000mg/kg。8%氯菊·氟铃脲杀白蚁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白蚁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氟铃脲在家白蚁诱饵中最适量的室内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铃脲是灭蚁灵被禁用后诱饵剂中的取代药品,它是昆虫几丁质合成的抑制剂。2002—2003年室内试验表明,以松锯木粉为基本原料的饵料中,氟铃脲含量占饵料的0.50%(重量比)时,对家白蚁均无拒食作用;野外试验氟铃脲含量为0.25%时,无拒食作用,0.50%时有拒食作用;野外试验还显示家白蚁对该药的敏感程度远高于黑翅土白蚁及黄翅大白蚁对药剂的敏感性。据此建议在生产中用诱饵法防治家白蚁时,氟铃脲在饵料中含量以0.25%为宜。  相似文献   

4.
用含氟铃脲有效成份0.25%的诱饵纸片实地诱杀4巢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经1年多试验,3巢被全部消灭,1巢因中途诱集箱被移动,使白蚁群体回缩,复位后,白蚁继续来取食,2004年10月检查,已基本消灭。说明氟铃脲可以取代灭蚁灵作为诱饵的毒剂。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土壤杀虫剂屏障是唯一的、最重要的用于地下白蚁控制的方法,但是随着近年来对土壤白蚁防治剂的限制,为寻找替代技术提供了动力。一种替代技术就是监测—诱杀程序。其中监测站被埋设在建筑物周围用于探测白蚁活动,一旦饵站里发现白蚁,饵料就用作用缓慢的饵剂替代,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铃脲。野外研究表明,用小于1g的氟铃脲白蚁巢群就会被杀灭。杀灭以后,监测系统继续工作,如果监测到新的白蚁活动,再次使用饵剂进行杀灭。以监测和诱杀程序为基础,不断的循环使用使建筑物免受白蚁的侵害。尽管农业害虫IPM的成本-利益模型不能直接用于白蚁控制,但是使用成本-效益方法的根本理念仍然是一致的。监测—诱杀程序与传统的土壤处理相比,降低了杀虫剂的单位使用量,且可以消灭建筑物附近的白蚁群体,结果就是降低责任与白蚁潜在的破环。希望与监测—诱杀程序联合使用的数据管理系统能提供一些基础数据,以持续改进监测—诱杀程序的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区域白蚁综合治理研究中,以铒站技术监测控制为主,辅以定点药物灭治,观察一年来白蚁种群灭治系统对上海某街区白蚁种群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现场安装的834个心居康地下型饵剂系统,安装后一年六次检查记录与分析。结果街区一年来白蚁干扰投诉为零,埋设的地下型饵站有48个监测到台湾乳白蚁,有27个监测到黄胸散白蚁。台湾乳白蚁的种群控制率为91.30%,黄胸散白蚁的种群控制率为85.19%。结论区域白蚁综合施策有成效;心居康地下型饵剂系统对白蚁种群有较好地控制作用,并能有效抑制有翅成虫的出飞。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开始,在占地12.75公顷的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路易斯阿姆斯特郎公园内,采用标记-重新捕获的技术,对所有发现的台湾地下白蚁(等翅目:鼻白蚁科、台湾乳白蚁)巢群进行了定位与描述。这是第一次在划定区域内尝试描述如此大规模地下白蚁群体的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对13个台湾乳白蚁巢群的研究,台湾乳白蚁的平均工蚁体重(2.96—4.54mg)、觅食领域大小(83-1634m^2)和木材消耗量(0.6—5.2g木材/监测站/天)。另外,在整个公园内发现了6个黄胸散白蚁的巢群。公园中785棵树中有251棵被台湾乳白蚁侵害,侵害率为32%。每个白蚁群的觅食领域在4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但存在季节性活动的差异,监测站显示夏季会扩大而冬季会缩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2.5%乐安居木材防蚁剂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效果。方法 采用毒力测定药膜法、木材试块接触法、群体法以及野外现场防蚁试验。结果 2.5%乐安居木材防蚁剂(OL)用0.625%以上浓度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击倒速度很快,致死作用强。用0.625%以上浓度处理木材,经老化处理12周后,性质稳定,分解缓慢,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和对白蚁群体才抗蛀能力。结论 2.5%乐安居木材防蚁剂(OL)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等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药剂经浙江省医科院测定毒性属微毒级、无刺激、弱致敏物;可用于房屋装饰装修白蚁预防和其他木构件防蚁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残杀威对白蚁的触杀药效。方法:采用药膜法和毒土法与白蚁连续接触。结果:药膜法测定0.0125%处理的滤纸与台湾乳白蚁连续接触,KT50是30min;毒土法测定0.00625%处理的毒土与台湾乳白蚁连续接触,3d死亡率为100%。结论:残杀威对白蚁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可作为白蚁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在湘潭市室内和室外安装一定数量的监测一控制系统,较为系统分析监测一控制系统治理散白蚁的效果,初步得出结论:樟木成功诱集到白蚁的时间最短,仅为26.1天,但是取食量最小,为10%。氟铃脲和氟啶脲均能有效控制散白蚁,两者在灭杀周期和灭杀药量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对台湾乳白蚁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了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分别9n,4定了台湾乳白蚁蛋白质、脂肪含量。其结果是台湾乳白蚁水分含量为70.42%;蛋白质含量为16.86%;脂肪含量为10.09%。  相似文献   

12.
白蚁纤维素酶研究的方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测定了白蚁体内三类纤维素酶的理化性质和不同白蚁体内各部位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类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最适反应pH值为5.6、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时间为4小时、最适反应底物浓度对一硝基苯纤维二糖苷(pNPC)为0.1mM、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1%、水杨素(Salicin)为1%。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工蚁头部,黑翅土白蚁所含的外切-β-1,4-葡聚糖酶量较高,黑翅土白蚁和黄胸散白蚁所含的8葡萄糖苷酶要比台湾乳白蚁和细颚散白蚁的要高。在肠道组织中,黄胸散白蚁和细颚散白蚁工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含量要明显高于其它蚁种,且主要集中于前肠和后肠;台湾乳白蚁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主要分布在中肠;黑翅土白蚁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则多来源于前肠。在4种白蚁工蚁体内,外切-β-1,4-葡聚糖酶主要集中于后肠,酶的活性相差不大。对于β-葡萄糖苷酶,土木两栖性白蚁要明显高于土栖性白蚁。在台湾乳白蚁和黑翅土白蚁中,它主要集中于前肠和中肠;而黄胸散白蚁和细颚散白蚁体内则集中于后肠。说明不同白蚁种类间纤维素酶活性有较大差异,且同种白蚁不同组织内的纤维素酶活性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白蚁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心结 《白蚁科技》1995,12(2):16-18
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新型的第三代杀虫剂,它能阻碍或干扰昆虫正常的生长发育,活性高,残毒小,对环境污染小,被大量地应用于农、林、卫生害虫的防治中。近年来,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白蚁的作用研究也已开展,室内研究证明,保幼激素类似物能诱导兵蚁,前兵和中间品级的形式,破坏白蚁群体品级的完整性;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抑制白蚁的蜕皮,对白蚁实验群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氧威,灭幼脲Ⅰ号,氟铃脲等生长调节剂已应用于白蚁田间群体的防治中,其中氟铃脲对北美散白蚁,家白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下白蚁-台湾乳白蚁由于拥有巨大的种群,在美国南部各州及夏威夷地区已经和其在南亚一样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害虫。由于它们神秘的地下生活习性和很长的生活史,使得我们对其工蚁的蜕皮行为知之甚少。在台湾乳白蚁的群体中,工蚁大约分别在蜕皮前10—15天停止觅食,并且失去肠道微生物种群。在实验室条件下,任何指定的白蚁种群,每天平均有1.01%(范围在0.6%-1.8%之间)的工蚁发生蜕皮。工蚁在即将蜕皮的前一天变得行动迟缓,并且头部产生斑点。通常其它工蚁会帮助其完成蜕皮并吃掉脱落的皮。刚完成蜕皮的工蚁上颚是浅粉色,两天后彻底黑化。蜕皮后的第四天重新获得肠道微生物。鞭毛虫以囊细胞的形式通过肛饲从其它工蚁被转移过来。测定工蚁体内保幼激素Ⅲ水平,除了蜕皮前6天是80.5pg/mg体重,其它阶段均在30-41pg/mg体重之间。较高的保幼激素Ⅲ浓度可能是导致失去原生动物种群的因素。失去原生动物种群后1到2天测定的蜕皮类固醇浓度从2.1pg/mg激增到359.5和332.4pg/mg。蜕皮前两天出现第二个小高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伊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杀效果,从而确认该药是否能替代灭蚁灵;方法在室内采用饵荆法,测定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有较好的毒杀效果,但和灭蚁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不同浓度之间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能否取代灭蚁灵,还需要进行野外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毛伟光 《白蚁防治》2004,(4):47-47,F002
诸暨市白蚁防治所于2001年开始开发诱饵管防治白蚁新技术,并在十里牌板栗林进行了野外试验。饵剂采用氟虫胺为杀白蚁有效成分。板栗林内危害白蚁种类主要是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危害密度:防治前,泥被蚁线每平方米平均11处;防治后,密度保持在每100平方米平均15处。危害率:防治前,100%,每年有多株板粟树因白蚁危害致死;防治后,降至2%以下。进行防治试验后,林地内发现成片白蚁死亡巢指示物——鹿角菌(炭棒菌)8处。应用该项技术防治白蚁,节约了白蚁防治成本,减少了药物对环境和经济作物的污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木材中的还原糖含量、气干密度与台湾乳白蚁蛀蚀木材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以台湾乳白蚁为实验材料,对不同木材中还原糖含量与气干密度对白蚁的取食性状作了探讨。还原对台湾乳白蚁有诱食作用;一定的木材气干密度能影响台湾乳白蚁的取食强度。  相似文献   

18.
吡虫啉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效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实验室用吡虫啉0.05%,0.1%和0.2%三种浓度对台湾乳白蚁进行毒土触杀,穿土和选择性试验。吡虫啉触杀速度较毒死蜱慢,0.05%浓度需6天才能全部杀死白蚁。穿土试验结果表明:白蚁不能穿透吡虫啉三种浓度配制的毒土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白蚁主要危害种的生物学与灭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白蚁最具代表性的主要危害属是堆砂白蚁属Cryptotermes、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乳白蚁属Coptotermes、土白蚁属Odontotermes、大白蚁属Macrotermes和最主要的危害种类是台湾乳白蚁C.formosanus Shiraki和黑翅土白蚁O.formosanas(Shiraki)。最主要危害种类的生物学和灭治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电缆护套层抗白蚁蛀蚀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击倒法和实验群体法测定电缆护套层抗白蚁蛀蚀性能。结果表明,YJLW02-Z型电力电缆的护套层抗白蚁蛀蚀性能达到GB2951.38—86国家标准中对聚氯乙烯护套层材料的要求,护套层试片对台湾乳白蚁工蚁的KT_(50)334.3±3.3分钟,台湾乳白蚁群体对护套层试片的蛀蚀等级力1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