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N 《电子世界》1995,(3):10-11
<正> 应用 随着调频多工广播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独立边带-调频(ISB-FM)制式已经应用在广播、通信系统中,初步显示出节省频率资源、有利于发展辅助通信业务的优越性。 现列举几个独立边带-调频(ISB-FM)多工系统的具体应用实例。 1.信道公用通信系统 这是独立边带-调频多工制式应用在调频通信中的一个例子。系统由信道公用通信编码器和信道公用通信解码器等组成,主要应用在现有的特高频和甚高频调频通信干线上。它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地台和天线等设备,只需增加信道公用编解码器,就可以实现在一个调频信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光纤有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当前,通信行业快速发展,为了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很多相关行业大规模应用了一种新型的通信解决方案,即光纤线缆.本文介绍了光纤有线通信技术及其特点,概括了光纤有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对该技术在现代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场...  相似文献   

3.
有线通信传输站中.为了统一基准电位、使电路工作稳定、通信质量良好,减少回路间的串杂音和外界电磁场的影响,以及为了保证通信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很好地处理各种设备的接地;  相似文献   

4.
电气化鉄道,一般是用單相交流50赫工業頻率供电,加在接触线上的电压高达25000伏以上,到电气机車里用水銀整流器將交流变为直流来使用。这种整流时所产生的高次諧波和高压饋电线对通信綫的干扰影响可能相当大,因此給有线通信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綫路防护问题。一、在通信线上诱生的感应线电动势如图1所示,單相交流电气铁道以接触线作为去  相似文献   

5.
谭久宏 《电子测试》2013,(5S):33-34
为提高民航空管台站通信保障能力,通常微波通信的方式作为有线通信的备份。微波传输设计需要对其传输路径、频率选择、电路质量等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微波传输系统建成后能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份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将其有限通信部门(WLC)出售给私募股权投资者Golden Gate Capital,并正式更名为Lantiq,开始独立运作,主要负责将传统有线通信技术与前沿接入以及家庭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的市场.  相似文献   

7.
有线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通信系统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面临无线通信技术的冲击,实现技术创新与融合,是有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对有线通信网络的结构分析,阐述了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技术创新及应用等维度,论述了新时期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根据凉山州无线甚高频电台的电测、安装、使用情况,提出利用无线甚高频高山反射实现山区通信;结合实际电路给出了高山反射通信信道计算方法和电测程序;从建设投资、建设周期、维护、防灾及防盗等方面对无线和有线通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无线网络的建设过程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优势,而且还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运行水平,更好地推动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文章首先对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方式,最后对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结合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通信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并且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通信需求,产生了不同的通信方式.在有线通信领域中,接入网技术是一项应用非常广泛地技术,但是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接入网技术无法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因此产生了更加高效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基于此,本文结合有线通信接入网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传统有线通信接入网技术在实际通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通信接入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对于当前的有线通信环境来说,人们对有线通信的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有线通信接入网技术迎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有线通信接入网必须加速自身发展,加快研究力度攻克一些技术难题,实现电网技术的提高和优化。文章以有线通信接入网为研究重点,分析一下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希望本文内容能对有线通信接入网研究工作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多点长距离有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它采用令牌环总线的通信方式,在其基础上又加入了一条专门的通信检测电路,从而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并克服了现在一般数据采集站中从站间通信困难的缺点。当主站广播数据至各从站时,采用硬件转发方式,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并且可将站与站间的通信距离延长到数公里。  相似文献   

13.
建设通信链路的方式无非是有线和无线两种。在初期规划时,选择有线还是无线通信,或是有线无线互为备份,用户应为此进行认真的调研分析。扩展频谱通信最早始于军事通信,由于扩频通信在提高信号接收质量、抗干扰、保密性、增加系统容量方面都有突出的优点,扩频通信迅速地在民用、商用通信领域普及开来。在国内,近年来扩频通信技术已经应用于室内局域网互连和室外远程城域网互连等领域。下面就无线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和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作一简单比较。 1、有线通信的外通必须架设电缆,或挖掘电缆沟或架设架空明线;而架设无线链路则无需架线挖沟,线路开通速度快。将所有成本和工程周期统筹考虑,无线扩频的投资是相当节省的。 2、一般有线通信的质量会随着线路的扩展而急剧下降,如果中间通过电话转接局,则信号质量下降更快,到4、5公里左右已经无法传输高速率数据,或者会产生很高的误码率,速率级别明显降低;而对于无线扩频通信方式,50公里内几乎没有影响,一般可提供从64K到2M的通信速率,误码率小于10~10。 3、有线通信受地势影响,不能任意铺设;而无线通信覆盖范围大.几乎不受地理环境限制。 4、有线通信铺设时需挖沟架线,成本投入较大,且电缆数量固定,通信容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Ku频段多通道抗振激励源设计,采用X频段抗振低相噪介质稳频振荡器(DRO),通过结构固连减少各部分电路在振动环境中的相对运动,保证了激励源在振动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二次谐波镜频抑制混频器一次变频,简化了激励源电路并实现了对本振泄漏的高抑制度和良好的边带抑制.多芯片微带混合集成设计实现了激励源的小型化.研制的样机达到了振动环境下相噪优于-97 dBc/Hz@10kHz,本振抑制大于32 dB、边带抑制大于35 dB的优良性能,验证了设计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场合有线通信技术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比如在野外恶劣环境中作业。使用无线射频通信芯片构建的通信模块,用单片机作为控制部件,配合一定的外围电路就能很好地进行两地空间区域信号对接,实现自由数据通信,解决了无线通信的技术难题。并且其具有硬件构造简单、维护方便、通信速率高、性能稳定等优点,能在电子通信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而在信息时代,最为重要的就是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信息能够得以顺利传递的一个重要保障,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是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在不同的领域它们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无线通信技术有着有线通信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但是有线通信技术也有着无线通信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就可以发现他们的优势和不足。本文对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分别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通信领域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通信领域中,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是两种不同形式的通信方式,二者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介绍了通信领域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相关原理,并且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来详细说明不同通信方式各自的优势特点,从而为我国通信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无线电通信必要条件的频率资源越来越紧张。解决频率资源供求矛盾,除了开拓新的频率资源外,就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频谱,开展多工广播通信,即用新的调制方式,在原有的频谱内增加通信的路数,实现“台中加台”,“一主多副”,“一台多路”。独立边带(ISB-FM)多工系统是近年广泛应用的一种附加信道通信制式,已成功地运用在VHF、UHF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传输》2012,(5):21-21
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有线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于1991年8月,是经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认可的通信实验室,是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和信息产业部机构审查认可的检测和校准机构,业务上受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电信管理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是国内最早的通信产品权威检测机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传输》2014,(6):6-6
根据2014年四川省通信学会工作安排意见,在学会有线通信专委会挂靠单位电信五所和学会秘书处等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10月28日在成都瑞苑.涴花里召开了四川省通信学会2014年有线通信学术年会,围绕"软件定义传送网"主题进行了交流。有线通信专委会委员和各运营公司、专网单位和高校科研、设计施工等业内有关单位7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