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供水工程起于河北省石家庄,止于北京的团城湖,渠道全长307km,由于沿线冬季天气寒冷,通常都会出现结冰现象。为了做好冰期调水运行工作,确保冰期通水工作的顺利进行,输水本文利用京石段四次冰期调度运行数据,在分析各输水渠段的冰情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冰期输水调度的经验与规律,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冰期调度运行、冰期灾害防治和冰期灾情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影响渠道输水损失率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渠道施工质量、天气条件、输水流量等。利用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输水运行的实测数据,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不同时段输水损失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输水渠道在正常运行期、汛期、冰期不同输水阶段的损失率规律,为即将开始的中线南水北调工程全线输水调度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周梦  练继建  程曦  赵新 《人民长江》2016,47(21):106-109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面临着复杂的结冰和融冰过程。在分析汇总国内类似已建调水工程冰期输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年运行经验和冰期输水水力特性,提出了中线工程冰期输水调度方式和管理措施,包括合理确定冰期输水流量,制定冰期应急预案,建立冰情预报预警控制系统等。相关经验可供类似输水工程运行调度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2011年以来的冰情,分析渠道出现冰情对输水工作及工程的影响,在总结冰期运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冰期输水调度策略,以及冰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2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正式结束。自2018年12月1日进入冰期输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通过制定冰期输水调度方案、加强现场管理等,为冰期输水工程安全调度与平稳运行提供保障,确保了输水工程平稳过冬。截至2019年2月27日,中线工程共平稳输水12.29亿m3。  相似文献   

6.
长距离输水渠道冰期运行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纬度地区的渠道在冬季往往采用冰盖下输水,保证冰盖的稳定性是渠道冬季安全输水的前提条件。目前,渠道在冬季的运行控制多依靠经验,开展长距离渠道冰期运行控制研究对实现冰期安全输水是十分重要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长距离输水渠道的冰情和水情的变化过程,根据渠道内的冰情演变特性,提出冬季渠道应采用闸前常水位方式运行。鉴于气象预报以及冰情预报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采用水位-流量串级的反馈控制算法,建立了渠道冰期运行控制模型,并在控制器内加入解耦环节,以提高渠道的控制效果。并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的数值模拟实验,对渠道冰期运行控制模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冰期运行控制模型可以实现渠道冬季安全、适时、适量的供水目标。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2014~2015年度冬季冰情原型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全线正式通水,冬季冰期输水面临渠道结冰问题。为研究中线干线冬季冰期安全输水问题,于2014~2015年度冬季开展了冰情原型观测,获得了冬季冰期输水的水力参数、气象参数和冰情特征等第一手现场数据,掌握了暖冬气候条件、小流量输水工况下中线干线结冰、封冻和开河过程的基本规律。为中线工程冬季安全输水运行积累了经验,可为制定冰期调度方案和编制防凌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了探索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冰期输水可能产生的冰情及对输水的影响,于1994—1997年连续3个冬季进行了冰期榆水原型观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提出中线总干渠冰期输水的主要冰情形式,它对南水北调冰期输水的运行管理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输水调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长距离明渠输水工程提供高效的输水调度方案,使之成为中线工程安全运行的基础,也是及时、准确完成供水任务的保障,研究提出了调度过程中充水、正常运行、应急调度和退水4个阶段的调度目标、约束条件、调度方案,并在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临时通水中进行了运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特性及控制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四"中线工程输水能力及冰害防治技术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水力学研究成果,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模拟平台的研制、中线工程数值仿真软件开发、分水口和节制闸的水力敏感性分析、闸前常水位控制算法、穿黄工程节制闸闸前水位确定、冰期输水能力及冰期运行控制等,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中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应用于中线工程的运行、调度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大清河系观测河段及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冰情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总干渠冰期输水问题,通过对大清河系冰情分析、水位水温验证计算及冰情影响计算表明:建立的一维非恒定水力学和水温数学模型可行且验证精度较高;观测河段无冰盖时糙率为002~003,有冰盖时糙率增加到003~004;假定不出现冰情,观测河段水位将下降01~04 m,过流能力将提高30%~65%。总干渠与大清河冰情对比分析表明:冬季冰期输水期间,总干渠可以不考虑岸冰和底冰,并且难以形成静态稳定冰盖,水内冰、水面流冰、冰塞和冰坝的出现和存在将不同程度上影响总干渠的糙率、水位和输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清河系观测河段及南水北调 中线方案冰情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总干渠冰期输水问题,通过对大清河系冰情分析、水位水温验证计算及冰情影响计算表明:建立的一维非恒定水力学和水温数学模型可行且验证精度较高;观测河段无冰盖时糙率为0.02~0.03,有冰盖时糙率增加到0.03~0.04;假定不出现冰情,观测河段水位将下降0.1~0.4 m ,过流能力将提高30% ~65% 。总干渠与大清河冰情对比分析表明:冬季冰期输水期间,总干渠可以不考虑岸冰和底冰,并且难以形成静态稳定冰盖,水内冰、水面流冰、冰塞和冰坝的出现和存在将不同程度上影响总干渠的糙率、水位和输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冰期输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冰盖的形成使得渠道的湿周增加,水力半径减小,输水阻力加大,致使渠道过流能力减小,影响渠道的冬季输水。渠道冰期的输水能力无论对工程设计,还是运行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分析了结冰期冰盖的安全推进模式和稳定封冻期渠道水位壅高的影响,提出了确定渠道在结冰期和稳定封冻期的输水能力的控制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南水北调中线黄河以北渠段结冰期以及完全封冻后的输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南水北调中线黄河以北干渠的冬季输水能力,研究成果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的冬季管理和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渡槽结构冰盖温度膨胀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冰期输水过程中将会出现冰盖温度膨胀力,尤其可能影响渡槽结构的安全。但是冰的力学特性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同时渡槽结构纵向尺度与冰盖厚度相差悬殊,因此采取如下研究思路:首先在室内对小尺度冰试件进行多条件的膨胀力测试,而后建立小尺度试件的有限元仿真数学模型,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调试验证,最后利用校核后的数学模型对渡槽结构的冰盖膨胀力进行分析计算。研究发现:冰温度膨胀力极值随冰厚的增长呈现出近似于线性增长的变化趋势;冰盖厚度不同,温度膨胀力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冰盖厚度越大,温度膨胀力增长速度越快,膨胀力极值越大,到达极值后,膨胀力下降速度越慢;渡槽内,将冰的温度膨胀力作为线载荷考虑时,可达102.21kN/m,这一量级的水平载荷作用,将对渡槽结构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渡槽结构内形成稳定冰盖。  相似文献   

15.
邢征 《山西水利科技》2010,(2):64-65,70
介绍了引温入潮水资源利用工程处理污水工艺,处理后排放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指标要求,具有极其良好的环境和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6.
双缆网式拦冰索布设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丹江口水库向北京、天津方向输水,冬季南北冻融不同步将可能会导致严重冰情的出现。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串联渠池组成,为降低下游渠池发生冰害的可能性,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渠池冰凌"自产自销",在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研发了双缆网式新型拦冰索。现重点在新型拦冰索拦冰效果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冰水力学相关理论,对新型拦冰索有效拦冰距离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并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点,研究了新型拦冰索的布设间距。研究认为:拦冰索拦滞的加厚冰盖极限长度以及有效拦冰距离均随锚固位置与水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加厚冰盖糙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冰凌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冰凌厚度较大时,冰凌不再下潜,形成平铺冰盖,此时拦冰索拦滞的加厚冰盖极限长度与有效拦冰距离相等。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典型渠段,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拦冰索的布设间距以4~6km为宜。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从三峡水库引水至黄河的新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有关地形、地质资料及估算分析。建议要点:(1)在长江支流大宁河上游,财神庙山垭处建水头为360 m的蓄能电站,抽取三峡库水(水位145 m)至上库(水位505 m);(2)开挖隧洞(长20 km+40 km)穿大巴山,入汉江支流堵河;(3)利用堵河自流入丹江口水库(还可梯级开发);(4)再利用已有的陶岔引水闸并适当扩建中线总干渠,输水入黄河及华北、京、津等地。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在考虑南水北调中线扩能增加供水量的条件下,到2030年水资源供求缺口仍有9~14亿m~3。南水北调东线外调水源可靠、水量充足、水质达标,向北延伸具有可行性。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确定2030年东线北延进京工程调水规模10亿m~3。基于低碳发展理念,探索在河北省文安县新建文安洼水库(库容4.2亿m~3)将汛期不调水调节为全年连续输水进京。北京境内工程布局以优水优用、一水多用为目标,现有一环输水线路(107 km)水源为优质中线水,供城市生活为主;规划二环输水线路(140 km)水源为东线北延水,供生态环境为主。以此,促进形成一环、二环分质供水,相对独立,调度灵活,运行安全及备用可靠的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中游引水到严重缺水的京津华北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根据多年的研究论证,明确中线调水工程宜先引汉、后引江。经过对近期引汉北调进行多方案研究后发现,无论最终采取哪一种调水方案,势必影响汉江中下游的水情,给汉江中下游城镇及农业灌溉用水带来影响。为做到调水工程的“南北两利”,本文对汉江中下游的用水影响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万家寨水库上游河段冰期的冰情特征与演变规律,并为该河段的防凌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实测的水位、流量、河道地形资料,通过HEC-RAS软件建立黄河干流万家寨水库上游坝址至头道拐段的水动力模型,模拟研究河段2013年4月—2014年3月的水动力变化过程,探究各典型时期水动力参数的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基于实测水位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的相对误差13%,吻合度较高,可以较好地模拟研究河段的水力要素随时间、空间的演变过程。(2)研究区域枯水期、汛期、流凌期、开河期模拟水位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结合流量特征分析,各典型时期上下游河段的水位差与流量呈正相关关系。(3)通过分析各典型断面处的水深和流速变化过程,曹家湾河段在冰期易卡冰结坝、诱发冰凌灾害的主要原因为:该河段过水断面相对较小且水流经过此处流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