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征稿启事     
《包装工程》2012,(11):9
正近年来,食品和药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依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特殊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促进食品包装安全领域的研究,加强食品安全研究成果的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尤其是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食品冷链供应链效益.方法 分析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论证区块链技术的食品冷链质量安全监测适用性基础上,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构建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对食品冷链质量安全管理的提升效果.结果 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了数据统一、运营高效的生鲜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进行了实时采集,实现了质量安全风险即时预警、质量安全问题有效溯源,有助于重塑食品质量安全生态系统.结论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账本、数字签名、溯源存证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组合,基于区块链技术创建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能够强化微生物污染监测、缩短食品冷链在途时间,并使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追踪溯源,对于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生鲜食品供应链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包装》2010,30(12):35-37
<正> 2009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包装被纳入到了食品安全的范围内,这也是中国国内首次将食品包装安全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虽然中国早已建立有关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但是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始终未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食品  相似文献   

4.
基于食品安全的我国食品包装机械技术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杨祖彬  曾莉红 《包装工程》2011,32(13):117-121
食品包装使用的材料、工艺、包装机械设备等都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分析阐述了我国食品包装机械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探讨了我国食品包装机械的技术发展路径,并指出了食品包装机械科技发展的重点是应用高端实用的高新技术。利用高新技术进行专业化发展,推行GMP制造标准,提高绿色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能力,是建立我国食品包装机械新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张晓惠 《湖南包装》2009,(3):7-8,23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关注食品安全,大多仅从食品本身的安全出发,而食品包装容器(材料)紧密接触食品,也可能污染食品,但是包装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2005年以来,由食品包装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步呈现,  相似文献   

6.
<正>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与卫生直接影响着包装内容物的安全,因此建立完善的食品包装材料保障体系是构建食品安全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国内外许多国家都对包装材料直接接触食物材料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分别进行了规范和要求。我国《食品安全法》指出:食品接触材料是指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部分工具、设备,它包括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  相似文献   

7.
乳品包装的微生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由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食品接触材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已经把食品包装安全纳入食品安全法监管范围之内,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曹春宝 《中国包装》2010,30(6):69-6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包装也从过去消费者购买或储藏食品时随便用纸一包,到现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包装,消费者对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食品包装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2009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就表明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业界动态     
<正>我国食品包装行业安全新加一把"锁"近期,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为保障食品全产业链的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食品包装行业安全又配了一把"锁"。多家超市早已在生鲜市场上推出了扫二维码追溯食品来源的服务,虽然仍然媒体曝光有不少二维码存在造假或者追溯信息不齐全等问题,但总体  相似文献   

10.
包装是食品供应链中一个主要环节,对保障食品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本文在分析了包装影响食品安全的3个主要因素后,重点探讨了食品包装从减少材料"迁移"的危害,选用适宜阻隔性材料,使用真空、气调和无菌包装技术,提高食品包装机械的自动化及安全卫生性能,研制有预警功能的智能包装、包装信息技术和射频标签等多方面来保障食品安全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国家强军战略的背景下,军民融合也在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推进,而冷链物流行业如何践行军民融合战略的需要,军方餐食向社会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外包就成为落实现代国防军事后勤补给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而随着近年来军方餐食外包逐渐步入常态化,尽快建立与完善军方餐食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则是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实施的具体表现。在分析了军方餐食冷链外包的模式、流程等基础上,根据军方餐食冷链外包的需求及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制定设计的原则,我们从采购、冷藏储运、加工制作、包装、冷链配送、信息技术、餐食安全、运营管理等8个方面的标准展开初步探索,以期构建军民融合战略下军方餐食冷链外包标准体系,不仅有助于建立餐食冷链物流军民融合的理论体系,而且也为实践应用提供必要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智能物流的供应链包装系统集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倪卫涛 《包装工程》2016,37(23):203-208
目的研究物流智能化发展背景下的供应链包装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方法从阐释物流智能化的目标和供应链包装在智能物流过程中的效能开始,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契合点;探讨物流的智能化发展赋予供应链包装的新内涵,以及对供应链包装系统的新要求;最后针对物流智能化的特点和目标,研究提出由包装设计与防护、物联网技术、绿色材料科学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关键技术组成的供应链包装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结论作为物流信息携带和物流作业主体的包装系统是物流智能化重要的组成环节,供应链包装与物流智能化发展应互为依存与促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人们开始将目光从管理企业内部生产过程转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供应环节和整个供应链系统。介绍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理论,论述了基于供应链思想的战略管理的特点及它与传统物流管理的比较,指出了包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方向,从而构建了包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改进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程  刘振华  赵吉敏  陈文阁  唐凯 《包装工程》2019,40(23):223-230
目的促进智能包装技术发展,进一步拓展智能包装在军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方法明确智能包装的概念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类型,从现代战争对军用食品包装现实需求入手,从防护功能、管控功能角度,论证了在军用食品包装上应用智能包装的优越性,同时预测了可能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智能包装在军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对军用食品的包装质量、供应链管理、储备管理效益都有明显的优化,将对现代军事条件下的后勤保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结论将智能包装应用于军用食品包装领域,既是其应用范围拓展的有益尝试,又可以很好地满足现代战争需求,因此要在军用食品的智能包装研发上加大投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提高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日趋突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标准,建立科学的食品包装材料安全体系,实施良好的生产管理规范,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新型环保无苯型增塑剂、无苯无酮环保型油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丙烯等新材料,同时采用活性包装、抗菌包装、用氧化法漂白替代含氯物质漂白等新技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储运包装技术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生鲜食品的生物特性进行分析,综述生鲜食品对包装的基本要求、生鲜食品的物流模式、生鲜食品的包装材料种类及生鲜食品新型功能性储运包装的研发现状。结果 现有的物流模式和包装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鲜食品的到货品质,然而并未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对生鲜储运包装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结论 目前对生鲜食品控温不当问题的入手点多停留在物流运输系统和蓄冷剂的研究上,对于包装保温材料的研究不多,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新型无公害、功能性储运包装技术。  相似文献   

18.
胡斌  郭慧  陶雄杰 《包装工程》2024,45(1):191-200
目的 当前冷链物流行业立体仓库存在货品损耗率高、失温严重、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确保冷链智能立体仓库的食品质量安全,并实现降本增效。方法 面向冷链智能立体仓库的运行场景,设计全映射与多维仿真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实现立体仓库全要素的状态实时可视化与监测预警,并提出一种支持系统联动决策的模型优化策略,对立体库负载与温控区热力分布进行智能调节,最大限度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结果 构建了一套冷链智能立体仓库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对优化前后仓库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同等仓储环境条件下生鲜蔬菜的食品保鲜度损耗率同比下降了25%~30%,实现了冷链智能立体仓库实时数据与动态虚拟模型的精准映射与联动运转。结论 以广东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佛山智能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的冷链立体仓库为实践对象,形成了冷链智能立体仓库一体化管控新模式。为冷链智能立体仓库运营管理、调度联动决策与协同作业提供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参考,为建立更完善的保鲜产品包装与冷链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时间–温度指示器(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TTI)在产品包装和冷链物流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冷链物流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义,以保障公众医疗卫生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方法 简述几种常见TTI的类型及原理,并概述TTI的研究现状,同时总结TTI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在我国的商用前景进行展望。结果 TTI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已较为成熟,已在冷链运输、物流管理等领域发挥很大作用。结论 TT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与智能包装、物流管理等领域的技术结合发展会加速其在我国的商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The fresh food industry is increasingly more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efficient and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guarantee quality and distribution sustainability;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s such crucial aspects is packaging. This paper aims to perform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wo existing packaging solutions, i.e. corrugated fibreboard boxes and re‐usable plastic containers, from both the economic and the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to highlight the main weaknesses. It then proposes two alternative packaging solutions. The analysis features different economic assessments and models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impact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ckaging solutions predominantly within two supply chain types: the traditional food supply chain and the short food supply chain.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models are applied to understand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packaging solutions, to develop two alternative solutions and finally to perform an overall analysis of all fresh food containers, allow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most suitable container for each of the proposed supply chain scenarios, from both a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The innovative aspect of the research lies in the simultaneous evaluation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wo new packaging solutions, making it of interest to researchers and fresh food industry professionals ali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