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搭建以活性炭—氨为工质对的单床吸附式制冷系统试验台,对肋板式吸附床在不同热源条件下的基本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换热流体流量对床层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不大,但对整个系统的热量利用效率有较大影响;循环最大解吸温度对吸附床层温度和COP影响较大。该试验结果可为新的吸附制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优化原理,提出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传热试验数据处理的新方法——最优化法。此方法具有两侧实验工质不受限制、两侧实验点参数设置不受限制、迭代速度快、方便直观、快速简洁的特点,可完全克服等值法(等流速法、等雷诺数法和等质量流量法)试验条件苛刻和传统方法计算效率低的不足。采用最优化法对已有的文献数据进行处理,其结果与等雷诺数法处理结果相比,差值在3.75%~5.25%。  相似文献   

3.
针对深部油气钻探开发中钻井液、井下仪器抗高温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首次将相变材料应用于钻井液中,开展了基于相变蓄热原理的深井钻井液降温实验研究.在评价相变材料热物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变材料的蓄热控温特性;对比评价了相变材料对钻井液流变滤失性能的影响;采用自制的钻井液循环模拟实验装置,测试了钻井液降温性能实验曲线.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化工》2017,(5):52-56
为了考察自主设计的新型板式旋转填料床压降特性,以空气-水为实验体系,考察了转速、液量、气量、径向板数和周向板数对新型板式填料床压降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气量是影响填料床压降的重要因素,转速和液量对压降的影响较小;板填料通过作用于流体流动方式影响了压降性能;新型板式填料床可实现较低压降,常规操作条件下小于300Pa;对实验数据回归得出压降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平均误差小于15%。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超重力填料床结构设计与改进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规则波浪试验,通过探讨一定条件下双层水平板式防波堤的透射系数随相对板宽、顶板相对潜深,以及相对板间距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双层水平板式防波堤的消防浪性能。  相似文献   

6.
内插自振弹簧换热管传热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6种不同几何参数的内插自振弹簧换热管和光管的传热及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插自振弹簧换热管的存在增加了对流体流动的扰动,破坏了管内侧的层流层,起到了扰流作用,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能力。内插自振弹簧换热管强化传热综合性能Nu/ξ1/3是光管的1.03~3.21倍,强化传热综合性能优于光管。  相似文献   

7.
对3种不同几何尺寸的波节管和光管的换热及其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波节的存在增加了对流体流动的扰动,提高了波节管的换热能力.波节管的换热能力随波节长度与波深比值的减小而增加,波节管比光管的传热系数与阻力压降比K/△p提高了1.57~4.09倍.  相似文献   

8.
轧槽管抗污垢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常见污垢成分CaCO3配制的饱和溶液及恒加热流率法,研究了轧槽管和光管在相同工况下的抗垢性能与管参数和操作条件的关系。研究发现,管参数和操作条件对结垢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流体流速和传热表面温度对结垢过程的影响较大。在机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半理论经验关联式,用其可较好地预测轧槽管结垢的趋势。所有轧槽管的抗垢性能十分接近,且略好于光管的抗垢性能。管参数相同时,其抗垢性顺序为:螺旋槽管>异型螺旋槽管>横纹管。  相似文献   

9.
高压平板阀是石油或天然气钻井、压裂、试油试气等作业中关键的井口采油气设备,高含砂井以及含砂量较大的施工作业,极易导致阀门开关受阻甚至密封失效。为适用高压高含砂作业工况的需求,对传统高压平板阀中的阀座结构进行优化,使阀门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防砂功能,并运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高压平板阀传统阀座结构以及防砂阀座结构的防砂性能。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防砂阀座结构在压砂试验过程中,无砂砾进入阀体及阀座间隙,有效的切断了砂砾进入间隙的通道,开关卡阻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长时间的压砂试验,防砂阀座结构的阀门防砂性能无影响,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防砂功能。通过试验方式针对性的对两种典型结构进行分析,也为其他结构形式的高压平板阀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碱渣土工程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的发展,需要对大量的低洼地进行回填,为了利用天津碱厂排出的大量工业废料取代价格较高的普通回填用土,自1992年以来对碱渣的性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相继提出以不同材料,按不同配比拌和碱渣形成碱渣土进行低洼地填垫的方案,并对其物理力学指标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碱渣土可以用于低洼地的回填。  相似文献   

11.
超低渗储层单相油渗流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庆油田H区块长6超低渗储层岩心的单相油渗流试验的研究表明,流体在低速渗流时,非线性渗流特征明显,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发生非线性流的渗流速度为0.136m/d。提出了一种新的低速非线性渗流的数学表达方式,能较好地拟合本次试验数据,相关系数大于0.99。从该方程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值与相关文献同类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值接近,弥补了非线性渗流规律的一般性数学表达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空气-水传热试验,对平直翅片的流动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流速2.2~5.6m/s时,翅片间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为50~141W/(m2·℃),流动摩擦压降为40~90Pa。实现翅片高效换热的空气流速是2.2~3.7m/s,对应的翅片总效率在0.85~0.92。  相似文献   

13.
井底钟摆类钻具转动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出的钻柱动力学模拟试验装置,对不同钻压、自转频率条件下钟摆类底部钻具组合转动特征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应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提取出底部钻具组合的公转频率并进行图表分析。结果表明,钟摆类底部钻具组合存在正向涡动、无规则转动和反向涡动三种运动形式,运动状态主要与自转频率有关,存在一个"临界自转频率",自转频率低于"临界自转频率"时正向涡动;在"临界自转频率"附近时无规则运动;自转频率高于"临界自转频率"时反向涡动。另外发现,钟摆类底部钻具组合发生反向涡动时公转频率与自转频率之比约等于钻柱直径与井眼间隙之比。  相似文献   

14.
新型井下增压装置研制及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新型井下增压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技术优势,并在胜利油田及吉林油田进行了井下增压装置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井下增压装置产生的超高压射流可以起到辅助机械破岩,从而达到提高机械钻速的目的;在钻进参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胜利油田埕北602井和义180井使用该装置后同比机械钻速提高了41.0%和63.8%以上;吉林油田长深D平13井和长深D平5井使用该装置后同比机械钻速提高了71.7%和96.7%。  相似文献   

15.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为骨架材料,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相变材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相变储能材料,并对所制相变材料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共混温度为180℃,共混时间为20 min,PET/MPEG相变材料的产率随PET的用量增加而增大,PET/MPEG质量比为40∶60时,产率最高;PET/MPEG相变储能材料相变焓、相变点的起始温度都随MPEG的用量增加而增大,相变焓最大为102.52 J/g。该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无熔化泄漏。  相似文献   

16.
将有机相变蓄热材料与导热系数高的无机物进行纳米复合创新的方法,克服现有有现蓄能材料存在液体渗漏,传热率低,相变时体积变化,有可燃性,对母体材料有副作用以及无机蓄能材料存在腐蚀性,相变过程中具有过冷和反相等缺点,将有机相变材料嵌入到导热系数较高的二氧化硅纳米层空间内,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相变蓄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导热系数仪分析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是孔纳米复合材料,其蓄能能力较好,导热性能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节约空间,在市政建设中往往将天然气管道与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中布置在同一个地下隧道中,即共同沟铺设。这样在安全上就存在很大隐患,而燃气报警器的报警响应时间是安全控制的最重要数据。通过用木材制作三组模型,模拟砂浆抹平的共同沟表面,用甲烷气体模拟天然气在共同沟内泄漏的试验,分析了气体释放量、测量距离和模型横截面面积对报警响应时间的影响,建立了天然气泄漏后报警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公式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为带有天然气管道的共同沟安全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实际地下水封石油洞库为原型,在室内构建了花岗岩的洞库模型,以等比例缩尺设计了水平裂隙和倾斜裂隙,并开展了渗漏、油品储存试验。对比了裂隙渗透系数的立方定律计算值和达西定理计算值,发现达西定理计算值只有立方定律计算值的15%左右。观察与计算了油水界面的变化规律及渗流场的运动规律,得出:连通器原理可用于计算地下水水位提升时的油水界面,地下水位小幅度下降时水垫层排水有助于保持洞室内储油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水平管油气水3相流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论述了国内外在油气水3相流动方面的试验研究进展;介绍了流型、持液率、压降等测量手段及研究成果,并指出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用先进的仪器、仪表和新的试验技术,用原油及天然气在大管径试验环道进行试验,以期更有效地模拟3相集输管道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