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技术进步》2010,(11):47-47
“十一五”期间,西藏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拉萨及周边造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保护了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2.
生态造林可有效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生态造林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效果评价是满足退化立地条件生态修复、植被恢复与景观打造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生态造林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与实地调查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了植物种类选择、植物配置模式及其景观效果.结果表明:选择的52种植物均适合种间搭配混交...  相似文献   

3.
浅析林业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生态、产业、文化体系建设的主体,林业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职责。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赋予了林业首要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了林业重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了林业基础地位。国家启动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不仅有效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状况,而且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4.
林业工程发展过程中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目前,国内林业工程是唯一能够获得国家专项拨款的项目,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林业工程执行起来较为容易,也最容易被人们所认同.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好就有坏,林业工程简单快速执行带来的后果就是只去关注造林数量和面积,往往忽视其成活情况、质...  相似文献   

5.
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入侵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通过破坏生态环境,危及生物多样性.损害农业和林业,威胁人类健康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预防生物入侵造成的生态安全影响要从生态安全认识、生态安全管理和生态安全顸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林业工程也在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到林业工程的发展,当今造林工程技术以绿化作为行业的重要发展目标,能够很好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的生态建设,但在林业工程实施水位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确保造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我...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林业工程也在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到林业工程的发展,当今造林工程技术以绿化作为行业的重要发展目标,能够很好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的生态建设,但在林业工程实施水位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确保造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我...  相似文献   

8.
在解决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等民生问题和满足人们对生态产品日益提高的需求等方面,林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探讨了林业资源改善和林业产业发展对民生的影响方式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发展对民生改善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资源的快速增长则对民生改善有较为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蓄水渗膜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蓄水渗膜材料的组成、工艺特性.通过内蒙古的大量试验,用统计学中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蓄水渗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采用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栽培方案、不同时间、不同树种进行造林,调查使用蓄水渗膜和不使用蓄水渗膜对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蓄水渗膜造林能够促进苗木生长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干旱半干旱区常规造林成活率一般在40%~70%,使用蓄水渗膜材料造林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为干旱区的生态恢复提出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是我国四大重点林区,林业尤其是集体林业在云南省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进行,在抵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存在着经济发展与林农利益、生态保护之间难以协调的问题。而通过建立规范的森林保险制度和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配套措施是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白桦  林子键 《宁夏工程技术》2002,1(2):117-119,123
论述了利用863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专家系统技术)、决策支持技术、数据库技术组装集成,与工厂化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与先进的智能管理技术相结合,构筑林业企业的智能管理基础框架,开发“工厂化林木种苗生产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新型干法水泥及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中污染物的排放,以宁夏瀛海建材集团4500t/d熟料为例,从生产工艺上预测了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对项目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在污染治理措施上是成熟可行的,发展模式值得在西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宁东地区中风化的砂岩及泥岩桩的极限端阻力,结合宁夏宁东地区3个工程实例的试验研究,针对宁东地区具体工程的地质特点,应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以及试桩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方法,测定桩的端阻力,对工程场区的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宁东地区中风化的砂岩及泥岩桩的极限端阻力值远高于现行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和《岩土工程手册》中所提供的桩的极限端阻力值.该试验研究为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勘察设计单位优化基础方案设计、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悦 《宁夏工程技术》2009,8(4):375-378
通过协议转换层把电力通信网络系统、通信子系统、通信电路、通信设备运行状态、电源及环境设备的管理功能由统一的协议接入到同一管理平台,实现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有效的集中管理,提高了通信网运行质量与效率.提出SDH、PCM、SAT以及其他网管等网元网管接入到综合网管系统的协议转换方案,实现各类通信设备的顺利接入,为类似项目的再执行提供了方法.该综合管理系统投运以来,运行稳定,实现了设计目标,提高了宁夏电力通信网的维护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确保了宁夏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美利纸业速生林基地用废污水灌溉后引起附近水环境的变化,即随着灌溉水量增加,地下水位升高,湖泊湿地范围扩大;低位灌区与高阶地交接带产生土壤盐渍化.在沙漠利用污水灌溉速生林,可固定沙丘,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污水零排放.建议建立地下水和土壤监测系统,研究污水灌溉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心支轴式喷灌技术在种植马铃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推广应用效果,在原州区白河村喷灌项目区,对喷灌工程建设技术和示范区运行管理进行了深入调查,对喷灌马铃薯的用水量、产量进行监测研究,在田间对喷灌均匀度、土壤水分进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在宁夏南部高扬程灌区,应用中心支轴式喷灌技术种植马铃薯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宁南山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而旱灾一般发生在春夏之交的3—5月,降水的时空分布与作物需水不匹配.为了解决宁南山区水资源利用率低等现状问题,利用彭阳县陈沟村已建成的蓄水池等水土保持拦蓄工程,开展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库坝池窖联合高效利用水资源技术引进与示范",通过合理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制订适用的水资源管理分配制度,发展节水高效灌溉技术,实现"秋水春用、低水高用".2013年共调蓄水量6 100 m3,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34~30.04元/m3,增加示范户农民纯收入5.0%~16.9%,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相似文献   

18.
宁夏河道和沟道治理中传统采用的铅丝石笼护坡、护脚易因铅丝锈蚀而散架垮塌,干砌石护坡稳定性差、寿命短,给河道防洪安全和沟道排水造成了严重威胁.宁夏引进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格宾结构并应用于河道及沟道岸坡治理工程中,提出了格宾结构的应用范围和原则、选型方法、施工工艺.苦水河格宾岸坡历经30年罕见的洪水后,无垮塌现象,结构完整稳定,运行正常,充分证实了格宾结构用于岸坡防护的良好工程性能.  相似文献   

19.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宁夏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学丰  马宝奇 《宁夏工程技术》2009,8(4):328-330,334
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宁夏的应用特征和具体措施进行研究.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概念出发,就其在宁夏推广的现实意义、发展前景和具体实施举措等方面进行探讨.宁夏各行业及公共机构存在着大量的节能空间,同时伴随着巨大的节能效益,通过节能服务推广机构整合各种资源,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项目,在技术上和运行管理上是可行的,也将为宁夏的经济建设和节能降耗工作作出重大贡献.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管理机制,是推动宁夏节能降耗工作和经济集约发展的有力举措,在宁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宁夏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宁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源中占最大比例的10个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宁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牧业收入,紧随其后的是农业中占绝大比例的传统种植业收入,其他收入位于第3位.分析表明,宁夏的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严重影响了宁夏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应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