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软件市场的快速增长.服务已逐步成为软件企业的产品。今后,软件服务的专业化和品牌化将成为服务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这是由于一方面,用户需求的日益细分和个性化发展要求软件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完善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服务的品牌化可以改善软件企业服务水品参差不齐的混乱局面.实现服务市场真正的公平竞争,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利...  相似文献   

2.
机械工业产品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问世更是层出不穷。本文试图依据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来探讨企业的标准化工作。1投入期的标准化工作投入期的市场主要特征是销售量小且没有什么竞争对手,此阶段企业的经营方针应当是迅速建立市场.以品牌、信誉打开销路.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应体现为产品执行什么标准上。在执行标准上可有如下两种考虑。(1)直接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目前情况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公共财产”。是可以无偿使用的。如果选用得当一可使产品尽快准入市场,是通往投入期实现其经营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呈现出从“量”到“质”的巨大转变,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的品质.开始关注技术进步和更高效的管理模式。在这样一个转型的大背景下.Altair公司中国区市场及业务拓展总监钱纯说.Altair感受到了来自全球市场的。巨大挑战.同时也预见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三维CAD关键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产品设计与三维CAD技术应用。1.1 产品在企业的核心作用。21世纪,产品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生产批量越来越小.品种越来越多样化,要求新产品开发、生产和传播(销售)的速度越来越快。世界制造业竞争的焦点已变为如何抓住市场机遇.迅速组织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创造力资源.快速开发新产品.并有效调动生产系统,将产品推向市场。产品成为了企业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要求。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核心,产品要进入市场,首先必须要有产品标准.这样,今后将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产品需要制定企业产品标准,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标准的制定部门和各类标准的适用范围来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简称为国标、行标、企标,下同),国标和行标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根据“标准化法”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标、行标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已…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种挑战来自用户对产品质量与满意度要求的提高.来自新产品上市与更新速度的加快,来自产品成本的降低。为迎接挑战,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才能达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时间,最终赢得在市场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山西机器制造公司特别注重分析企业自身优势,研究论证产品结构和市场情况,把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当作“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来对待,提出了发挥企业优势,调整产品结构重在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的工作方案。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基础好、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的矿用提升设备产品,走革新、挖潜、改造之路,尽快使矿用提升设备产品上批量、上规模,拓宽市场复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当行业排头兵,彻底扭转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被动局面。方案实施以后,企业经营状况大有改观。lop年完成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比1993年增长了66.4%…  相似文献   

8.
1.产品市场分析靠内需拉动的模具市场不可能长期高速发展,预计2003年发展速度将低于2002年。但是国际市场形势不错,这并不是国际市场模具需求的快速增长,而是模具这一技术、资金、劳动力密集的产品,工业发达国家有逐渐萎缩并向工业和技术基础较好的发达国家(包括我国)转移的趋势。综合来看,预计市场规模可能会增加13%左右,使总量达到500亿元左右。2.技术、质量、产品等发展趋势及指导意见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模具企业的传统生产技术是必然的趋势。因此,CAD/CAE/CAM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快速原型制造和快速模具制造技…  相似文献   

9.
PDM(Production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是随着CAD/CAM的应用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传统PDM概念已经扩展为“产品创新与协同管理”,就是要使企业设计、工艺、制造、市场、销售、管理、维护人员及产品最终使用者等与产品相关的人,在任何地方都  相似文献   

10.
一、现况目前,全国液压气动行业主要生产厂有200余家;重点企业约35寥,其产值和产量约占65%。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统计,全国液压气动行业有职工11.5万人,固定资产原值24亿元,净值14.8亿元。1993年,年产主要产品有:液压件385万件,气动元件287万件,密封件3.3亿件,液力机械3.4万台。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7.6亿元,其中液压产品为19亿元;气动产品为3.3亿,密封产品为3.4亿元,液力产品为1.6亿元。近年来,随着主机的发展和市场的拓宽,液压和气动产品发展较快其发展速度高于机械工业,1986年一1993年间,液压件产量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l~8月份,长治液压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完成销售产值7107.7万元,完成销售收入5985万元,实现利税89l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5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4.2%、48.9%、40.4%、25.1%、60%,取得了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实现了企业的跳跃式发展。他们认为,多年来的产品结构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开展科技创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企业持续、稳步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一、与时俱进、确立科技创新求发展的主导地位早在八十年代初,这个企业由于产品单一…  相似文献   

12.
产品创新是制造业企业的灵魂。产品是制造业企业的价值源泉,产品创新设计/制造是制造业企业所有工作的中心。进入新的世纪以后.全球制造业正在全方位广泛而深入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制造模式与市场环境呈现新的特征: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创新越来越快;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交付用户的周期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13.
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竞争,设备管理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战略目标提供精良,高效的装备与优质服务,不断优化设备管理,促进生产,提升产品档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和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和勤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于2003年4月在上海成立,其成立之初就把BI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在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Viador之后,和勤的商业智能产品具有了世界级的核心技术。作为国内企业.和勤软件拥有自身的优势。首先就是能够迅速反映本地需求,不需要如外国公司那样层层上报.更能理解中国市场,决策制定较快。另一方面.产品服务可以做得更好,这就优于那些采用代理制的国外厂商。商业智能产品对服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实施之后,如何进一步指导用户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营销组织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起步期单一产品市场,以个人能力为主导,组织处于初级阶段:增长期产品和市场开始多元化,组织是集权型的,体系以功能为主导运转:成熟期权力相对分散,以事业部为主导,系统秩序被重新创造:衰退期产品和市场已经国际化,企业失去活力,组织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后.许多国外的汽车制造商纷纷抢滩我国汽车市场.国内许多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汽车行业。我国汽车工业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汽车价格的下降.库存的增加。一些小规模企业由于产品缺乏时间的考验和竞争,  相似文献   

17.
四典型产品市场分析 1.DCS产品 近10年来.我国DCS系统开发研究和生产制造发展迅速,之前的DCS市场几乎全由国外产品占领.90年代中期以后浙大中控技术公司、上海新华控制工程公司等单位开发研制的具有自立产权的DCS产品,不仅品种、数量大幅增加,而且产品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份额也大幅增加.1999年国内DCS市场销售中,原装及通过合资企业(基本上散装组装)的销售量已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8.
VamPortal V2.0是专为中小型制造企业设计的企业公共门户管理系统,它 能够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获得更多的客户和订单;进一步收集 市场信息及有关产品信息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电力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行业的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日益频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生产的产品应以满足顾客要求为宗旨,企业应有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顾客需求的改变而及时应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市场,抢占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产品是企业的基础,产品创意创新,创造适应市场需要的价值,是其竞争力的标志。国内外的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并得到不断发展,就必须加强加快产品的自主开发。秦川机床集团公司董事长龙兴元说得好:自主的、独有的、民族的才是可持续的,马克思曾说:“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能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