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街道空间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重要性,同时依据景观中的"点"、"线"、"面"做出相应的视觉分析,使得街道空间设计与更新更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街道的空间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创造良好的街道空间对于城市的面貌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通过探讨街道的含义、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街道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几方面来解析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道界面景观既是限定和构成街道空间的重要元素,又是街道展示景观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城市街道界面景观构成要素归纳与总结的研究方法,得出城市街道界面构成中底界面、侧界面、广告界面是三大核心要素,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中,实现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体系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应当以把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要素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这两个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得方法来进行.最终营造出聚集人气、空间尺度宜人、文化特色鲜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街道界面景观.  相似文献   

4.
从空间、场、场所的定义出发,阐述了建筑场的基本构成要素.说明建筑师的创作应重视人性与环境的探求,充分体现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5.
立体构成以点、线、面、体4个空间要素为基础,使用一定的材料,运用一定的色彩,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新的立体形态。将立体构成中的空间要素应用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能建造出优秀的滨水空间,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利用点、线、面、体等空间要素,将临江而立的山、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光带景点,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整体感,展现了株洲悠久的历史及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6.
立体构成以点、线、面、体4个空间要素为基础,使用一定的材料,运用一定的色彩,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新的立体形态。将立体构成中的空间要素应用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能建造出优秀的滨水空间,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利用点、线、面、体等空间要素,将临江而立的山、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光带景点,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整体感,展现了株洲悠久的历史及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7.
从街道与侧界面的关系入手,在形式美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要求两方面探讨了街道界面连续性的意义,并提出了沿街建筑高度、沿街建筑贴线率、建筑高宽比和建筑屋顶轮廓线等街道侧界面连续性控制的具体指标与方法。最后结合SOM的深圳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对街道侧界面形态控制的成功案例,说明了街道侧界面连续性控制要素及对策的可行性,从而为具体的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协会编著的《高层建筑设计》,高层建筑底部是指从街上或邻近开敞空间见到的、40o仰角范围内的部分。根据开敞空间的进深,这部分通常会包括5层至8层,与城市地段交界的这个部分,对于建筑物的周围环境质量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将建筑物固定在城市组织之内,界定街墙及其组织并包括建筑物适用于公用的一部分。作为相对较矮的基座部分,对于街道的尺度及界限和人情化空间、城市生态的创造方面却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几何图形上,它从邻近的公共区域和城市环境的造型中得到建筑物的平面形式和尺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传统风貌复古风格的商业街区是许多城市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和打造新的商业中心、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载体,但因商业街区开发建设的品质良莠不齐,很多城市最终并没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导致了社会褒贬不一。重点从应承文脉、展示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有效的空间使用效率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并对街道界面进行了模式化的分析,比较不同的空间界面形式关系下的空间体验,寻求街道的空间界面形式在城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构成的角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指出,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空间环境必须学习传统文化的理论精华,并加以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阐述目前生活性街道的空间宜人性不足等典型问题人手,分析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应在控规层面加强对街道构成的核心要素把握,进而尝试性地提出了街道界面图则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街道不仅是城市意向空间的主导因素,也是城市生活和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从传统与现代城市街道空间对比的角度对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基于营造宜人的城市交通空间,提出了城市街道向小尺度发展、整合街墙形态、规范建筑立面、建设可识别系统、完善步行系统等未来城市街道景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市蓬勃发展,城市街道不断更新,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街区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新问题.本文以屯溪老街为研究对象,从老街的发展历史和生存现状入手,以城市观察为视角,空间结构分析为方法,深入探讨屯溪老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角色转化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发展策略问题.从微观到宏观反思老街与城市生活割裂的原因之后,基于空间结构分析,展望以老街为核心的整合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在微气候热舒适视角下对街道空间的使用与设计提供建议,研究以寒地城市春秋过渡季节为大气候背景,以哈尔滨城市住区街道为例,确定影响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环境发生差异的主要气候因子和空间形态因子,以实测数据检验模拟数据准确性为前提,应用微气候热舒适空间量化分区方法,对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舒适与其空间形态关联性进行了初步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寒地城市住区街道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虚拟企业战略执行力的含义以及虚拟企业战略执行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企业战略执行力的5个构成要素:战略、成员、沟通、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文化,并就各构成要素对整体战略执行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面向空间机械臂操作任务的模仿学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空间机械臂克服空间扰动的能力,降低关节力矩波动和能量消耗,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约束的空间机械臂模仿学习策略.该策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于高斯过程的模仿学习,利用运动学实例,采用高斯过程算法建立当前任务的运动模型,再根据当前环境,通过运动模型生成当前任务的期望轨迹分布.第二阶段为基于动力学约束的控制器设计,该控制器以第一阶段输出的期望轨迹分布为输入,以关节期望力矩为输出,在保证轨迹符合任务要求的同时,生成更加平滑的关节控制力矩.采用该模仿学习策略,用天宫二号空间机械臂在轨操控电动工具来定位螺钉,实验验证了该模仿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模仿学习加计算力矩控制的策略相比,采用基于动力学约束的空间机械臂模仿学习策略,机械臂的大负载关节力矩波动的峰-峰值可减少45%,波峰数可减少40%,能耗可减少31%,且关节力矩、加速度和速度更加平滑.该策略不仅克服了环境位置变化的不利因素,而且还降低了关节的力矩波动和能量消耗,提高了空间机械臂运行的平滑性,对高性能空间机械臂的在轨服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对艰险山区铁路桥隧工程技术接口关键要素的协调优化控制,将多属性效用函数与“三一”要素转化结构结合,构建技术接口的关键要素均衡优化模型. 分析质量、进度、成本、安全要素间的关系,将它们的关联性以函数形式量化,并利用“三一”要素转化结构确定关键要素间的“主附”维度,构建艰险山区铁路桥隧工程技术接口的关键要素均衡优化目标函数. 基于技术接口对关键要素的作用机理,利用ANP确定均衡优化函数的决策偏好系数,采用基于偏好向量引导的高维目标协同进化算法(ASF-PICEA-g)求得均衡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并在整体模型的最优解下得到各关键要素的较优解. 以藏木特大桥与安拉隧道为例,对其技术接口构建均衡优化函数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验证了构建的均衡优化函数的合理性以及ASF-PICEA-g在求解该模型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以晶闸管软起动器-感应电动机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空间电压矢量原理及其控制思想,提出一种提高感应电动机起动转矩的控制策略。对三相定子电压在晶闸管控制下的空间电压矢量变换,形成对转子磁链和电磁转矩的有效控制。该策略保持传统软起动器的主电路结构不变,通过建立基于αβ0坐标系降阶空间电压矢量导通瞬态数学模型,求解矢量电压作用下定子电流的拉氏变换解析并仿真分析,从而简易快速确定初始触发角。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实现对空间矢量电压和零电压矢量的控制,以达到感应电机平稳加速起动的目的。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感应电机起动转矩和降低起动电流,并通过系统仿真和试验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数值方法对水力劈裂的模拟一般采用预设裂缝扩展路径,且将水流作用等效为压力荷载,难以反映裂缝渗流-开裂耦合效应. 采用自编程Python脚本程序批量插入孔隙压力黏结单元,考虑裂缝渗流-开裂耦合作用模拟准脆性材料水力劈裂随机扩展全过程. 在对经典理论模型及试验结果模拟验证的基础上,开展含多裂缝均质模型的水力劈裂全过程分析,并进一步建立混凝土细观尺度水力劈裂模型,分析骨料、界面过渡区和基体渗透性对混凝土劈裂全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本研究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准脆性材料水力劈裂失效过程,准脆性材料多缝开裂过程伴随微裂缝的分叉扩展而非光滑的裂缝扩展路径,骨料及界面过渡区影响劈裂扩展路径造成裂缝分叉出现,混凝土基体的渗透性对其抵抗水力劈裂不利并影响失效软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