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EPON系统的宽带接入网络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较高带宽,并且能较好地支持组播功能,是视频组播业务重要的用户接入手段。提供一种在EPON系统中实现高效率纽播的方法,充分发挥EPON网络点到多点结构的特点,使同一个组播组的用户共享一条流,从而提高下行带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EPON系统LLID组播实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伟  肖定中  孟玉 《光通信研究》2005,(3):28-30,37
作为光纤到户(FTTH)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提供了1Gbit/s的上下行带宽。组播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输,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和降低网络负载。随着视频点播、电视会议和远程教育等各种高尊宽要求业务的推广,组播技术的加入,将会使EPON能够更加自如地迎接各种新兴的高带宽要求的多媒体业务的挑战。文章作者根据EPON的特点,增加了组播逻辑链路标识(LLID),结合运用因特网组用户管理协议(IGMP)snooping以及操作管理维护(OAM),在EPON系统中实现了一套LLID组播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EPON的可控组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无源光网络( EPON)作为光纤到户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凭借其带宽优势非常适合承载组播业务.EPON可控组播技术结合EPON的特点,从安全性和可维护性考虑,提出了一套可控组播实现方案,包括组播源管理、用户认证和组播流量控制等内容,以满足组播业务可维、可控的运营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4.
基于10 G EPON的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余浩 《电视技术》2011,35(3):85-88
10 G EPON被称为下一代PON(NG PON)技术,能更好地满足三网融合条件下IPTV等视频业务的高带宽接入需求.为了在10 G EPON系统上承载IFTTV组播业务,需要引入可控组播技术,对10 G EPON系统的组播方式进行控制.主要研究了10 GEPON系统中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原理及流程,提出,了基于I...  相似文献   

5.
EPON(Ethernet ove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无源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网络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主要研究EPON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以及EPON的网络结构特点,通过逻辑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办法,论述了EPON网的设计过程,得出了不同接入需求下的设计方案。创新之处在于从用户带宽需求入手实现资源配置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EPON-WiMAX融合网络带宽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EPON和WiMAX的融合网络,实现用户多优先级业务区分并保证用户QoS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算法让EPON网络和WiMAX网络协同分配带宽,在EPON网络带宽分配的过程中加入WiMAX网络的带宽分配。整体算法使得因得不到足够带宽而受到影响的用户数保持在最小,同时加入令牌机制兼顾了用户之间的公平性。文中在现有融合网络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具体设计步骤,详细分析了带宽申请和分配的过程,讨论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李庆 《网络电信》2009,(9):45-46
IPTV的电视业务需要将一个源节点产生的数据流送到多个目的节点,即点对多点的通信。目前对点对多点的通信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组播技术。EPON在IPTV点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管理用户对节目的点播和观看,并分发业务到达各个终端用户,因此在EPON上实现组播以及组播的性能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庆  吴军平 《通信世界》2009,(30):I0023-I0023
EPON组播技术的出现使得向一组目的地址传送数据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传送效率,节省了网络的带宽及服务器资源,又避免了广播方式所容易产生的广播风暴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多业务接入迅速发展的今天,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HFC网络和EPON网络在带宽和性能方面已显不足.针对目前城市小区接入网现状的缺陷,阐述了10G EPON的技术要点,分析了其系统优势,以10G EPON为基点设计了10G EPON+MoCA技术应用于普通高层住宅和FTTH应用于别墅区的双向网络,高速宽带的接...  相似文献   

10.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系统中有两个问题:一是EPON中最关键成分之一--动态带宽分配;二是EPON的上行(ONU到OLT)为多点到点的传输,不能与以太网标准设备兼容.结合这两个问题介绍一种优化的带宽分配方案,它由基于参数的访问权限控制(CAC)机制、平均分配算法(EDA)和带宽预留轮询算法(BGP)组成,并将算法信息加入EPON内部帧,根据网络用户的服务等级(SLA)分配带宽,为EPON与以太网标准设备兼容提供算法支持,优化EPON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EPON中的可控组播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以其树形拓扑结构和高达1 Gbit/s的带宽特性而非常适合应用于广播和组播业务(例如IPTV).文章主要探讨组播业务在EPON中开展的技术可行性,并从安全性和可维护性考虑,对现有的方案进行改进,加入组播源控制和用户权限控制,从而提高了组播控制的精度.同时给出了扩展运行、管理和维护(OAM)协议的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的控制方式,提出了动态和静态配置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终端智能化的普及,人们对高带宽网络的需求日益高涨。WLAN作为成熟并被普及的无线技术,凭借其高速率、低成本优势,可以很好的分流3G网络的带宽压力。然而,WALN传统接入方式却难以支撑用户高带宽综合业务的需求。本文在分析WLAN传统承载方式及其缺陷的基础上,探讨了EPON网络结构及技术特点,以及EPON承载WLAN业务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EPON的网络电视传输系统的频道切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曦  刘武  胡保民  刘德明 《电视技术》2006,(3):59-61,84
提出基于EPON的网络电视传输系统的频道切换机制,给出了利用IGMP snooping组播技术在EPON系统中实现网络电视频道切换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EPON中实现IP组播业务的方法,详细描述了OLT和ONU对IP组播业务数据报的处理过程,以及对EPON用户终端设备加入、离开组播组的IGMP协议帧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广电网络EPON接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为用户提供2-8Mbps的带宽,随着三网融合业务的开展以及用户数量的规模增加,NGB网络接入带宽需要达到50-100Mbps的能力,10GEPON技术作为下一代PON技术可为现阶段的EPON系统提供升级和平滑演进。  相似文献   

16.
EPON加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是一个点到多点的光接入网,由于其成本低、网络结构简单、高带宽等特点,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宽带光接入网技术的最好选择。文中通过对EPON原理与技术的研究,分析了EPON系统的安全隐患,并结合EPON特点,提出了集成式EPON加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思路,并从原理、优劣势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EPON系统中基于VLAN的组播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EPON系统中基于VLAN的组播实现方案。该方案在OLT和ONU上使它们同时具有监听和代理的功能,减少了组播控制报文的带宽开销;并且改进了ONU设备的功能与结构,通过逻辑链路标识承载着与IP组播地址相对应的组播VLANID,使系统传输过程中在RS子层就能准确过滤转发数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EPON/GPON作为宽带接入网的主要接入方式,当用户带宽速率持续提升的情况下,接入带宽往往不能满足需求.从E/GPON向10G PON网络升级演进中,本文根据10G PON新建、10G PON与EPON/GPON共存两种组网模式下的用户带宽模型计算,得出10G PON网络在建设中的用户带宽和最佳用户数配置,以确定增加PON带宽或降低分光比达到千兆宽带接入网建设的最佳选择,为千兆宽带接入建设、快速部署10G PON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EPON系统中基于VLAN的组播实现方案.该方案在OLT和ONU上使它们同时具有监听和代理的功能,减少了组播控制报文的带宽开销;并且改进了ONU设备的功能与结构,通过逻辑链路标识承载着与IP组播地址相对应的组播VLAN ID,使系统传输过程中在RS子层就能准确过滤转发数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兴业务对高带宽、双向传输能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远距离传送的要求,基于EPON成熟技术构建的FTTH已成为人们解决这个需求的首选技术,但是,由于建设终端链路环境的复杂性及EPON新技术,阻碍了FTTH推广的步伐。近几年全球宽带接入市场快速发展,不仅宽带用户数目急剧增长,而且用户对接入带宽的需求随着视频点播、网络游戏和IPTV等高带宽业务的出现进一步大幅增加,尤其是HDTV和高清视频点播和交互式电视等新兴业务一般要求对称双向高带宽支持或要求支持广播/组播传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