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活性染料轧-烘-轧-蒸染色易产生头尾色差、染料泳移、染料水解、浮色不易洗除,针对这些问题从染料的配伍性,以及对轧液率、预烘、汽蒸和水洗等方面的控制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染整装备防患色差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产生色差的设备因素着手,论述前处理、浸轧染色、巨型卷染等染色装备防患活性、直接、分散等染料染色时产生边中、头尾、正反面色差以及干热变色、冷水渗色、色点、横档痕等色疵的对策,并介绍了防患色差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巩继贤  李辉芹  黄文博 《印染》2002,28(4):17-18
分析活性染料用二浴法汽蒸固色工艺染深浓色时产生前后色差的原因,主要是轧槽液浓度不稳定和浸轧固色液时染料的解吸。指出应从染液轧槽,固色液轧槽中的染料浓度控制以及选择碱剂和电解质等措施来改善前后色差,并给出了生产实例。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活性染料轧染理论和工艺(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心远 《印染》2007,33(23):44-46
系统阐述了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活性染料轧染的理论和各种工艺,包括浸轧作用过程,以及连续浸轧产生头尾色差的原因和主要控制措施;分析了预烘时引起染料泳移的原因和控制方法;着重介绍了浸轧染液的织物在饱和蒸汽、过热蒸汽和热空气中的固色作用,对织物的各种固色方式、升温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对各种轧染工艺,特别对节能、节水、高效清洁工艺作了翔实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涤纶经编拉绒织物深色品种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诸多左中右色差、头尾色差、耐洗色牢度差和拼白沾色等质量问题,导致这些疵病的原因有去油不净、染料筛选、设备车速差异和工艺控制不一等因素.文中介绍了深色涤纶经编拉绒织物染整生产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和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6.
活性染料三原色比移值与轧染稳定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缪毓镇 《印染》2004,30(23):15-18
为获得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的活性染料轧染染品,了解和掌握活性染料三原色比移值(Rf)非常重要。该文详细探讨了染料Rf值与亲和力、同步上染率的关系;Rf值的测试方法;染料分子量、反应基和溶解度对Rf值的影响;通过例举科华素浅、中、深三原色染料,分析了染色过程中染液组分因染料Rf值不同而带来的头尾色差等问题,并给出了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永武  冯兴 《印染》2004,30(16):13-15,21
连续轧染染色时左中右色差由多种因素造成。文章从染前半制品、染料、轧槽、轧车、预烘与烘干、焙烘浸轧化学液、汽蒸及染色后处理等方面探讨了连续轧染染色左中右色差的成因及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娄堰彬  郑敏 《印染》2003,29(11):14-15
纯棉织物轧染色差主要有边中、正反和批量生产前后的色泽、色光不一,其原因有坯布质量和前处理、染料浓度、轧车压力的控制等。预防色差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控制各工序的操作规范,特别是事前的控制及防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活性染料染色常用Na3PO4、Na2CO3、NaOH作为固色剂,但Na3PO4含磷量高不符合环保要求,早被淘汰;Na2CO3使用量大,染色工人劳动强度大,成本高;NaOH作为强碱染色不稳定难以操作。以混合碱Na2CO3和新型碱剂WF-AKLN取代其他碱剂,探讨两者对染料上染率、匀染性、色差和色牢度的影响。合理使用混合碱Na2CO3和代用碱WF-AKLN,选择染色效果较好的适宜染料,染料的上染率和色牢度与用其他碱剂固色基本一致,色差更小,匀染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采用浸轧助剂修复成品色光的方法,测试并分析了PAK直接反应染料固色剂对棉织物色光的影响,Sincool SN-802凉爽触感加工剂以及不同柔软剂对涤纶织物黑色色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能够改变织物色深或色光,通过浸轧助剂对成品的色光进行修复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对织物水洗色牢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涤锦复合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宜采用分散染料浸染或轧染方式进行低温染色,染色过程需加入染色助剂和特殊处理。结果显示,浸染时加入1g/L匀染剂,轧染时加入5g/L防泳移剂,并在染前进行前处理定型,两种染色方式都能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匀染性及色牢度。  相似文献   

12.
提高黏胶/棉混纺织物活性染料深色印花面料的耐摩擦色牢度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必须从坯布品质、前处理效果、染料选用、色浆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加以控制,提高染料与纤维的固着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物理吸附状态的染料量。结合工厂实际工艺,首先分析前处理、印花、后整理工艺流程、助剂及工艺配方对耐湿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其次针对影响耐湿摩擦色牢度的主要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最后通过调整后整理湿摩牢度提升剂、固色剂和柔软剂类型,有序施加工艺流程,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耐湿摩擦色牢度和手感。  相似文献   

13.
提高染色牢度的实践(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崔浩然 《印染》2004,30(22):15-20
染料的染色牢度,主要取决于染料的结构特征和染色工艺的准确性。该文分析了影响还原、分散、活性染料染色牢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认真选择染料,并正确制订和落实染色工艺,才能获得理想的色泽及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4.
提高染色牢度的实践(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崔浩然 《印染》2004,30(21):16-19
染料的染色牢度,主要取决于染料的结构特征和染色工艺的准确性。该文分析了影响还原、分散、活性染料染色牢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认真选择染料,并正确制订和落实染色工艺,才能获得理想的色泽及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5.
选择12只常用活性染料对纯棉和粘胶织物进行染色,测定其耐汗光复合色牢度、耐光色牢度和汗渍色牢度,系统分析染色浓度、织物类型、汗液组分对活性染料耐汗光复合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的耐汗光复合色牢度与耐光色牢度和汗渍色牢度有较大差异;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耐光色牢度和耐汗光复合色牢度均有所提高;粘胶织物的耐光牢度和耐汗光复合色牢度均高于棉织物;按不同标准配制的人工汗液对活性染料耐汗光复合色牢度的影响也不同,ATTS汗液对耐汗光复合色牢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在染色时不易染得深浓色以及深浓色牢度差的问题,分析比较了采用不同染料组合对其进行染色的优缺点。分别使用分散—活性染料、分散—直接染料、分散—酸性染料对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对染色深度要求较高但是对染色牢度要求不高的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可以选择使用分散/直接或分散/酸性染料染色。使用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可以使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获得深浓色泽的同时还能有较好的染色牢度,染料用量12%(owf)时,主要色牢度(耐水洗,耐摩擦)仍能达到4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涤/棉交织物染色工艺流程长,耗水耗能大,碳排放量和废水排放量高等问题,研究了涤/棉交织物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两步法轧染工艺。通过分析分散/活性混合染液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稳定性,探讨了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染浴pH值、固色碱种类与质量浓度、汽蒸时间等对分散蓝79以及K型、KN型、M型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并对一浴两步法轧染工艺和两浴两步法工艺产生的能耗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一浴两步法染色织物可以获得与传统染色工艺相同的颜色深度,耐摩擦色牢度以及耐皂洗色牢度可以达到4~5级;以分散蓝79和活性蓝19为例,相比于传统两浴两步法轧染,每染色1万m涤/棉交织物,一浴两步法轧染工艺可减少45.5%的水耗、20.9%的电能消耗、41.7%的热能消耗、40.6%的CO2排放。  相似文献   

18.
活性染料染色耐光色牢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启宏  杨萍  陆必泰 《印染》2007,33(1):19-23
分析了活性染料品种、染色浓度、拼色、布面pH值对棉织物耐光色牢度的影响,包括日晒牢度、汗光牢度;探讨了耐光色牢度提升剂对活性染料染浅色织物耐光色牢度的提升作用;研究了多种功能整理,如柔软、防皱、纳米防水防油和提高耐氯牢度整理,对浅色织物耐光色牢度和对耐光色牢度提升剂应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染料品种的耐光色牢度不同,浅色织物的耐光色牢度通常较深色织物低,拼色光牢度由其中耐光色牢度最差的染料决定;耐光色牢度提升剂对浅色织物耐光色牢度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并可与其它功能整理剂同浴整理。  相似文献   

19.
The possibility to reuse residual dye baths for wool dyeing with acid and reactive dyestuffs (Blue Marine Irganol 2RLS and Blue Lanasyn BLS, respectively)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idual dye baths were reconstituted and reused 20 consecutive times for dye concentration of 1%. A series of colorimetr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obtained sampl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onformity and the uniformity of their color as well as their dyeing fastness. In particular, we were interested in wash, rubbing, and light fastness. The obtained results for these three criteria of evaluation were very satisfactory: (1) color conformity (expressed in Colour Measurement Committee (2:1) and CIEDE2000 color differences) lower than the textile threshold of 1, (2) good evenness, and (3) color fastness not deteriorated in spite of the multiple reuses of dye baths.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is technique was proved to considerably reduce water, dyes, and auxiliary quantities without disturbing the quality of the dye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20.
吴娇娇  陈英  陈启宏 《印染》2007,33(13):16-18
在活性染料连续轧染中,采用固色碱剂S与烧碱复配,对染料进行固色。优化该固色工艺,并与常规纯碱固色工艺比较。试验发现,前者固色布样K/S值和各项色牢度均能达到后者固色工艺水平;固色带液率、固色液温度对固色碱剂S的固色工艺均无显著影响,但使用固色碱剂S能降低生产成本1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