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本文介绍了北京地铁西单车站及复八线区间隧道在设计阶段所做的有关研究,论及大跨地下车站结构及区间隧道结构优化及施工过程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浅埋暗挖隧道近距下穿既有地铁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针对越来越多的浅埋暗挖隧道近距下穿既有地铁工程,结合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工程,介绍新建浅埋暗挖隧道近距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的关键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对既有地铁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现状评估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和类似工程经验确定既有地铁的变形控制标准;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等进行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地铁影响的预测分析;对主要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选取超前大管幕、掌子面注浆、补偿注浆等辅助措施;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并结合既有工程经验,将主要控制标准按施工步序进行分解,实施控制标准的分阶段控制;通过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即时监测和分析既有地铁的动态变化,对出现的结构开裂、沉降过大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灌浆加固、注浆抬升等处理措施,确保既有地铁的正常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各大城市正在修建大量地铁。主城区中地铁车站大都位于城市主干道、市政管网下方或邻近市政桥梁等重要构筑物,工程地质及周边环境十分复杂,施工风险极高,合理确定施工方法及风险处理措施是设计方案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安华桥站为例,针对车站近距离旁穿老旧桥梁浅埋桥基施工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既有桥梁建立三维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重庆北站下穿龙头寺火车站南广场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中洞法、柱洞法及侧洞法进行二维动态开挖模拟,对比分析3种施工方法下的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变形特征,比较三者在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及造价等方面的优劣势,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洞法和柱洞法施工造成的拱顶沉降和既有线结构沉降较小,侧洞法最大,对于重庆北站D区超浅埋大断面隧道采用中洞法施工是最佳的方法,现场监测得中洞法施工拱顶最大沉降为-7.76 mm,与模拟结果比较接近,说明该工程采用中洞法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并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益,可为类似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铁8号线中国美术馆站采用浅埋暗挖法,在砂卵石地层中下穿四通热力小室。文章论证了下穿热力小室的施工方法,采用深层沉降监测和分层沉降监测技术,控制了热力小室变形沉降,对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敬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17(3):825-833
城市内双层隧道下穿既有主干道,因受线型、埋深等影响,存在“浅埋、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工程实施难度大。结合工程案例,全面介绍了超浅埋、小间距双层隧道采用“大管棚+小导管+掌子面TSS注浆”的超前加固措施、双层衬砌结构配合CRD或双侧壁导坑法的支护方案,以及近接桥梁“加桩补强法”的保护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并提出地表沉降控制值可结合工程情况突破常规值(+10 mm~-30 mm),加强分块施工的初支拱脚刚度和拱部回填注浆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际,简要介绍了石太线下行K135下穿太旧高速公路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技术,该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铁路下穿公路的难题,为今后同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九号线郭工庄站至丰台科技园站暗挖区间隧道经过地层为砂卵石层,浅埋暗挖施工,结构下穿马草河,通过钢管对河道分段导流,区间隧道拱部地层加强超前支护及注浆,强化初期支护刚度,采用台阶法施工,顺利通过了一级风险源,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穿越公路的地下开挖工程对地面公路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一直是困扰地铁施工的技术难题.为明确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铁隧道穿越高速公路时地铁施工和高速公路的安全性,结合某地铁1号线区间站工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的应力场及塑性区域分布及扩展情况,结果表明该施工方案采用的支护结构能有效的控制隧... 相似文献
12.
浅埋暗挖电力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浅埋暗挖电力隧道穿越学院路桥梁桩基础施工实践,探讨了在城市复杂条件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实施,使施工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顺利完成了隧道施工;同时该工程的实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地铁浅埋隧道爆破开挖振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青岛地铁工程为背景,研究并提出了控制浅埋隧道爆破开挖振动的措施。文章通过对隧道掘进向不同位置的地表振动矢量合速度检测和数据分析,得到了浅埋隧道开挖爆破不同作用类型炮孔引起的地表振动特性及其衰减规律,并以此提出了爆破施工减振措施。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开挖掌子面上不同的炮孔爆破类型其衰减规律有所不同,随着爆破起爆段别的增加,衰减公式中的K值逐渐递减;α由地质条件决定,基本保持不变;根据K、α值的大小和变化规律来调整掏槽方案、改善起爆顺序、减轻爆破夹制作用,大幅度降低了爆破振动;青岛地铁隧道采取全断面开挖时,其衰减参数K值随着段数的增从68逐渐减小到26,α值在1.4~1.6之间。 相似文献
14.
对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光电园车站大跨区间及重叠段隧道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在只利用2个工作通道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组织及信息化施工,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对大跨隧道各分部工况进行了安伞性分析及各种参数的安全性评价.提出重叠段隧道先上(上部隧道上半断面)后下(下部隧道)开挖初支,后施作下部二衬,再施作上部隧道下半断面开挖初支及上部隧道二衬的施工方法,减小了爆破振动对结构的影响,确保了重叠隧道防水、二衬的整体性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矩形浅埋软岩隧道开挖非线性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沿海地区软弱围岩浅埋暗挖矩形隧道施工,使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对分部开挖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研究矩形隧道初期支护在开挖过程中大变形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围岩和初期支护的应力应变是非线性不可逆过程,其开挖方案应采用软弱围岩非线性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以确保开挖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浅埋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对维护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但目前广泛应用的Peck公式对浅埋区间隧道的适用性较差。本文以北京地铁14号线与7号线10个地铁区间工程为背景,基于叠加原理,研究适合于浅埋双线隧道的叠加Peck公式的应用;通过对大量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位移反分析,得到适用叠加公式的区间隧道埋深范围;总结北京地区黏性土与砂性土互层的特定地质条件下浅埋双线隧道开挖引起的沉降槽宽度参数K和地层损失率Vl的取值范围;通过实际工程的验证,证明所研究的沉降公式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结果可为北京地区后续的地铁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重庆五路口车站隧道地质条件较差、断面大、埋深浅、周边环境复杂.综合工程安全、工期和成本等要素,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力学行为,对3种开挖方法进行数值分析和对比.提出采用台阶“临时支撑+部分双侧壁法”方案的合理性,并通过现场监测结果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防水施工作为建(构)筑物的一个重点及难点,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功能,特别是存地下工程的施工中,因受地下水的影响,防水施工质量尤其显得重要.近年来,新型防水材料及施工工艺不断被推广及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论文从防水基面施工、防水板施工、保护层施工、施工缝、变形缝及其他细部处理等方面论述了全包ECB防水层施工工艺.该工艺在北京地铁10号线劲松站的防水施工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