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尽园林设计师的天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兆祯 《中国园林》2003,19(4):77-77
园林设计师的天职,在于以园林设计为手段,不断满足人民因脱离自然而对自然环境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综合要求。Landscape指地球景观,属自然范畴。Achitecture是营造、建筑,LandscapeAchitecture就是人造自然,恩格斯讲的第二自然,中国人称为园林设计。城市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早先,在发展城市社会物质生产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进入了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园林而今成了热门,反映以人造自然弥补城市原真自然环境的不足,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为人类保护大自然环境和以人造自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便是…  相似文献   

2.
杨威 《重庆建筑》2003,(3):19-21
建筑适地性设计可以理解为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恰当地处理建筑与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建设条件、噪音、交通流线、竖向空间与建筑场地等的相互关系。随着人类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要求的快速提高,建筑适地性设计研究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的地域性探索——厦门蓝湾国际住区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地球的环境和能源的巨大消耗,使得生态环境在急剧恶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节能、环保,而是更深层次的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本文总结了厦门蓝湾国际对生态设计、节能以及绿色建筑的地域性体现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某商办楼项目的实例分析,阐述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应考虑融入环境,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低污染、低排放的低能耗建筑。  相似文献   

5.
曹磊 《福建建筑》2012,(5):37-39
自从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的发展一方面导致了城市与自然的隔离,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及与自然的对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已成为破坏大自然的"暴力推土机";另一方面,由于人类这种疯狂式的发展,地球资源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生态环境也濒临崩溃的边缘。既然工业文明是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人类社会必然要转向生态文明,真正的生态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与利用能源。作为世界"耗能大户"的建筑行业,目前在中国等发展国家中还缺乏相应完善的建筑能源规划,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希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些许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丽 《建材与装饰》2021,(1):105-106
生态建筑就是指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筑的造型、建筑空间和建筑功能等方面,在满足人类使用的同时,不损坏当地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零排放、发展和利用新型能源,节能技术完善,达到建筑与自然相融合、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高层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乡土聚落的活化实践中,以建筑为媒介的古村落的振兴计划,往往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地挖掘场地特征和地方传统,从而建造具有创造性、在地性的建筑形式。许多古村落位于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它们极易受到不当开发与大规模建设活动的影响而产生负面的生态效应。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集约化和散点状的两大组织方式,具有无需地基、异地生产、现场装配的建造特点,使其成为相较于一般建造,对于生态环境敏感地区损伤较小的建造方式。但是,预制装配式建筑较为单一的建筑形态与空间序列使得它在传承与延续乡土聚落的地方基因和空间体验等方面面临困境。为应对上述议题,本文基于自然建造的理念,在乡土聚落振兴的空间营造目标中,通过建筑实践研究,探究适合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自然建造设计方法,形成一种紧密融合模块建造的集约结构与自然建造的叙事结构的双结构。本研究为生态敏感地区的村落振兴提供了实践参照,并细化探究了自然建造理念视域中,自地域文化转化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理论。  相似文献   

8.
建筑空间是由建筑各个界面围合成的领域,它是从自然空间中分割出来的,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自然空间相比,建筑空间具有人为性和功能性,它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以实体物质为基础的建筑空间,同时为了实现功能性和满足人类更高生活艺术化的要求,创造出更为良好的建筑周围环境,使建筑的功能空间和外部环境空间融合为一体,最终达到建筑空间赋予的就是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9.
建筑设计本身是对自然各因素的取舍 ,是对自然的一种再创造 ,这种创造一定要建立在建筑师对自然的忠实和了解的基础上 ,让建筑与生态环境沟通、整合 ,在理解之后进行美化 ,所以 ,建筑设计要“尊重自然 ,研究自然”把建筑融入环境 ,而不是无视其存在和秉性 ,傲立于自然之上。生态环境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它涉及到人、自然、社会和人工创造的环境 ,城市和建筑则是人工环境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 ,大量的工业化建筑破坏了土地、毁灭了自然生态 ,进入 2 1世纪 ,建筑师首要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发展与创…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广泛应用于当今各类型的建筑施工中,在建筑物的节能、降耗、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同时又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居住和办公场所。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具体的样板房为工程案例,论证了绿色建筑相比于普通建筑在能效方面的优势。分析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列举了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主要应用,通过实际的工程案例,设计了绿色建筑的节能系统,完成了建筑能效对比试验,证明了绿色建筑相比于普通建筑在节能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更加重视建筑的空间品质和城市生态环境。亲生物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固有的情感联系,增强人的感官体验,使建筑、城市与自然环境共生,在个人健康、城市环境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效益。文章以作者参加的木结构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从直接自然、间接自然和空间与场所体验三个方面分析公共建筑中的亲生物设计策略,以期为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公共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建筑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人类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及对未来的理想、追求和向往。可以说,建筑已成为人类改天换地、征服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万敏 《小城镇建设》2004,(12):68-69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似乎是有口皆碑。如:中国古代的“堪舆”学强调自然的天文、地理、地况、地态与人及建筑的关系,关注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和谐;中国古代建筑大量使用象木材、夯土、石块砌体等可降解或可再生,具有绿色生态特征的材料;再如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再现自然、将人文情感寄寓自然的手法等。这些均给中国古代建筑戴上了绿色环保的光环。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古人的建筑活动给环境带来的灾难。一、木结构与森林联合国发布的《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中指出,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使全球森林减少了50%,30%的森林变…  相似文献   

14.
人,自然,技术——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建筑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路 《世界建筑》2000,(11):22-23
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以“人·自然·技术”为主题,向人们展示人类怎样借助技术的力量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博会场址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许多国家的展馆建筑在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利于环保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新世纪的建筑景象。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业做出不小的贡献.然而,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的开展也消耗我国不少的能源.建筑企业需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清楚行业未来在施工方面的发展方向,需要调整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方式,由此让生态环境与自然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绿色建筑技术成为建筑企业完成改善目标的关键要素,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对绿色建筑技术的...  相似文献   

16.
北欧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绿色建筑实践方面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建筑与自然和谐、保护历史建筑、旧建筑生命的延续、发展绿色交通等方面都值得借鉴与参考,也对天津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的恶化、能源的竭泽,警示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关心自然,爱护生态,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建筑领域更是如此.因此绿色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从绿色建筑概念出发,结合对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的关系的理性分析,指出了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法制方面保障绿色建筑良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晓静  邢燕 《建筑节能》2011,39(5):78-80
随着人类自然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低碳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节能技术在世界各地被大力推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建筑数量也在成倍增长,随之建筑耗能也在成倍增长,农村建筑的节能势在必行.以豫南农村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块、砖块)的抗压强度及其自然堆积密度、含水率、吸水率、粗骨料磨耗值、压碎值等方面的研究,为建筑垃圾在道路工程领域的再生利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晓敏 《新建筑》2004,(3):78-78
当人类沉湎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里而不能自拔时,全球化的生态倒逯为人类的盲目扩张敲响了警钟。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内容,营造活动在人们对技术盲目崇拜的温床中逐渐滋生成一种以“享受”为中心的消费型体系。同时,建筑内外环境及建筑本身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空间,其强大的物理存在和庞大的消耗成本,也使得建筑成为环境改善的突破口。于是,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建筑师便努力寻找能使人、建筑、自然、社会更加和谐的营建方式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