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米粒子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论述了用纳米粒子SiO2 、TiO2 及石墨、蒙脱土等改性PMMA的方法以及表征手段和材料的用途及展望 ,纳米改性PMMA赋予PMMA很好力学、光学及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纳米流体,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若干的水基纳米TiN流体,分别从搅拌时间、分散剂质量分数、分散介质种类、粘度计转子转速各个方面,考察了这种纳米流体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的粘度,分析了流体粘度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流变特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上述诸因素对纳米流体的粘度及流变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纳米TiN流体的粘度随搅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纳米TiN流体的粘度随分散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小并最后趋于稳定;纳米TiN颗粒在不同分散介质中进行分散时,所得到的流体粘度也有一定的差别;纳米TiN流体的粘度与转子转速呈近似的线性关系,且近似趋于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凹凸棒土(AT)进行接枝改性制得表面带有伯胺基的改性粒子AT-APTES,然后通过表面引发氧化还原聚合法制备凹凸棒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杂化粒子AT-g-PMMA。采用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法对改性粒子和杂化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MMA成功接枝在凹凸棒土表面,接枝率高达27.1%。通过熔融共混法将杂化粒子与PMMA进行复合,利用旋转流变仪对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化粒子使体系的线性粘弹区和粘流活化能增大,且在低剪切频率下,体系的黏度和模量明显增大,体系黏度对频率的依赖性减小。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羰基铁复合粒子,研究了复合粒子粒径、形貌、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和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呈近似球形,平均粒径为9μm,密度为1.49g/mL;核壳比为3:2,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复合粒子具有热稳定性;复合粒子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得到了改善;流变学性能有一定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多孔硅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孔硅与有机材料复合可以改善多孔硅的光致发光特性。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硅,通过不同方法实现了多孔硅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复合。实验结果表明,用旋涂法实现的PMMA固化后再与多孔硅复合而制得的样品的结果最好,它与原始的多孔硅样品相比,发光峰发生了蓝移而且发光强度下降很小。PMMA层有限的厚度和PMMA对多孔硅表面的保护使复合后发光强度下降很小。制备的多孔/PMMA复合体系的发光强度几乎不随时间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PMMA有效地隔绝多孔硅与空气的接触,保护了多孔硅的表面,不会产生更多的悬挂键。  相似文献   

7.
乙烯基酯树脂体系流变特性及RTM工艺窗口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992乙烯基酯树脂体系的流变特性进行研究。根据树脂的反应动力学特性,建立树脂的化学流变模型,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所建立的粘度模型,可有效模拟和预报树脂体系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粘度行为,并准确预报RTM工艺的低粘度工艺窗口,为优化RTM工艺参数和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必要的工艺基础数据和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合成纤维状的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并对其表面和孔道改性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研究了其在聚合物发泡中的异相成核作用。结果表明,该介孔粒子在PMMA发泡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异相成核作用,有助于提高泡孔密度,降低泡孔尺寸。该异相成核作用在发泡温度和压力较低时更加明显。同时介孔粒子的表面特性对成核作用有很大的影响,与KH550改性的粒子相比,含氟硅烷改性的粒子具有较高的成核效率。考察发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其拉伸模量较纯聚合物发泡材料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与未发泡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DSC热分析技术和粘度测量手段,研究了海因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和化学流变特性,建立了双阿累尼乌斯粘度模型。粘度模型预测的体系粘度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模型可有效模拟树脂体系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粘度行为,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模拟分析以及工艺参数的准确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喂料的流变特性是粉末近净成形性能的关键所在,而喂料的粘度是其流变学最重要的特性.综述了粉末近净成形工艺(粉末挤压成形和注射成形)中喂料的流变特性和几种基本的流体流型,介绍了几种测定粘度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喂料粘度(粘结剂组成)、粉末特性(颗粒尺寸、颗粒形状)和成形工艺条件(剪切速率、温度、压力)对喂料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指出了流变学研究的意义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PP/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剪切粘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插层制备出PP/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表明,PP高分子链已插层进入有机蒙脱土片层之间。应用两种不同缝隙厚度的窄缝流变仪对PP及PP/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剪切粘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为剪切变稀性流体。在190℃和210℃温度下,PP/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呈现类固体的非牛顿流体行为,剪切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升高逐渐降低。在230℃和剪切速率小于80s^-1的情况下,PP/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呈现类牛顿性流体行为。温度较高时,蒙脱土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剪切粘度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聚苯乙烯/聚丙烯酸2-乙基已酯和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核/壳乳胶粒的形态和结构,并研究了乳化剂和单体用量及加入方式对乳胶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粒径具有翻转核/壳结构,核/壳层之间形成了接枝共聚物。乳胶粒径随壳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壳单体的加入方式对乳胶粒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胶乳型互穿网络聚合物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uO_4染色法研究了LIPN PBA/PS/PMMA乳胶粒的形态结构并用透射电镜和图象分析技术测定了乳胶粒尺寸及其分布。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反应温度及加料方式对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散粒子粒度及其分布对聚醚多元醇流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聚醚多元醇中分散粒子的粒径及分布、固含量、剪切速率和温度对其粘度的影响,指出了降低聚醚多元醇粘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核-壳型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微相复合高分子乳液.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了此乳胶粒子的形态特征,表征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吸水率.结果表明,所合成乳液的乳胶粒子具有预期的核-壳型结构,成膜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6 ℃,其拉伸强度和耐水性比常规乳液聚合物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复合乳液水溶胶的转化及其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种子聚合法合成核壳型丙烯酸腹复合乳液,并转化成水溶胶。测定玻璃化温度对核过 合乳液进行表征。考察了聚合方法,丙烯酸用量,氨化温度等对乳液及其水溶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P(St-MMA-AA)多孔胶粒聚合物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乳液为种子,通过无皂种子乳液共聚合,制得具有一定交联度的P(St-MMA-AA)乳液。将稀释后的该乳液在90℃下依次用碱、酸各处理3h,首次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St-MMA-AA)乳胶粒。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碱、酸处理后胶粒体积增大了37%,平均每个胶粒上有8个微孔  相似文献   

18.
复合聚合物乳液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3种不同的加料方法和两种不同的加料顺序,制备了PAN/PBA复合聚合物乳液。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大小和分布;检测了聚合物乳胶的表面张力、电导率、流变性、离心和电解质稳定性,以及乳胶膜的光泽度、耐水耐溶剂性、力学性能;同时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探讨了聚合方法-成核机理-粒子微观结构-乳胶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全滴加法乳胶粒径最小,导电率小,表面张力大,电解质和离心稳定性高;乳胶膜的光泽度,  相似文献   

19.
PMMA/PnBA乳胶IPN阻尼及转变行为的研究E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丙烯酸丁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动态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半相容的PMMA/PnBA乳胶IPN在-50°~+60℃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组成和交联剂用量影响该体系的相容性和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20.
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的组成与溶液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组成的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的水溶性,溶液粘度、电导率等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共聚物中相邻两羧基间平均主链链段长度越小,共聚物的水溶性越好;羟基的存在能明显提高共聚物的水溶性;共聚物的水溶性越好,溶液导电率越大;共聚物溶液中存在胺化反应和电离平衡;对临界水溶丙烯酸共聚物,用水稀释共溶剂溶液、溶液的粘度呈现两个粘度峰的反演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