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章将"社会资源组织一建筑形态生成"作为一组对象进行整体思考,同时结合实践案例针对性地加以应用。在对主要建筑功能组成要素进行归纳,并对其组织方式进行分析和提升的基础上,衍生出"以小建大"的设计理念,并推导出建筑空间形态的生成。这一思考模式,在无形的社会资源与有形的建筑形态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和约束,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20,(4)
建筑学专业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教学空间在实质上是一个多重叙事、多个层次的空间结构,具有"不确定性"的空间特征。基于"限定"的"释放"是建筑空间生成的一种普遍存在的逻辑。如果认为"不确定性"是建筑学专业教学空间最重要的"限定",那么"释放"就是这种"不确定性"的具体空间形式彰显。借助弗雷·奥托"占据与连接"的聚落形态研究方法,可以更清晰地思考建筑教学空间"不确定性"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秦静  李世芬 《山西建筑》2012,38(13):1-3
通过对由不同参观流线引发的不同展览空间形态的研究,探讨了博览建筑的空间运动和空间特征,从而引发对建筑形态的深层思考,以引导相关设计人员对博览建筑空间形象的生成产生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李璠译 《世界建筑》2010,(12):36-37
<正>这座建筑物的中心位于其内部的中庭,低层部分主要作为商业空间,4-6层则作为"officetels"(韩语中指生活/工作空间)。建筑当中面对城市干道的单元全部由多米诺矩阵转化为"跳脱的矩阵"——通过剖面的变化构成一种"被跳过的楼层"的意象。这些单元独特的空间感受来源于其1.5m的高差,同时,每一套顶层单元都包括了一个私有的室外空间。最后,建筑由半反射玻璃构成的双层表皮包裹,其简洁的长方体盒子外观与内部空间的复杂性构成了对比。这栋建筑总共包含34套私人单元,其中15套带有私人的室外空间,共采用了  相似文献   

5.
从建筑形态学理论入手,分析了建筑形态的生成机制,提出一种可操作的建筑形态设计方法,并介绍了笔者用此方法在大庆市万宝初级中学方案设计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阐述了建筑方案的发展过程,力图探讨一种强调空间和形体整合的理性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17,(2)
扎哈·哈迪德以其前卫的创作思想和颠覆传统空间形态的创作手法闻名于世。在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后其作品愈加呈现出一种空间的复杂与蜕变。分形是从空间局部衍生整体的一种空间生成方式,借助于分形理论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哈迪德近期建筑作品在突破空间形态的创作过程中,对建筑空间创作模式的多重超越,以及所呈现的多维空间、腔体空间、混沌空间形态特征,以期重新解读哈迪德作品复杂多变的空间形态和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空间之间,强调对空间之间的主动思考;关注空间之间如何营造。这势必引发对建筑整体建构问题的深入解析。正如肯尼斯·弗兰姆敦所指出的"建构寻求的只是通过重新思考空间创造所必需的结构和构造方式,传递和丰富人们的建筑空间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建筑的技术问题,而更多是建构技术潜在的表现可能性问题,如果把建构视为结构的诗意表现,那么建构就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8.
北京宝星国际小学及幼儿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星国际社区是宝星国际小学及幼儿园的"场"设计依托这个"场",去探求建筑的形态及空间。在设计中强调和谐与对话的理念:强调"场"中教育建筑与住宅社区的对话;强调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对话。并在建筑组合中营造积极共融的空间,通过对建筑空间及形态的营造为儿童及少年从小培养一种与环境和谐、与人和谐的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据designboom.com讯智利贝斯工作室(BASE studio)近日完成了复杂几何形态的"集群屋顶瓦(flocking tejas)"展馆设计。"集群屋顶瓦"作为一种建筑系统出现,是一种新的空间指令系统,旨在强调手工制作材料的功能性与使用可能性,促进了自适应系统的发展。该系统是由模拟探索和数字化生成共同产生的,这是一个混合过程,成功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建立商业综合体疏散空间布置与商业效益的关联.通过对昆明若干商业综合体的调研,以"位"(商铺位置)、"量"(得铺率)、"质"(商业氛围)和"形"(商铺形态)4个商业效益影响因子为参照,分别探讨提升商业效益的不同疏散空间布置方式,希望为相关的设计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红红 《华中建筑》2014,(7):160-163
《建筑设计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基础教学,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探讨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系《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形成了四个基本的教学模块:建筑认识、建筑表达、建筑构成、设计入门。该文通过这四个模块的教学探索,指出《建筑设计初步》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进行基本功训练,更重要的是力求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设计启蒙教学与二年级以上的建筑设计能良好的衔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从"门"外顺利过渡,走向建筑。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各种建筑教育理念对中国建筑教育影响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从中国20世纪20年代以来建筑教育对其艺术、人文精神建构的角度,思考在以现代主义建筑教育为核心的要求下改革“鲍扎”式的教育体系的辨证意义,并指出在当代适应现代建筑教育方式的同时,以传统建筑教育为基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尹培如 《新建筑》2013,(6):140-143
受明末园林美学的启发,为使当代建筑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达至更抽象的平衡,尝试直接取法中国传统山水美学的新路径。借助五代荆浩《笔法记》中"六要"的理论优势,针对建筑设计的专业特点对此"六要"进行必要的梳理与整合,将气、韵、意、景、笔、墨等组成具有全面性、概括性、层次性的范畴系统,为构建当代语境下的民族化建筑美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绍森 《新建筑》2014,(3):78-81
针对建筑设计的真实存在及内心世界两种不同的环境,对应采取谦恭的态度和自由的方式,形成真实环境下的“弱建筑”和抽象环境下的“若建筑”,其中“弱建筑”可以在元素、关系、结构、系统多层次区别体现对环境的关照,强调客观理性,立足现实;“若建筑”则是以建筑的原理感悟城市与建筑,并抽象表达环境存在,强调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抽象性,自由畅想。并结合设计说明之。  相似文献   

15.
沈昕  魏春雨 《建筑师》2012,(3):28-34
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用革命的方式设计建筑,从住宅、博物馆.艺术中心到教堂。他对空间的持续探索改变了建筑的建造方式及人们的生活。他曾称自己的建筑作品为“漫步式建筑”(Promenade Architecture).这一理论影响至今笔者带着“漫步”这个线索审视当代建筑,发现众多优秀建筑作品不同程度的演绎着空间的“漫步性”。本文通过剖析和解读东西方“漫步空间”的设计特征.挖掘其内在结构和差异,为当下及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德勒兹哲学思想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建筑师的思维、建筑设计创作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的影响."图解"、"块茎"、"褶子"、"游牧"……主要思想是德勒兹哲学的最重要的部分,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现象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图示和可操作性,对当代建筑师在思想及其对建筑设计的设计手法、生成方式……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对当代受德勒兹...  相似文献   

17.
李辉 《城市建筑》2014,(7):120-122
基于同样的文化背景影响,叙事文学与建筑之间有着同样的历史发展逻辑。被传统建筑史研究所忽略的一些特征,在某种情境下通过叙事文学的途径透露出来,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中国古代叙事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史传"与"诗骚"特征,也同样映射在建筑空间上。借此展开的研究,更能揭示出中国建筑发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王辉 《世界建筑》2010,(10):120-123
建筑学的不断发展使得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以及影响因素都在不断扩展,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在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理念指引下,有关建筑美学的研究也拉开了新的篇章。本文在人居环境理念下开展建筑美学研究,从建筑美与"学"(学科形态)、辩证学与思(切入视角)、空间形与意(二元范畴)、特色古与新(研究意义)这4个方面展开论述,尝试提炼出以新视角切入的建筑美学辩证法,希望能对新形势下建筑美学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华 《新建筑》2013,(5):29-31
从建筑学的知识与建筑职业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建筑教育的目标和建筑理论的普遍性意义,指出在中国现行的本科职业教育中,培养目标的分化决定了建筑理论课存在的意义、针对的问题、目标的设定和内容的构架,即它是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性的介绍,并进一步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以及不同建筑媒介在其中所担负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及几位建筑所长的深入访谈展示了天华建筑的创作策略和思想。面对当今日益图像化和媒介化的建筑语境,天华从其独特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形式的体验”作为创作出发点,将建筑作为媒介来“讲故事”,从而满足最广大受众对建筑文化的消费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