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14):82-85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 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30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 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使用Bi 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及综合护理方法对高龄AECOPD患者的心率、呼吸、Sp O2、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Bi 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及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高龄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静滴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p H、Pa O2、Pa CO2三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8):49-5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肌肉训练的干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4月在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稳定期COD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26例患者除内科治疗外,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呼吸肌锻炼、上下肢肌力训练等进行干预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肺通气功能(FEV_1、FEV_1%)、6 min步行试验、生存质量评估(通过圣乔治呼吸问卷及呼吸困难评分表)、研究期间急性加重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PaO_2、PaCO_2、FEV_1、6 min步行距离、MMRC及SGRQ评分等,以及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肌肉训练的康复治疗方法可降低COPD患者的PaCO_2及住院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9):96-9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3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47)与对照组(n=46)。两组均给予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PaO_2、PaCO_2、SaO_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结论: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给予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2):43-46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血气分析及CRP的影响。方法:将32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观察患者血气分析及CRP的变化,并通过CAT评分、6 min步行试验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气分析无显著影响,但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CRP较对照组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较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降低其CRP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应用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使用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认知及并发症的发生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从无创性机械通气的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COPD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实施相关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及时控制无创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舒适度和满意度,体现了预见性护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8):1114-1115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汤联合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肺化痰药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两组成功脱机患者的无创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pH值和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在改善PaO2和PaCO2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呼吸机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化痰汤配合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救治COPD合并呼衰(Ⅱ型)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合并有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行无创呼吸机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呼吸兴奋剂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结果:治疗后2h、24h、48h,研究组格拉斯哥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研究组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肺性脑病疗效显著,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7):102-103
目的:建立自我管理指导手册,规范COPD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居家治疗的护理方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模式,试验组在出院前给予相关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出院后应用自我管理指导手册的标准化宣教模式。两组患者在试验前后通过《呼吸机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和《SGRQ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及试验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间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自我管理指导手册及规范化居家治疗护理方案的应用,加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3):78-79
目的:纳洛酮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COPD并呼吸性酸中毒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COPD并呼吸性酸中毒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COPD并呼吸性酸中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44例作为研究,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干预后实验组患者VAP发生2例(13.6%),对照组VAP发生8例(36.4%),实验组VAP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ICU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4):99-101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呼吸机在COPD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试验的病例为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90例,根据随机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指标(Pa CO2、p H以及Pa O2),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均得到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指标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急性发作中应用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和血气指标,安全有效,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6):39-4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并口服常规护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夜间睡眠期间佩戴使用全自动无创呼吸机,每晚使用7~8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脏超声检测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AL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好转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NAFLD合并OSAHS的患者时,除了常规运动、饮食指导及护肝药物治疗外,同时在夜间睡眠时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6)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100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按原则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同时采用无创机械通气行辅助性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气分析的检测,并将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行辅助性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是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并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40例,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7例,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情况进行综合对比。结果:干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案用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0):119-120
目的:探究两种无创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HHFNC),对照组给予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开奶时间、总用氧时间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气漏、腹胀及鼻部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EC、BPD、ROP、颅内出血、PDA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RDS患儿来说,在无创通气模式的选择中,使用HHFNC后患儿腹胀情况明显减少,且患儿鼻损伤明显好转,用氧时间出现一定减少,开奶时间得到提前,未延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8):157-158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到本院治疗的重症肺炎高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案联合有创呼吸机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对症疗治疗方案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HR、PEEPi、PEF)、通气时长、住院时长、APACHEⅡ评分、呼吸频率(RR)、无创氧饱和度(SaO_2)以及血气分析指标(PaO_2、pH、PaCO_2)。结果:治疗后,试验组PEF高于对照组,HR、PEEPi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通气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机械通气治疗6 h后,试验组RR、PaCO_2均低于对照组,SaO_2、PaO_2、p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指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操作简单方便,且创伤小,康复快。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6)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疮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综合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加强护患交流,减少护患纠纷,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措施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将确诊的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遵医嘱服药、合理饮食、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及合理运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