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Planning》2013,(2)
木版年画对现代艺术的渗透一方面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为中国艺术发展的茫然提供了一种精神源泉。木版年画的艺术精髓应当运用到绘画和平面设计创作中展现给大众,去迎合新的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民间艺术是艺术之源,在中国的艺术发展道路上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梁平木版年画的生产和发展受到梁平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农耕文化的影响,意味着梁平木版年画对梁平的文化精神和地域环境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其民俗性在画面布局、设色等方面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3.
戴秋思  张兴国 《中国园林》2012,28(2):109-113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容纳多种艺术门类的文化载体,在其发展中与诸多门类艺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线条作为中国古代艺术中反映自然形态的一种最简洁、最概括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书法作为高度成熟的艺术门类,是线的艺术的不二代表,且为构成园林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将中国传统园林和书法置于共同的文化语境中,以线条情感审美作为审美通感研究的切入点,分析了园林与书法在审美情感引领下的线条形式美通感,揭示出二者在情形同构下创作与赏析中所体现的情感智慧。研究内容有助于把门类艺术放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这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去思考和探索,促进门类艺术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丰富园林创作与赏析之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年画作为一种民俗版画,是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与衍生形成的,反映了社会民众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信仰。本文主要以民间四大年画之一的杨家埠年画为例,通过对其通过对其外在的艺术民俗之美的分析,从而探讨出其内在的信仰文化价值。民间木板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年话",其来自自民间沃土,充满清新刚健的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在为广大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
杨家埠木版年画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在木版年画保护工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为传统的木版年画艺术提供了全新的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6.
1建筑装饰的概念 人类社会发展到商品经济时代,装饰艺术已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奢侈品,它早已遍及寻常百姓家,人们的目的需求也就"环肥燕瘦"各有所爱,从而促进了装饰艺术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其门类之多、形式之异也异彩纷呈,万紫千红.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衍纸艺术和中国传统年画都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各自的发展历史也相对成熟,而且各具特殊的艺术表现力。文章以衍纸艺术和中国传统年画的发展历史为出发点,从肌理美、线性美、构图美、色彩美四个方面分析两者的个性优势,进一步探讨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被誉为"东方智慧结晶"的凤翔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原生态艺术手法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版年画体现中国民间美术特征,文化理念及历史风俗,是传统手工印制的画种之一,地处关中腹地的凤翔,古称雍州,承邻十三朝古都,继承了地域文化积淀下的石刻、壁画、中国画等艺术手法,融入了各种民间文化艺术造型,对现代艺术的表现和艺术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8)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武强年画为例,探讨年画艺术传承中的发展现状和社会文化价值。武强年画作为中国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宋元产生之际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特点构图丰满、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但从历史发展至今天,武强年画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本文通过发掘河北武强年画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对它保护传承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有利于社会深入了解武强年画的生存发展形势,提高武强年画知名度,也有利于其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
四川绵竹年画以鲜明的艺术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丰富的民俗活动,促进了民间木版年画的发展,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乐从和"的美学角度来审视绵竹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及其在新时代、新艺术、新思想下所面临地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7)
中国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绘画中一个独立的画种,是通过创作、刊印、流通的一种艺术形式,长久地伴随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变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文章通过对木版年画题材和各地木版年画特色的探究,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木版年画特有的历史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3)
传统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美术表达形式,反映了与年代相适应的文化精神,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热爱。尤其是在中国民间,张贴年画一般是在农历新年,表达了人们迎吉纳福、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年画的题材多选自历史或戏曲等,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文章通过对传统年画中的文化艺术的研究,使更多的现代人了解和认识到传统年画蕴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1)
现阶段,随着新的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传统艺术形式逐渐出现淘汰变革的现象。因此各地的相关机构为了保留我国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的民间年画,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包装。对传统木版年画进行现代化包装,可使年画在进入市场后被人们广泛关注,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鲍伟 《现代装饰》2013,(6):139-140
现代纤维艺术作为一个只有数十年发展历史的新兴艺术门类,从诞生之初起就和建筑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和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完成了从依附到占领的演进过程,体现了作为一个新兴艺术门类的独立与拓展,也是艺术家们对于这一艺术形式上下求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6)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诗画一律"之说: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就有"书画异名而同体"之语。一方面,唐代学者已经点出了中国艺术门类的互通性和整体性;而另一方面,"诗画一律"之说同样也包含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共同追求——即"遗其形似,尚其骨气,以形式之外求其画。"而作为开中国"诗化电影"之先河的电影导演费穆,其镜头语言也具有同样的东方美学特色。《小城之春》的作者用东方色彩的笔致——冲淡的笔致描写了一则美丽的东方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徐真 《安徽建筑》2010,(2):21-22
现代纤维艺术通过"从洛桑到北京"的两次转型,完成了纤维艺术从"壁毯艺术"到"现代纤维艺术"的转型,当代纤维艺术已不仅是一个与绘画、雕塑等传统项目平行的艺术门类,而更像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艺术平台,很多既有的艺术形式包含后现代建筑都可以与之交汇并诞生新的意义,进而不断丰富这些优美而独立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21)
上海小校场年画是部分苏州桃花坞年画迁移至小校场而形成的,它本质上是在上海生产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桃花坞年画与小校场年画既有着割不断的艺术关联和统一性,又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光绪年间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发展到顶峰。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2)
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提出的"诗画分离"的概念,使不同门类的艺术按照各自的属性发展。对西方来说,莱辛提出"诗画分离",而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创造的绘画,却一直遵循"诗画一律"这条线索。钱钟书在分析《拉奥孔》这本书时,注意到了艺术的自律性,但结合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作了相关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7)
湖南隆回滩头年画是国内各种年画中的一朵奇葩。从唐初到今,滩头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质,不但具有造型传神、构图流畅、题材多样的特质,在色彩上也深受湖湘文化、民俗文化、传统色彩"五色说"的影响,形成了华贵富丽、对比鲜明、火辣绚烂的用色特点,其制作材料和流程也非常讲究。独特的湘中民俗民风和人文地理环境使得滩头年画很少受到外界绘画的影响,长期保留着淳朴、稚趣、幽默的美感特质,地域性突出。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水印木版年画,其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民俗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实用价值,值得我们去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2)
年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年画形式——月份牌。文章研究20世纪初期西方艺术对我国月份牌年画的影响,分析天水年画的民俗价值,以期为促进天水美术基础教育发展、保护月份牌年画与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