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3,(18)
绘画作品多元化已成趋势,绘画作品在被人们接受的同时,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以及观赏者观赏时的心理过程。绘画作品有着独特的"召唤结构",主要体现在作品中的不确定点或意义空白可以促使观赏者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并发挥想象,从而形成观赏者对该作品独特的认知定义。"召唤结构"不仅使观赏者获得了寻找作品意义的主动权,同时也使创作者与观赏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文章试从"召唤结构"讨论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8)
绘画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促进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途径。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教师应让幼儿融入自然和社区生活,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利用点、线、面的想象,增强幼儿作品表现能力;运用色彩,帮助幼儿表达内心世界;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支持幼儿自发地表现和创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笔者通过详细、深入地分析学前儿童绘画作品《车窗和乘客》,从视觉经验、意象、活动过程、动态平衡、空间、材质、交互等方面得出了学前儿童绘画的特点,并指出正确看待学前儿童绘画作品,努力尝试读懂其中语言对儿童全面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5)
维米尔的作品多描绘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他将静物大量运用到绘画作品中,使作品极具艺术感,他将无生命的静物与有生命的人结合并加以表现,一切都真实感人。静物在维米尔的绘画中不仅是一种绘画元素,而且对其作品整体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8)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美术课程逐渐受人关注。新课标中也提出了"通过挖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观点。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打好绘画基础,借助不同的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基础绘画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基础绘画能力。笔者根据授课经验,简述几点初中美术基础绘画课程教学感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绘画行业也随之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快速而方便地制作出与传统绘画极其类似的绘画作品。数字绘画具体属于什么类型的绘画方式,或者说一件作品到底算不算数字绘画还有待考究。笔者认为,数字绘画应该是一门单独的绘画形式,就像使用各种材料绘画一样,数字绘画使用数绘板和软件进行绘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7)
工笔人物画线描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是历代画家殚精竭虑地提炼和积淀的结晶,更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画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笔者根据在学习过程中对线描造型艺术的理解、借鉴与体会,探讨线描造型艺术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并在学习和创新中进步。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分析线描造型艺术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是画家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流露。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笔者将更加重视线描造型的突破和创新,绘制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正>3—6岁的孩子一般都喜欢涂涂画画,可奇怪的是常听有的幼儿园教师说,班上有些孩子对绘画不感兴趣,不喜欢画画。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下面谈谈我在绘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手工和绘画相结合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的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更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纸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幼儿感知、理解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
中国画在不断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涌现出诸多对中国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绘画大师,徐悲鸿就是其中一位。该文从徐悲鸿所处的时代背景、西学经历出发,研究徐悲鸿的思想情感和绘画价值观,总结他对中国绘画的深远影响,以期深入探究徐悲鸿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8)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类绘画艺术,其绘画特点、艺术风格都有独特的一面。在中国画中,画家作画时往往通过用笔表现自己的情感、兴趣和绘画风格。画家的用笔对一幅作品的成败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艺术家都在寻求用笔的个性化,以表现自己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7)
文章主要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具象表现绘画进行研究,从现象学的观看方式,境域、因缘与绘画的关系,以及分析具体的具象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作品几个方面展开。创作过程中变的问题、存在和虚无,以及每次的未完成状态,都预示着对作品的新鲜感和重新再创作。笔者希望通过探讨使作品更完美,从而更好地运用现象学的理论体系和中国的艺术精神研究具象表现绘画。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9)
<正>一、观察对象小实(化名),男,5岁。小实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在一年多的相处中,我们了解到小实对绘画不感兴趣,每次绘画时都处于游离状态,不是抓着画笔不敢下笔,就是捂住画纸不让老师看,有几次都哭着不想画,而且每次的作品都是寥寥几笔。二、观察目的为了帮助小实对绘画产生兴趣,在本学期的创意美术特色活动中,笔者对他进行了个案跟踪。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他爱上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使之更加自信,个性更和谐。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4)
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体系,构图作为绘画的一大要点,在中国画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中,吸收着不同时代背景的产物,不断得到传承和变化。构图实际上是创作者将作品的主题和意境与绘画元素组合为一体,追求画面、气势和意境的协调。该文通过分析不同时代中国人物画的构图特点,研究中国人物画的构图变化。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4)
中国大写意绘画作品注重可绘的意境之美,以其恢弘的气势使观者为之赞叹,可谓是东方绘画中的抽象艺术。而西方的印象派绘画同样注重营造感性的氛围,可称作西方的抽象艺术。中国大写意绘画作品注重画家内心世界的表达,他们用随性的笔墨挥洒出自己内心的波澜壮阔。印象派绘画作品注重可见的色彩、光影,通过点与面来表现,摒弃线条的精准勾勒和平铺。该文主要从用笔、风格、情感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大写意绘画和印象派绘画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2)
小学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通过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工笔花鸟画是国画中的艺术瑰宝,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工笔花鸟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3)
<正>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习一切的最大动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会忽略这一点,变成单纯的教师传道、授业,并没有起到激趣和解惑的作用。学生不善思考,照猫画虎,所呈现的绘画作品内容千篇一律;甚至有少部分学生惧怕绘画、排斥绘画。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法错误,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方法过于局限、单一,这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1)
所谓抽象,即脱离现实,抽取事物共同与本质的特征。如何判断抽象风格在绘画中的审美原则?文章认为抽象绘画的审美原则形式与观念呼吁的是来自人们对作品瞬间的感受而产生的思考。文章从观念性原则、技法表现原则、视觉突破原则出发,强调在绘画艺术中不论表现风格如何改变,抽象风格绘画与其他绘画一样,永远以追寻美好、揭露丑陋的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以追求非现实的视觉感赢得人们对艺术思想的认可。因此,抽象风格在绘画中的审美方向最终还是作品本身与人内心世界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最具争议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吴冠中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对"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两个创造性革新理念的不断探索上,通过锐利的艺术语言向现实主义的"内容决定形式"发起挑战,强调形式美的独立性。吴冠中在作品中将西画与中国水墨画的精髓融合起来,画面简洁干练,其晚期作品以点、线造型居多,诠释自然之美。吴冠中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对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莫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8)
笔者以塞冈蒂尼的绘画作品为着眼点,通过分析他的素描作品,深入了解其生活和绘画进程。他的素描作品体现了他的毅力和独立精神,显示了独具一格的才华。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4)
绘画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该文作者结合幼师生绘画课教学的实际,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一些激发学生绘画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