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晨晨  张超荣 《华中建筑》2011,29(8):100-102
该文从生活结构休闲化、学习化以及新理性文化精神,对人与自然及人与人关系的再认识三个层面分析后工业时代的文化趋向,在此基础上阐释文化转型对景观文化表达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具体诠释和表现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内涵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粟上海·红园美术馆立足于江川路后工业时代的文化挖掘与梳理。江川路是上海的重工业基地,改造的地方是原来的社区中心,但也曾变成茶室对外经营;恢复其原有的、给予市民活力的部分,同时融入"工业遗存"的设计元素。从老厂房里搜集液压气罐、工业管道等,并在管道上涂上象征"粟上海"的颜色,这些工业管道也象征着历史的传承和知识的灌输。同时还在入口处找到一些带有锈钢板元素的遗迹,让整个空间设计找回原有的老工业遗存的记忆。以"海派文化"和"工业文明"定义,而基于在地文化本体也是设计营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艺术运动发生之前,出现了所谓的手工艺艺术运动,其实这是一个思潮,几乎不能称其为运动,在史学界也没怎么深究它,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过渡时期的一种设计艺术现象。相对于后来波及全世界的、浩浩荡荡的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来讲,手工艺艺术运动在上个世纪的艺术史上也就是昙花一现。但是,随着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中国近年来也一步踏进了信息时代,超越了批量生产和唯机器审美、技术审美的多元化的审美要求,那种对地方性文化价值重新审视的趋势,那种将文化质量或者说强调生产的文化附加值的需求,驱使着我们重新审视,甚至反省:机器化、电气化时代以至于数字化时代,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物不重人的盲目,或者说是亢奋发展的途径。从史学上和理论上讲,手工艺艺术运动的幽灵始终徘徊在我们的各种设计领地,特别是进入了所谓中产阶级时代(这个说法可能对当前的中国不适当,或者说到了小康或后小康时代)。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适当的抑制一下我们发展的速度,思考一下作为设计产品的定位,特别是关照一下设计产品与人的那种关系(这里可不是指的一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而是文化属性),我们就不难发现,过于匆忙地发展和单纯地追求,造成了一种文化上的缺失,造成了一种审美...  相似文献   

4.
从告别蛮荒时代起,人类文化的"进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自然阶段、小自然阶段、超自然阶段、大自然阶段,分别对应于图腾时代、人文时代、科技时代和绿色时代.人类正走向马克思曾经指出的"自然主义、说乐饕、共产主义"三位一体的"绿色道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每一行业的人们必须寻找自己在新时代的新角色,以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代合拍.建筑学的发展是整合多种要素以满足人类生存空间需要的完整过程.在大自然文化时代,人们应以新的建筑态度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将促成又一个新的建筑运动、绿色建筑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楼瑛浩  朱晓青  王竹 《工业建筑》2012,42(10):25-29
地区性工业遗产是特定时代产业文脉的表达,同时也是特定技术线索和工艺流程的文化展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开发,既包括对原有工业文明、工业精神等场所虚质的传承,同时也包含实质空间遗存的利用。以"线索"为楔入点,结合杭州炼油厂改造地块进行探索,一方面从虚质角度出发,探讨文脉、行为、反馈线索对空间的营造意义;另一方面从实质角度,探讨载体、模块的实体再利用保护方针。并总结相关社会指导策略,为今后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具体借鉴。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进程加快推动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二产"变"三产"迫使老旧工业逐渐走向衰退,工业遗存作为时代发展的遗留物,其功能及产业转型不仅有赖于工业遗存自身要素,也取决于当前城市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工业遗存更新中依托原发工业产业的"工业+"及文化产业导入的"文化+"两种产业驱动模式的分析,结合首钢工业园区更新中的产业转型实践,阐述了在遗存更新中的"工业+"和"文化+"两种产业模式驱动下的园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场地历史的设计学角色一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专业问题,研究试以存留状态谱系最宽的后工业景观为对象,并对以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工业遗存为历史对象的后工业景观中不为重视的3种特质,即"大机器"、超级属性之"崇高",以及从技术到人文的"工业文化"展开论述,探讨它们成为特质的缘由、可续和复用的机制。通过对场地历史之于设计的普适性价值的强调,与当代复用锚点的设计关联,旨在建立一种将设计场地视为历史对象的设计学共识。  相似文献   

8.
方曙华 《门窗》2013,(1):123+133
本文首先强调要对工业建筑设计进行"人文化"的改革,而后结合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从工业建筑设计中要贯彻可持续的思想、在郊外和自然环境中的工业建筑设计、在城市中的工业建筑设计以及强调工业建筑设计中的社会文化职能这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工业建筑设计的"人文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李运远 《风景园林》2017,24(8):118-125
从"明治"时期起,日本结束了闭关自守的"幕府"统治,逐渐引入西方现代工业技术与思想文化,在冲击与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次意义重大的文化与艺术思潮,对日本的造园艺术及园林建筑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以近现代以来日本的主要历史事件、文化思潮和社会活动为脉络,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及设计手法的比较分析,试图理清日本是如何接受、消化、吸收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大地艺术、极简主义等西方思想,并逐渐使其在日本的历史与现实中"生根",以创造充满民族自豪感与特色鲜明的"日式风格";在此基础上将日本现代园林分成了模仿、积累、融合、革新、拓展5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第五课城市的结构形态 城市的存在.生长、发展,从单一的生长点,到多种生长点;从农业、手工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又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与此同时发展了商贸、服务、金融业,最终成为经济的主导和命脉之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的力量,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状态,一并铸就了城市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四川南充工业遗产的文化基因、保护状态、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我国倡导"一带一路"的发展目标下,应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为南充新时代发展提供助力,并在分析目前南充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可行性的基础上给予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乔景顺  刘华伟 《安徽建筑》2012,19(6):21-23,41
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对旧工业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思想,并从旧工业建筑自身特征,以及城市更新、生态节能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进行适应性再利用的根本原因和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功能置换"、"新旧建筑融合"、"内部空间整合"和"低能耗改造"等适应性再利用的设计研究,以期对旧工业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针永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位于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图1),建筑面积约2.68万m~2,是全球唯一一家专业生产美国休闲运动时尚品牌STANCE的工厂,并将由生产袜子向整个运动系列产品生产辐射。设计以生产和物流的工艺流程及空间要求为基本输入条件,创造特点鲜明、流线紧凑、效率集约的现代化智慧工厂。1STANCE——后工业时代的产品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在1970-1980年代预测"后工业时代"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7)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历史环境对文学创作起着强大的制约作用。知青文学作为特定时代的艺术形式,也必然的受到各种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产生诸多特质。本文试从培育作家群体、扩展生活体验、推进内涵成熟和体现"中国气派"等四个角度,分析上山下乡运动对知青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一直是工业遗产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尤其是在城镇化模式从"增量发展"至"存量发展"的背景下。文章以泉州工艺美术工业公司的改造再利用实践为例,通过对其改造背景、理念和策略等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基于闽南地域特色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新思路。文章从闽南独特的工业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总结了改造过程中的得失经验,以期为当下工业遗产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4)
基于企业综合契约本质,采用人权范式来研究呈现资本泛化趋势的企业人本资本。通过对企业制度人权分析不仅将企业人本资本划分为物力资本和狭义人本资本,而且解释企业人本资本是企业人权有效运动形式。在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中,企业本质从经济性契约向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契约演变。以产权范式揭示企业财务本质——"财权流"向以人权范式揭示企业财务本质——"人本财权流"演变。基于"人本财权流"的企业财务本质并结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现实提出人本资本财务假设,并构架了相应的人本资本财务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2)
<正>从工业时代走向后工业时代,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逐渐取代了传统制造业成为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原本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变得异常安静。在许多西方国家,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已日趋成为开发这类建筑的主导方式。本文以重庆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为例,从文化创意产业与旧工业建筑再生改造的关系,旧工业建筑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旧工业建筑创意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晴 《山西建筑》2022,(10):29-32
焦作作为"百年煤城",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从最初的英福公司到后来的中原公司,工业文化历史悠久,遗留了大批煤炭工业遗产,具有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先天优势,发展前景广阔.目前焦作中福煤矿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仍处于薄弱阶段,基于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中福煤矿工业遗产历史、科技、社会文化、艺术价...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制造产业领域方兴未艾的"工业4.0"概念,使原有功能从传统形态剥离之后形成的工业遗产保护课题更为深入。在上海制皂厂工业遗产园的设计实例中,笔者顺应上述时代主题,用再生性改造等手段,从总体和分项上分别尝试应用多样化的工业遗产保护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滨水地区的繁荣、衰败以及复兴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于上海黄浦江西岸的物质空间环境脉络变迁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以政策引导与多方合作、文化事件介入、工业地块转型及城市资本再分配等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黄浦江滨江更新的"西岸模式",并对城市开发公司作为更新推手的角色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后工业时代城市滨水区发展的困境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