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
通过分析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采取加强呼吸道护理、基础护理、基础疾病治疗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降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3):101-103
目的:探讨加强陪护人员管理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选取2013年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陪护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考核,并在病房增添手卫生设备,指导陪护人员手卫生,通过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1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6.7%,观察组有3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陪护人员管理,让陪护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0):61-63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肺部感染途径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住院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麻醉前后采集口咽部分泌物、胃液、麻醉机回路做细菌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分析细菌谱的变化,对比患者下呼吸道痰液与口咽部、胃内、麻醉机回路肺部感染菌株的一致率。结果:全麻气管插管术后200例患者中,肺部总感染率为21.00%(42/200);其中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的120例中肺部感染率为5.83%(7/120);24 h后拔管的80例中肺部感染率为43.75%(35/80)。42例肺部感染患者检出感染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9.05%(29/42),革兰阳性菌次之19.05%(8/42),真菌感染占11.90%(5/42)。42例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中33例筛选出与口咽部、胃内、麻醉机回路内有相同菌株,共检出菌株50株6种,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分布最多占32.00%(16/5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00%(8/50)、白色假丝酵母菌16.00%(8/50)、大肠埃希菌14.00%(7/50)、铜绿假单胞菌14.00%(7/50)、肺炎克雷伯菌8.00%(4/50)。6种标本菌株来源的感染途径:胃液占52.38%(22/42),口咽分泌物占30.95%(13/42),麻醉机回路占16.67%(7/42)。胃液、口咽分泌物感染途径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导管肺部感染占比均高于24 h后拔气管导管,而麻醉机回路感染途径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导管肺部感染占比低于24 h后拔气管导管(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需重点监测其感染途径,全麻气管插管的时间不同,其感染途径也有差异,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为肺部感染的重要感染途径,应针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肺部感染途径,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2):102-104
目的:探讨检验科室控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范措施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来本院治疗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联合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分别行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模式,实施病原学检测,并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以及病原菌分布;同时对比分析痰菌培养阳性率及肺部感染评分,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及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菌培养阳性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6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为(5.31±0.8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易感染病原菌,且耐药性机理较复杂,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加强消毒护理,才能使感染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0):83-84
目的:分析快捷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1月-2014年10月诊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快捷临床护理路径组与常规护理管理组,每组各48例患者。常规护理管理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按照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快捷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则在急救过程中应用快捷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观察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GOS评分、二次损伤情况、肺部感染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快捷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管理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损伤情况明显轻于常规护理管理组,快捷临床护理路径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率为4.17%,常规护理管理组中有1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率为27.08%,快捷临床护理路径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组,且快捷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捷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9):100-101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1-2014年收治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且留置胃管鼻饲患者1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与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误吸、肺部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9%,而试验组仅为6.9%,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7.59%,试验组为9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0):112-115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影响因素与死亡原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6年8月经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CRF死亡患者27例为死亡组,同期CR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存活患者31例为生存组,分析两组病情资料,找到CRF经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年龄、Alt、SCr、Hb、总感染例数(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通路相关感染,其他感染)、总合并疾病(高血压、心源性病变、脑卒中、糖尿病)、泌尿道或气管插管等方面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泌尿道感染、脑卒中、气管插管、肺部感染、年龄、心源性病变、糖尿病、泌尿道插管、通路相关感染为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致死因素主要为机体肺部、泌尿道或通路相关感染、SCr、Hb、Alt、气管或泌尿道插管、年龄、合并高血压、心源性疾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而CRF维持性血液透析重要影响因素主要为合并脑卒中、高血压、心源性疾病、糖尿病、气管或泌尿道插管、年龄较高及感染,临床上应从这些方面加强管理,降低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产生原因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观察152例脑出血住院患者,对比分析肺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GCS评分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肺部感染菌株种类及构成比。结果:肺部感染脑出血患者的GCS评分明显低于非感染者,而气管插管时间则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菌中革兰氏阴性菌有114株,阳性率为57.57%,革兰氏阳性菌共有76株,阳性率为38.38%,真菌共检出8株,阳性率为4.04%,单一性致病菌感染患者47例,占64.38%,混合性细菌感染患者26例,占35.62%。结论:脑出血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与患者病情、年龄以及医护操作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护理应从多方面着手,防治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4):36-40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常规治疗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9年4月6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肺部感染情况、住院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吞咽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吞咽功能优良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带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抗生素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5):87-89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严重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除上述治疗外,观察组给予体位引流、胸肺物理治疗及膨肺吸痰,对照组给予翻身叩背和常规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 d后肺功能指标、累计总吸痰次数和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观察组吸痰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低氧状况,促进肺复张,减少肺部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道分泌物清除方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7):111-11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10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按颅脑重症损伤进行常规急救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救治结果、并发症情况、救治效率及病情危重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及气管插管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质量、急救效果与效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适宜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式。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急救护理能够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比较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预后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5):117-11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喷雾对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进行气管插管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布地奈德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仅行常规治疗,布地奈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布地奈德混悬液喷雾治疗(成年用量),1~2 mg/次,2次/d,共7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插管深度及手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插管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手术后的呼吸道感染率8.00%(4/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8.00%(1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705,P=0.000)。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喷雾对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呼吸道感染率,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2)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在小儿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我院的呼吸衰竭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行肺部感染控制、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积极治疗呼吸道或者肺部疾病基础上,给予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先给予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前给予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仍实施有创通气方法,观察两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拔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有创通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6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膨出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5例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按GOS预后评分,持续植物生存状态1例,重度残废4例,中度残废6例,良好恢复20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严重脑膨出的原因主要是脑水肿、脑积水和颅内感染。有效运用药物和采取各项措施减轻脑水肿,解除脑积水,预防感染是解决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膨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5)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313例,其中因重型颅脑损伤死亡12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其其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Hb)、体温(<36℃或>38.5℃)、ISS评分、GCS评分、损伤后时间、胸腹部联合损伤、休克为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因素(P均<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P<0.05指标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ISS评分、GCS评分、损伤后时间、胸腹部联合损伤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Hb低、ISS及GCS评分低、损伤后时间较长、胸腹部联合损伤是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颈交界伤的临床特点,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颈交界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颈交界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疗效。结果 37例患者确诊时间3 h~14天,颅颈交界伤漏诊6例,颅脑损伤漏诊1例。出院时GOS预后评定结果显示,Ⅰ级10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8例,V级9例。经积极治疗后,生存22例,生存率59.5%;死亡15例,死亡率40.5%。结论根据致伤原因和临床表现,在头颅CT检查的同时常规行颈椎CT平扫、颈椎螺旋CT三维重建,病情稳定后及时行头颅、颈椎MRI,可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在颈部制动的前提下,先处理颅脑和其他危及生命的损伤,待病情稳定后再处理颅颈交界伤,可提高生存率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4)
目的:探讨监测脉搏、血压和体温等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0例监测和预后情况。结果: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率和体温变化与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监测,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9):85-91
目的:探讨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两阶段对比的方式,选取2012年1-12月在本院进行颅脑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2013年1-12月进行同类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重症监护室治疗观察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1%(3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P=0.00)。干预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治疗观察时间为(20.76±6.7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84±5.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0)。结论:对颅脑手术患者实施本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较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缩短在监护室的治疗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