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传统景观意境的时空交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莫娜  张伶伶  刘勇 《华中建筑》2010,28(8):18-20
景观时间与空间表象的研究是明晰传统景观意境的途径。中国传统景观意境的时空特质在于观者与景观时空的交互性。观者在时间线索中通过空间的叙事体悟传统景观意境所在;观者在景观的时空体验中,运动与维度是两个使观者获得感知,影响景观意境生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景观的重要价值之一体现在景观时、空的环境价值与景观意境的精神价值的内在相关性。本文试图通过图示语言对中国传统景观意境时空特质进行阐释,揭示景观意境的存在。景观意境显示的是共时性的时间特征和场域性的空间特征。景观意境是对景观时间的消弭和对景观空间的消融之后,景观时、空“迹化”的结果。最后,本文利用图示分析进一步呈现景观意境的精神价值与自然山水的关联意义。  相似文献   

3.
莫娜  张伶伶 《中国园林》2010,26(7):51-53
意境是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范畴,也是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理论之一。景观意境亦是中国传统景观的核心部分。在意境美学的范畴内,景观意境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借助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思维研究传统景观意境。引入存在主义哲学理论能够以突破主客二分的思维建立景观意境各组成范畴之间的整体性关系,为传统景观意境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景观意境研究的新的理论架构。深入研究景观意境的特质,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中国建筑文化的个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莫娜  张伶伶  刘大平 《华中建筑》2009,27(3):115-119
中国传统景观意境属于美学范畴,但意境的建构又与景观空间密不可分。根据其本身的这个特质,该文设定了景观域的概念:景观域是建构景观意境的介质。并由此衍生出景观域值等概念,试图以新的角度展开对中国传统景观意境的探究。从景观域的角度出发可以使景观意境的研究更加直观,使原本虚幻的意境概念更清晰。  相似文献   

5.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本文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6.
滥觞于史前的象征主义艺术,形成中国人意象审美的萌芽,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使用,使意象审美成为中国人审美的本质特征.无论在传统园林、当代景观营建乃至普通大众的风景欣赏中意象审美无处不在.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式智慧的结晶,意象思维与意象审美是意境传承的核心实质.通过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理性思考,概括,提炼出"中国式"设计理论--景观意象论,以探索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对传统意境论传承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坪山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又名坪山燕子湖会展中心),位于深圳坪山,临规划的燕子湖滨水景观区与燕子岭相望,具备"疏密有致、显山露水、生态宜居"山水城市特色和"依山傍水"的场所精神。规划设计采用院落式布局,依托坪山的客家文化传承,回归中华建筑文化的根,采用深出檐、柱廊等符合岭南气候特征的处理,黄墙灰瓦,以现代建构演绎中国传统建筑意境。  相似文献   

8.
莫娜  张伶伶 《新建筑》2011,(6):124-126
将中国传统景观中具有表达礼制意义的景观意境类型定义为礼制性景观意境。根据实例中具体表意倾向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天人相接型"、"事死如生型"以及"仰奉先贤型"三种表意模式。通过对三种表意模式的比较,揭示出中国传统景观意境生成中的表意诉求。  相似文献   

9.
田波  王巍 《山西建筑》2014,(31):3-4
论述了辽西山地传统景观建筑中月台、神台、点将台、烽火台、关台的处理手法,分析了台在创造山地传统景观建筑的意境和氛围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台通过限定特定空间区域,提供了景观对望条件,点染了山地建筑群特有的意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0.
景观意境是中国传统景观的核心部分。神秘意境是景观意境中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一类。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景观神秘意境的设计是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从心理角度入手,结合中国梅山文化生态园的设计案例,提出了四种神秘意境的营造手法:意向形态化、造型残缺化、石质材料原始化、创设“探寻受阻”空间序列,期望能促进相关景观设计实践的开展,同时有益于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中国景观文化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彭立三 《山西建筑》2008,34(17):72-73
通过研究文学表达景观意境的过程,从文学表达景观意境的主要因素和文学表达原则等方面探讨了文学审美对于景观意境的重要意义,从而理解文学表达景观意境的思考方法,引起审美游赏者与设计者对景观意境的沟通与共鸣。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9)
福建大用生态茶园建筑、景观和室内外设计项目追求对中国古典山水意境的表达,将山水意境注入规划设计,旨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和当地文化。设计者在设计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汲取中国古典山水意境的精髓,构建具有传统山水美的景观。  相似文献   

13.
莲池湖公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半岛的核心位置,是岛上唯一的大型公共开放空间.公园总占地面积70hm2,造价约2,5亿元.2007年开始建设,2009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是集生态、休闲、商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1主题: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构思主题全面反映了对朴素自然山水景观回归的精神,塑造一个质朴自然、生态野趣、简约时尚的场所,表达人生的理想境界.公园设计由禅意出发,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是通过整体自然、野趣、朴质的山水景观,塑造静雅、质朴的自然山水"禅"的意境.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回归",在自然、质朴中见精致、于山水林间塑造写意般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苏州古典园林为文人私家园林,造园者在经营山水之外更注重园林意境的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园林开始推广夜游项目,以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和发展。网师园是目前苏州唯一开放的夜游园,夜间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然而,其夜景观现状仅以满足功能需求为主,照明方式单一、设计手法不恰当,不能再现园林"淡雅隐逸"的意境。该文针对网师园现状,探究在夜间如何利用照明设计再次呈现园林的独特意境,以期为日后苏州古典园林夜景观营造提供启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勇  刘顺英 《山西建筑》2009,35(27):26-28
指出从传统的"人文园"到现代的景观设计,景观所体现的意境美一直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通过分析当代中外一些成功的作品,提出模拟、再现、指代、象征、隐喻五种手法来探讨现代景观意境美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中式意境的审美在逐步回归,而在景观设计实践中,反映在回归到传统中式景观再到寻找属于自己地域的当代文化景观。以苏州绿地乾唐墅项目为例,阐述了在当今的设计实践中,设计的思考实践与营造的过程。设计回到当下,重视地域文化与地段精神,选择在当下的苏州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7.
"从观物取象"到"境生于象外"正是景观符号的创造演变过程。一元素,一符号,一场革命,景观有了符号的叠加仿佛有了意境的环绕,就像清代叶燮说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通过景观意象下对符号进行诗化的解读,运用"错词造句""倒装造句""复合从句"这3种符号语言模式对景观符号的创作模式进行解读并整理出其表征模式,继而探讨诗化的符号在景观意象的创作中与传统文脉记忆的关系,以及如何用景观符号去传承地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18.
项目依托沿江分布多块生态环境良好的湿地以及大量果林、灌木丛等资源优势,在功能分区上设置五大景观功能区,采用"恢复+承启"的手法,恢复"古渡、渔港、渔船、沙滩、草甸、湿地、果林"的景观意境,承启闽侯打造"生态宜居江滨城"的发展目标,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打造人文景观地标;建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融城市、生态、传统文化于一体可赏可游可憩的江滨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展园建设的契机,意在向人们提供一个感受美好,享受自我,放慢脚步,品味生活的"慢生活"意境空间。从景观空间角度,设计了上海"慢生活园"的整个空间序列,并从"听"、"闻"、"看"、"触"四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慢生活意境的4组画面。上海园意动空间的设计方式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地块,慢生活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景观场地形态,很好地传达出慢生活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人文意境。本文通过对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及其声境的研究,挖掘古代地方自然声景与人造声景的营造方式,并对声景的产生因素及其资源的稀缺性、瞬时性;声场的多重性和复合性;"声"与"景"的结合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阐释了声景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个层次意境。该研究不仅可以让今人学习古人声景观营造经验以及声境的文化提升方法,同时对于今天地方声景观的保护和再创造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