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4)
艺术家描绘同一空间物象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却风格各异,这与艺术发展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是自发时期,其次是重塑时期,最后是解构时期。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艺术家,他们的生活世界和意象世界都受到母体文化的影响,所以艺术家的艺术才具有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3)
<正>艺术是一种对美的意识形态的表现,艺术家往往要深入生活点滴发现细微之美。所以,艺术家在常人眼中或许是一个捉摸不透且个性的人物,那么在挚友笔下平日里的艺术家又是怎样的人呢?本期为大家介绍艺术家——邹明。  相似文献   

3.
壁挂作为纤维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一门古老却日久弥新的艺术。无论是传统壁挂应对的西方文化,还是艺术家们对现代壁挂艺术形式的探索创新精神,使得壁挂艺术不懈发展呈现了新的活力,也正因为艺术家们的不断创造给予了壁挂艺术恒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易丽君 《现代装饰》2013,(7):110-111
现代绘画中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一些幻象艺术。画家要让人观看到是他所臆造的情景,让人身临其景,同他一同进入这一幻境。那么作品中的幻象是如何形成的?艺术家的幻觉意识是如何生成的?  相似文献   

5.
《建筑》2017,(8)
<正>泉美术馆项目的业主是几位喜爱当代艺术的本地人,希望让这座美术馆成为推进年轻艺术家的平台。该美术馆主要的两个功能是艺术展示和艺术家居所。整个设计寻求一个开放、根植于本地文化并且具有精神性的建筑。在这个项目中,建筑与艺术的媒介不同,却试图与展示其中的艺术达到同样目的 :人在其中,憬然有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0)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们如何创造高于生活本身的东西,如何把生活里原本不起眼的东西变得更美变得富有艺术气息?这就需要我们用一颗蕙质兰心去发现创造。作为美术教师,更需要在工作之余多多观察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小事物,将其加工成美妙的事物,并带入课堂和学生们一起分享生活的美。豆子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大部分人只知道豆子是用来吃的,但在艺术家手中,豆子也可以制作成为美丽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7.
李玉婷  钱云 《住区》2021,(2):64-71
艺术村作为一个独特地理空间和社区组织形式,其公共空间本是容纳艺术家与居民公共生活及社会交往的物质空间,有些艺术村却没有产生空间的多元与混合,相反出现空间隔离,对艺术村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何各庄为例,在社会分层的视角下运用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究何各庄艺术家与居民的人群特征和互动情况,研究发现艺术家与...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艺术?贡布里希说:"实际上没有艺术这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我们不能将话题落在什么是艺术上,要做些有意义的事,"艺术是人类沟通心灵的媒介,尤其在人类愈来愈渴望交流的时代,我们已不可能像古人那样仅仅似艺术洁身自好,但真正的艺术家应当回避随波逐流而坚持人格的独立性,坚守信念是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艺术创造的意义与价值来自艺术家自由心灵和真诚的独白,而不是聚众效应。"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
什么是艺术?贡布里希说:"实际上没有艺术这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我们不能将话题落在什么是艺术上,要做些有意义的事,"艺术是人类沟通心灵的媒介,尤其在人类愈来愈渴望交流的时代,我们已不可能像古人那样仅仅似艺术洁身自好,但真正的艺术家应当回避随波逐流而坚持人格的独立性,坚守信念是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艺术创造的意义与价值来自艺术家自由心灵和真诚的独白,而不是聚众效应。"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6)
人类艺术发展至今,女性艺术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发展过程。长久以来在艺术研究领域,较少有人关注女性艺术。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到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女性艺术家以独特的女性语言大胆创作,涌现出许多出色的女性艺术作品,在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女性艺术家对我国女性艺术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从女性主义的产生、发展现状与出路着手,从而引起人们对女性艺术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更多地关注女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9)
<正>上海龙美术馆近期展出马克·布拉德福特的个展,这位全球身价排名前五的艺术家,擅于用那些易于收集的平民材料,包括了烫发纸、街边的小广告、传单、海报等"拼贴"成抽象画。本次展览免费对外开放,旨在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让观展者与作品产生更直接的对话。艺术家在受访时这样说道:"我经常被问到,你怎么知道一幅画已经完成了?……一开始是非常紧张的创作,投入全部的激情,最后觉得该做的已经都做了,没法再做更多,这幅画就完成了。"所谓"大道至简",不外如是。艺术家用如斯简洁的话语却道出了最纯粹的至理——艺术作品凝聚着艺术人的思考、价值判断及审美。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龙美术馆近期展出马克·布拉德福特的个展,这位全球身价排名前五的艺术家,擅于用那些易于收集的平民材料,包括了烫发纸、街边的小广告、传单、海报等"拼贴"成抽象画。本次展览免费对外开放,旨在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让观展者与作品产生更直接的对话。艺术家在受访时这样说道:"我经常被问到,你怎么知道一幅画已经完成了?……一开始是非常紧张的创作,投入全部的激情,最后觉得该做的已经都做了,没法再做更多,这幅画就完成了。"所谓"大道至简",不外如是。艺术家用如斯简洁的话语却道出了最纯粹的至理——艺术作品凝聚着艺术人的思考、价值判断及审美。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09,(11):98-102
“物派”这个野心勃勃的名字是指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通过作品探索“物”和空间的关系的艺术家。人们经常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与贫民艺术(Arte Povera)进行类比,但是我觉得在物派的表达形式中看出亚洲地区所共有的一种看待自然的视角。在理解亚洲当代艺术的未来的时候,物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看到这些物派艺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4)
艺术就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追求艺术、享受艺术的权利。艺术家也是普通人,但他们会通过自己敏锐的眼光观察艺术,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艺术。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同的个性。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不仅受自身个性的影响,外在因素即文化因素也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泉美术馆     
本案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设计旨在寻求一个开放、根植于本地文化,并且具有精神性的建筑。项目的业主是几位喜爱当代艺术的本地人,他们希望这座美术馆能够成为推进年轻艺术家的平台。美术馆两个主要功能是艺术展示和艺术家居场所。在这个项目中,建筑与艺术的媒介不同,却试图与展示其中的艺术达到同样目的,实现"人在其中,憬然有悟"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正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是个极难回答的哲学问题。可以从"本质主义"说到"反本质主义",再说到"反反本质主义"。反正我是没搞明白,可能艺术是个太深奥的东西,所以很多艺术家同时又都像是哲学家。可是,这世上有那么多的艺术家,他们存在的最高意义是  相似文献   

17.
蔡宁 《中外建筑》2010,(12):105-108
798艺术区是原国营798厂所在地,是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前民主德国设计的。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拱型结构,为典型的包豪斯简单、粗线条的风格。2002年10月一些艺术家看上了这些闲置的厂房,租下来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画室。于是,798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00多家画廊、工作室、酒吧、餐饮的艺术中心。艺术家们在这里形成SOHO式艺术聚落与Loft生活方式。798艺术区中的画廊设计别具一格,除了对原有工业厂房的改造利用外,艺术家们还创造了新的建筑空间以及运用当代艺术实现了对建筑空间的介入。本文就798艺术区画廊设计是如何在继承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创新与发展起来的作了历史回顾与现象剖析。  相似文献   

18.
正"心花怒放·墨语纵横"——杨瑞芬、刘德舟画展,展示了两位艺术家风格各异的作品。这些作品洋溢着高昂的创新激情,富有鲜活的生命气象和神秘意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杨瑞芬的拟态花卉和泼墨花鸟在中国花鸟画坛独树一帜。她将那些处于静态的花动态化、拟人化,使它们或像一排蹁跹的舞者,或像一群翻飞的蝴蝶,有时又像游弋在大海中的水母,抑或是一队展翅飞翔的群鸟……此刻,花似乎不再是花,是人?是蝶?是鸟?定睛细看,花依然是花,是有身姿、有动态、有生命力的拟人态的花。在艺术处理上,杨瑞芬的花卉也有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之一,"个人结构"展(Personal Structures)呈现了大量艺术作品,不仅来自一些艺术大家,也来自一些不被人熟知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共同点则是对"时空"和"存在感"的研究。本次展览由国际艺术事务基金会(Global Art Affairs Foundation)策划并主办,展览中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或为现场专门为此次展览而创作,或直接来自艺术家的工作室。本博皇宫(Palazzo  相似文献   

20.
《建筑创作》2010,(6):17-17
<正>什么是公共艺术?我们是否处在一个没有公共艺术传统的国度里?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是什么?传媒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场名为《被动、主动、推动》的沙龙在建筑师、艺术家与传媒间展开了三角对话。这场对话的主办方分别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七建筑工作室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