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潇 《视听技术》2008,(6):103-103
舒伯特生前有幸看到莫扎特的《魔笛》、贝多芬的《费黛里奥》和韦伯的《魔弹射手》等剧的首演。这些在瓦格纳之前便兴盛起来的德语歌剧,开启了舒伯特的歌剧创作之门。舒伯特一生前后尝试创作了10部歌剧,但只有《孪生兄弟》(Die Zwillingsbruder)上过舞台。《费拉布拉斯》(Fierrabras)是舒伯特1821年应维也纳卡纳剧院委约而写作,不幸的是,当时维也纳人正疯狂地迷恋罗西尼的歌剧。舒伯特的这部歌剧因此胎死腹中,在他生前从未获得过上演机会。近一百年过去了,自从1920年代该剧第一次获得完整的近代首演后,1988年指挥家阿巴多在维也纳的演出,更成为歌剧舞台上令人瞩目的事件。  相似文献   

2.
四维in分享 悉尼海港上演三维全息歌剧《卡门》 2012年6月,悉尼歌剧刚曾在悉尼歌剧院内成功上演康果尔德的歌剧《死亡之城》的三维全息声音演出获得了热烈反响.今年3月,三维全息技术再一次被应用于悉尼歌剧团的又一力作中 乔冶比才的歌剧《卡门》.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比才用生动的音乐为《卡门》注入灼热的南欧色调和浓郁的西班牙风情.在喧闹的塞维利亚街头和人声鼎沸的斗牛喝彩背后,演绎着一出令人惊诧的情爱悲剧.只要提到《卡门》,相信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哼唱出歌剧中的一些经典片段.目前为止已经有不少国内外演出团体将《卡门》搬上舞台.此次演出继续沿用这个经典的、传统的、人人熟知的歌剧题材,却让全世界的卡门爱好者为之震撼和称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逐一解答.  相似文献   

3.
嬉笑的背后     
作为法国戏剧家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的头一出,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I1 Barbiere di Siviglia)是著名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一生中深受观众喜爱的佳作,十几天时间的创作过程充分体现了罗西尼音乐的天赋。作品会集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充满活力的旋律和戏剧创作配合得非常紧密,使演员们的表演和歌唱技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歌剧中的许多咏叹调,都成为历代许多艺术家的保留曲目,并在音乐会上频频上演。当罗西尼还在世的时候,该剧就曾上演了五百多场,而至今依然是久演不衰。  相似文献   

4.
《托洛梅奥》是亨德尔为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写的最后一部歌剧,于1728年4月30日在国王剧院首演,1730年与1733年两度在亨德尔的监督下上演,但是当时英国的听众对于意大利歌剧已经完全没有兴趣,于是包括《托洛梅奥》在内的一批当时的歌剧在舞台上从此绝迹。  相似文献   

5.
精彩瞬间     
扎特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他从11岁起就开始了歌剧创作尝试,共写了17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领域中获得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就是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该剧采用意大利文歌词,但以奥地利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的颠峰之作,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同一晚上同一歌剧的演出中一人兼唱两个主要女角色的歌唱家并不多,美国黑人女高音维莱特(Shirley Verrett)就有这样的实力.她在柏辽兹《特洛伊人》中饰唱卡桑德拉(女中音)又饰唱狄多(女中音),在贝利尼《诺尔玛》中饰唱诺尔玛(女高音)又饰唱阿达吉莎(女中音).  相似文献   

7.
都说歌剧是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最值得骄傲的艺术。然而,曾经被我国尊为红色经典的革命题材电影《江姐》自从被搬上歌剧舞台后,歌剧艺术对于我国观众来说也变得并非那么遥不可及,尤其是其中有那么一个英姿飒爽的“江姐”的形象是如此的叫人难以忘怀。以一曲《公仆赞》闻名大江南北的万山红并不是第一次演江姐,在上世纪70年代末当她还只是个爱唱歌的女孩子时.就在舞台上演过一回歌剧《江姐》。  相似文献   

8.
旧曲新歌     
表现17世纪俄国的一场皇位之争及其在民众中的强烈反应的《Boris Godunov》,不仅是最伟大的俄罗斯歌剧,而且以其史诗般壮阔、人物的精神深度以及音乐上的高度创新,也足以跻身于歌剧史的精华之列。穆索尔斯基1870年完成了《Boris Godunov》剧的初稿,后因圣彼得堡歌剧院拒绝上演,又于1872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  相似文献   

9.
迟暮年华     
既首部作品独幕剧《群妖围舞》在米兰成功上演之后,普契尼于1889年4月21日在米兰史卡拉歌剧院推出了自己的第2部歌剧《埃德加》,或许由于脚本选择的不妥而反应平平,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难耐的失败。好在《埃德加》修订版(压缩成3幕)由托斯卡尼尼指挥后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歌剧院成功上演。  相似文献   

10.
康戈尔德:《D大调小提琴 协奏曲》(Op.35) 这部由海飞兹委约创作的协奏曲,曾经非常风靡。它的受欢迎,固然有海飞兹的“偶象”效应及出色演奏的原因,但主因恐怕还在于它的“好听”。 康戈尔德(E.Korngold,1897—1957)出生于奥地利,有神童作曲家之称,11岁为哑剧《雪人》作曲(两年后由维也纳歌剧院上演),同年新作钢琴奏鸣曲由钢琴大师施纳贝尔首演;14岁上演管弦乐作品《舞台剧序曲》;19岁上演独幕歌剧《维奥兰塔》;23岁所  相似文献   

11.
歌剧大概要算是西洋古典音乐门类中最受国人冷落的一类了。有识之士们高喊着“提倡高雅音乐”的口号,费尽心机,搞得那么卖力,可收效仍微。为了解决“听不懂”的问题,曾有人搞过中文版《卡门》,也有过国产歌剧如《霸王别姬》等的问世,可热闹了一阵便烟消云散,很快被人们遗忘。倒还是最近以意大利原文上演的普契尼名作《图兰朵特》和以法语原文上演的《卡门》反响更大一些。不过,《图兰朵特》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它的剧情、音乐和我们有着一丝联系。女主角是中国公主,又有《茉莉花》的旋律穿插其间,听来感觉亲切。至于《卡门》,可谓最通俗好听的歌剧。  相似文献   

12.
贾达 《视听技术》2006,(10):101-101
普契尼的3幕歌剧《西部女郎》改编自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的同名戏剧,于1910年由托斯卡尼尼指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与普契尼的其他几部歌剧名著如《托斯卡》、《图兰朵》、《蝴蝶夫人》等相比,《西部女郎》的上演频率与录音版本的数量稍逊一筹,但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能通过DG这款影碟欣赏该剧,对于中国爱乐者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3.
仅用44天谱就的歌剧巨作 1889年秋,俄罗斯皇家剧院经理伏谢沃罗吉斯基在委托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创作舞剧《睡美人》的同时,还建议他创作歌剧《黑桃皇后》。作曲家对此怀有强烈的兴趣 ,故从最初的歌剧台本写作就倾注了满腔热情。 普希金的小说《黑桃皇后》于1833年发表后,很快就吸引了一些作曲家为它谱曲。最早是法国作曲家阿莱维(Halevy,1799~1862)根据法国剧作家斯克里勃改编的剧本谱写的歌剧《黑桃皇后》(1850),其后又有奥地利作曲家苏佩(Suppe,1818~1895)的歌剧《黑桃皇后》(1862)问世。但这两部作品都未能在歌剧舞台上占据应  相似文献   

14.
威尼斯之夜     
《音响世界》2008,(7):98-98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奥芬巴赫的轻歌剧于巴黎和维也纳成功上演的影响下,特别是在1872年访美演出后,小约翰·施特劳斯从中看出轻音乐和舞蹈音乐的局限性,于是他转而在轻歌剧创作方面投入精力。从1870年起将近三十年期间,他陆续写出了16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剧,其中也包括这部三幕轻歌剧《威尼斯之夜》。  相似文献   

15.
《数字生活》2009,(6):20-20
2009年5月19日,世界著名外设厂商罗技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媒体见面会,亚太区、日本地区总裁倪天意先生亲自出席,向广大媒体全面介绍了由罗技赞助并将在鸟巢上演的张艺谋版歌剧《图兰朵》的详细情况,并以此重点阐述了《图兰朵》歌剧精神与罗技品牌理念相结合的未来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6.
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创作而成的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是世界上演出最多、录音最多、且最爱欢迎的歌剧保留剧目之一,奇怪的是指挥大师格奥尔戈·索尔蒂却很长时间没有录制过这一曲目的唱片,或许是他没找到理想的薇奥列塔之故。而1994年他在伦敦皇家歌剧院观赏了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  相似文献   

17.
比才的歌剧《卡门》是歌剧舞台上演频率最高的名作,虽然听过这部西洋古典名剧音乐CD的人不少,不过,能现场欣赏此剧的人(尤其是国人当中)恐怕是少之  相似文献   

18.
一言 《视听技术》2006,(10):102-102
瓦格纳最著名的歌剧四部曲《尼伯龙根的指环》体现了作者的唯意识论思想,被认为是其歌剧创作的顶峰。整个创作长达20年,实为空前绝后的大手笔。作品规模巨大,需要四个晚上才能演完,并且必须有特殊的超大型的剧院。三幕歌剧《女武神》是《指环》  相似文献   

19.
古典浪漫流派的回光返照 1906年5月16日,在奥地利东南部城市格拉茨的歌剧院,幕布正缓缓拉起,理查·施特劳斯站在乐池中开始指挥乐团上演他的歌剧《莎乐美》。这部歌剧完全是根据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的剧本改编而来。格拉茨的演出立刻在音乐界当中引起了震惊,然而五个月前这部歌剧在德累斯顿的首演却反应平平。值得注意的是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音乐总监的古斯塔夫·马勒与夫人观看了在格拉茨的演出。正是马勒的不懈努力使得《莎乐美》的上演得以通过当时宫廷的严格审查。一时间,人们纷纷赶往格拉茨,在这些人当中除了意大利著名伤感歌剧作曲家普契尼(他想了解他的德国同行在歌剧舞台上的新动向)和十二音序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和他的弟子阿尔班·贝格这样的音乐家外,还有大量从维也纳赶来的年轻人,其中还包括了阿道夫·希特勒。  相似文献   

20.
王彤 《高保真音响》2014,(5):116-117
由国家大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作为2014年第6届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开幕大戏成功上演。指挥大师捷杰耶夫率领其俄罗斯“御用”主创团队打造了这版原汁原味的《奥涅金》。作为音乐会指挥,捷杰耶夫已经是国家大剧院的“常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