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胶体化学原理,讨论了硫酸亚锡电解着色液的稳定性。通过研究溶液在静止状态下的沉淀情况和 Sn~(2+)的极谱分析,对锡盐电解着色液沉淀的产生和抑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锡盐电解着色液沉淀的产生是 Sn~(2+)和 Sn~(4+)水解生成的疏水溶胶聚沉的结果。溶液的前期沉淀是 Sn~(2+)水解的结果,而后期沉淀则由于 Sn~(2+)氧化产物 Sn~(4+)水解所致。适当提高溶液的酸度和添加某些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延缓沉淀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铝交流电解着色中稳定剂与促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引言 在前一文所述的铝表面的交流电解着色工艺中,着色液无论是选用Sn~(2+)还是Ni~(2+)为主盐都存在着水解形成M(OH)_2沉淀的难题。以对外来杂质宽容性好而被经常采用的Sn~(2+)离子被氧气氧化为Sn~(4+)离子,更容易水解生成Sn(OH)_4沉淀。使原料的利用率变差,且大量的Sn(OH)_4白色沉淀附着于铝件表面而影响着色质量。为此选择适当的稳定剂与促进剂就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了。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自从六年代初日本浅田教授开发了铝及其合金电解着色技术以来,锡盐着色技术在国内应用较为普遍。然而,多年来锡盐着色液的稳定性及再生处理技术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主盐Sn~(2+)很容易氧化成Sn~(4+),这不仅消耗了槽液的有效成分,而且Sn~(4+)又易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锡沉淀,使槽液浑浊,加速了槽液的老化,而且,当槽液内Sn(OH)_4积累到一定量后,着色效率和着色质量下降,而且槽液药品消耗量迅速增加,只有除去槽  相似文献   

4.
陈同云  古绪鹏 《腐蚀与防护》1994,15(6):291-292,298
我国在引进铝材阳极氧化着色生产设备初期,着色液及相关的添加剂多从国外购买。近年来,在剖析国外着色液的基础上,国内也研制了一些着色液配方和添加剂,但目前尚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着色液抗空气氧化能力即Sn~(2+)离子在空气中的稳定性问题还尚未解决。Sn~(2+)离子在溶液中不稳定,容易被空气氧化为Sn~(4+)。同时,在着色过程中,一部分Sn~(2+)离子也会在阳极上放电生成Sn~(4+)。Sn~(4+)极易水解,从而导致着色液浑浊,使得着色效果显著下降甚至无法着色。关于着色过程中Sn~(2+)离子的阳极氧化对着色液稳定性影响问题,情况较为复杂,它与工艺条件、铝材的种类及表面状态等因素有关,将另文讨论。本文只论及如何提高着色液抗空气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桂英 《表面技术》2006,35(2):41-42,59
针对铜盐电解红色着色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对铝合金型材电解红色着色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通过调整铜盐着色配方、改进红色着色工艺及选择合理的后处理工艺,可以彻底解决着色不均和电解红色着色产品容易褪色等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红色着色铝合金型材的使用寿命以及获得极佳的装饰性能,使得铜盐电解红色着色技术的大生产应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解沉积法可使阳极极化过的铝及其合金表面着上耐光、耐候性强的不同颜色,如浅古铜色、深古铜色、黑色等等。本处理法用的着色液是由阳离子有机染料和导电盐组成的。所涉及的有机染料可选择三苯甲烷染料、氧甲蒽染料和吖嗪染料,其用量在0.01g/L~染料的溶解度极限内;而导电盐则用硫酸钠和(或)硫酸  相似文献   

7.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工艺自六十年代问世后,由于其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可以通过控制着色时间和槽电压,任意地调节氧化膜颜色的深浅,而且设备简单,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用作装饰、防护的氧化膜电解着色,在目前最为流行的是电解着古铜色和茶色。然而根据近期资料介绍,着色液的稳定性,氧化膜的色泽,色差的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8.
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经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的电解着色技术.在介绍电解着色机制的基础上,根据着色盐的不同,概述了电解着色的类型,并从电解液的成分、着色工艺参数和前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电解着色的因素,提出了改进电解着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成型壳聚糖为吸附剂进行溶液中Ni-Co的分离,通过Ni~(2+)和Co~(2+)与壳聚糖上氨基的络合能力差异达到Ni~(2+)、Co~(2+)分离的目的。结果表明:利用NaOH与壳聚糖醋酸溶液可制备出粒度约为60μm的层状成型壳聚糖;成型壳聚糖对Ni~(2+)、Co~(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经吸附焓变计算发现成型壳聚糖对Ni~(2+)的吸附为吸热反应,而对Co~(2+)的吸附为放热反应;吸附机理表明,壳聚糖上的氨基和羟基与Ni~(2+)、Co~(2+)发生结合反应。以萃取分离后得到的高Co~(2+)低Ni~(2+)溶液为原料,成型壳聚糖吸附后溶液中Ni~(2+)含量由73×10~(-6)降低至30×10~(-6),实现杂质的深度脱除。  相似文献   

10.
研究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和电解着色膜的中温封闭工艺,对影响膜层封闭质量的各成分含量及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使用含有可水解镍盐和NF-2络合剂的中温封闭液可获得满意的封闭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电解液的质量、电解设备、工艺参数和产品原料质量及前、后部处理等方面,论述了影响锡盐交流电解着色的诸因素。指出了保证着色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肖鑫  钟萍 《腐蚀与防护》2005,26(4):165-166,176
为了拓宽铝及铝合金的应用范围,提高铝型材的装饰性,采用单镍盐体系研究成功了铝型材仿不锈钢电解着色工艺,探讨了着色主盐、导电盐、稳定剂、着色电压、着色时间和温度对仿不锈钢着色膜的影响,检测了仿不锈钢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形成的着色膜为金属感强、光亮度好、色泽逼真的不锈钢色,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蚀性,且工艺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大厅、酒店、宾馆等高档设施的高贵典雅装饰装潢。  相似文献   

13.
Sn~(2+)掺杂TiO_2凝胶相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n~(2+)掺杂TiO_2纳米粉体,利用TG-DTA和XRD分析对凝胶的相变过程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Sn~(2+)掺杂显著抑制了锐钛矿和金红石晶粒的长大,使凝胶-锐钛矿转变和锐钛矿-金红石转变的温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Sn~(2+)掺杂量的增加,对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的影响呈现了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且在20ST试样之后的各个温度都发现了SnO_2的存在.锡离子的价态变化对相变特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恒电流法在具有不同Ni~(2+)/Co~(2+)比(摩尔比)的硫酸盐电解液中制备镍钴(Ni-Co)合金粉末。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发射光谱仪(AES)和基于SQUID的磁力仪检测粉末的形态、相结构、化学成分和磁学性能。当Ni~(2+)/Co~(2+)比从0.25增加到4.0时,颗粒形貌从菜花状和树枝状转变为珊瑚状和海绵状。Ni-Co粉末的XRD分析表明,Ni/Co比降低(Co含量增加)导致结构变化:Ni~(2+)/Co~(2+)比为4.0、1.5和0.67时,粉末为面心立方(FCC)结构;Ni/Co比为0.25时,粉末为面心立方(FCC)和六方密堆(HCP)相的混合物。增加电解液中Ni含量导致电解机理发生变化:当电解液中Ni含量低于40%(质量分数)时为不规则共沉积;Ni含量为40%~60%(质量分数)时接近平衡共沉积,Ni含量高于60%(质量分数)时则为异常共沉积。所有获得的Ni-Co合金样品均为软磁材料,其磁性参数显示出直接的成分依赖性,因为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几乎都随Co含量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离子液体中Ni~(2+)浓度对Al-Ni合金镀层结构和成分的影响,同时考察电流密度对镀层表面形貌和织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脉冲电流法,在含有不同浓度氯化镍的无水三氯化铝/盐酸三甲胺离子液体中,于不同电流密度下电沉积制备Al-Ni合金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和能谱分析仪探究离子液体中Ni~(2+)的浓度对Al-Ni合金镀层结构和成分的影响,考察电流密度对镀层表面形貌和织构的影响。结果随着离子液体中Ni~(2+)浓度的增加,镀层中镍的含量增多,表面胞状颗粒逐渐变小,表面趋于均匀,当Ni~(2+)的浓度为0.2 mol/L时,形成铝镍金属间化合物。另外,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镀层表面形貌由针状晶体变为棒状颗粒,并且颗粒逐渐增大。结论离子液体中Ni~(2+)的浓度和电流密度对Al-Ni合金镀层表面形貌、结构和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中Ni~(2+)的浓度为0.2 mol/L、电流密度为6 m A/cm~2时,电沉积4 h可制备得到厚度为10μm、由3μm大小晶粒组成、含有铝镍金属间化合物的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6.
在同一磷酸盐电解液体系中通过添加不同的着色盐而制备出不同黑度的陶瓷膜层。通过色差仪、XRD及SEM等测定膜层的黑度、成分和表观形貌。结果表明,Cu盐、Fe盐、Mn盐的加入对膜层显色特性有较大的影响,膜层黑色度较未添加时都有所增加。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电解液中的着色盐离子Fe~(3+)、Cu~(2+)、Mn~(2+)、WO_4~(2-)和VO~(3-)都参与了成膜反应,生成了WVO_4、Fe_2O_3、Mn_2V_2O_7和CuV_2O_6等具有黑色显色特性的化合物并分布于整个膜层中,这是黑色显色特性的主要因素。另外,添加剂的加入对膜层的微观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硫化镍矿中常伴有铜,在浸出时镍和铜往往同步进入浸出液,但由于铜镍化学性质相近而难以分离。针对这一难题,采用阴离子膜电解,通过控制槽电压,分离溶液中的铜镍,考察极距、电解液温度、槽电压、铜镍浓度等因素对铜镍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Cu~(2+)25 g/L、Ni~(2+)37.5 g/L时,在极距4 cm、电解液温度40℃、槽电压0.53 V、电解10 h的条件下,阴极液中残余总铜浓度可降到0.24 g/L,ΡNi/Cu比为155.7,铜镍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在Sn盐或Sn-Ni混盐电解着色液中,Sn^2 离子易氧化和水解,生成Sn(OH)2和Sn(OH)2胶状悬浮物使槽液混浊,当达到相当程度后,造成严重的阴极极化,使铝材着色效率显著降低,着色质量变差,表面挂灰,槽液寿命缩短,在采用了明胶或聚丙烯酰胺对将报废的着色液进行之处理之后,槽液得以再生,着色效率也恢复正常,是铝材生产厂家节能降耗,降低了着色成本的措施之一,还可减少着色液的排放次数或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同时测定高浓度锌电解液中多种杂质金属离子对湿法炼锌非常重要,旨在建立一种用单扫描示波极谱二阶导数波同时测定锌电解液中微量铜、镉、镍、钴的新方法。研究这四种金属离子在丁二酮肟-柠檬酸钠-四硼酸钠介质中极谱导数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浓度Zn~(2+)和其他大多数共存离子不干扰Cu~(2+)、Cd~(2+)、Ni~(2+)和Co~(2+)的测定。锌电解液中Cu~(2+)、Cd~(2+)、Ni~(2+)和Co~(2+)的浓度分别在1×10~(-7)~3×10~(-4)、6×10~(-7)~2×10~(-4)、2×10~(-8)~1×10~(-5)和1×10~(-8)~3×10~(-5)mol/L范围时,其二阶导数波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Cu~(2+)、Cd~(2+)、Ni~(2+)和Co~(2+)的检出限分别为8×10~(-8)、2×10~(-7)、6×10~(-9)和4×10~(-9)mol/L。该方法无需任何预处理直接测定锌电解液中的Cu~(2+)、Cd~(2+)、Ni~(2+)和Co~(2+),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氧化剂对单镍盐电解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钠宽温氧化剂与常温氧化剂对单镍盐电解着色影响甚微,可以生产稳定的香槟色铝型材料,但含钠宽温氧化助剂对单镍盐电解着色影响较大,不易得到均匀稳定的香槟色铝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