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油气资源评价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支持下,利用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庆朝59区块进行资源综合评价应用,最终划分出4类有利区块,识别出2个有利井区.预测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简便易行,评价结果直观,可信度较高.应积极研发各类GIS软件功能,使其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领...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拥有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及可视化处理的信息系统。储层综合评价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可得的有限数据来解决地下储层的空间分布。本文选用ArcView3.3软件,通过一个实例展示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情况,认为利用GIS技术作储层评价存在其独有的优越性和可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调研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数据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石油公司层面的评价需求,通过优化已有常规数据结构、新增非常规数据结构,重新构建了基于WEB—GIS的数据库结构体系并研发了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数据库层”、“数据库服务层”、“业务应用层”和“表示层”的4层体系结构,包含GIS功能、数据管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成果管理、数据接口和系统管理等主要功能,以B/S方式和GIS技术管理常规油气资源和致密油、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油砂矿、油页岩和天然气水合物等7种非常规资源的评价数据、图件和文档。系统应用于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有效支撑了各油田资源评价工作,同时积淀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为今后的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其核心技术为风险评估、各种检测检查方法、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评价等。由于管道完整性管理要处理大量数据,尤其是空间数据,最佳的方法就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文章阐述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流程,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式、GIS开发方法、数据库设计及功能设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现有GIS软件空间分析的功能和空间数据管理的功能,并对二者进行了整合,系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动态调整”的工作环境,为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提供了实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开始数字化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借此对天然气管道及配气管网进行管理。数据库包含全部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包括美国陆上和海上运行着的天然气管道、有害液体介质管道和液化天然气设施的位置地理数据以及相关属性。建议尽早对我国油气管道安全进行立法,同时构建国家范围的油气管道安全性评价综合数据库,确保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用于储层评价的多学科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和对比。利用GIS工具.研究油气储集规律.确定有利的储集区带。实践结果表明.将GIS技术应用于油气储层评价不仅拓展了GIS的应用领域。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储层评价方法,为油气储层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灰色聚类分析在圈闭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灰色系统理论与油气圈闭地质评价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圈闭系统的灰色特征。介绍了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圈闭评价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圈闭灰色聚类评价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原则。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灰色系统理论与油气圈闭地质评价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出了油气圈闭系统的灰色特征。介绍了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圈闭评价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圈闭灰色聚类评价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原则。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在油气地质勘探领域时在油气地质勘探影响勘探的因素很多,存在着施工模糊概念和灰色信息。若要3若干地质圈闭含油气情况的好坏,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虽然有效,但总嫌计算冗繁。采用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对地质圈闭进行了综合评价,不仅使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而且排序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并且得到了与用其它方法评价一致结果,说明了这种方法简便可靠,不失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风险评价,对于海外油气勘探项目的投资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反映不同的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条件及风险的差异,针对海外油气勘探项目特点,探讨了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风险评价原则,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项目地质特征及勘探程度的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新方法,并建立了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风险评价参数体系及赋值标准体系,为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一种科学、适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灰色关联网格化综合评价普光气田储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勘探开发效果及成败的关键是对储层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由于影响储层特征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只有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储层综合评价工作贯穿在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中.才能对储层逐步做出逼近真实地质情况的判断,从而为勘探开发部署、油气资源评价、开发动态分析、油藏工程研究、油藏数值模拟.以及开发方案的调整奠定可靠的地质基础。由于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分布受沉积相、成岩作用、断裂系统等多种因素控制,使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增加了开发难度。为精细评价储层,准确刻画优质储层的分布,首先引入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沉积微相指标及裂缝指数等多种评价参数,建立地质模型;然后采用灰色关联法确定权系数,并在地质模型中归一化网格计算评价指数,通过对这些指数加权求和确定各网格综合得分:最后根据综合得分与产能的关系式确定各网格的储层类型.精细刻画了储层间的差异及优质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储层认识不成熟以及评价信息不完备等问题,给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下亚段低渗透气藏早期的储层评价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进而无法精细刻画储层特征。如何充分体现储层评价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有效扩大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则成为改善储层评价效果的关键。以隶属度为纽带,按照多信息叠合思想,将不确定方法中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有机组合,对内部算法进行差异化改进处理,建立了更加有效的模糊-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实例应用表明,新方法在兼顾研究区储层评价模糊性和灰色性的同时,还提高了低渗透储层的区分度,提升了储层描述的精度。根据改进后的储层分类结果,将盒8下亚段划分出4类储层,其中Ⅰ和Ⅱ类为有利储层。平面上储层展布与过去的近连片认识相比刻画得更加精细,储层类别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更贴近河流沉积的发育规律和地质知识库,与已有实践成果和地质认识也大致匹配。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指导气田勘探开发部署实践,为类似的低渗透储层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栅格数据叠加分析方法,在GIS软件平台支持下开展GIS辅助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构建了GIS辅助储层综合评价的算法流程,提出了GIS辅助储层综合评价的从单因素评价到多因素综合的渐进分析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为例,利用该方法,开展了该断陷登娄库组四段储层的GIS辅助综合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登四段最有利储层(Ⅰ类)主要发育于升平西、昌德东、涝州东等地区,较有利储层(Ⅱ类)发育于Ⅰ类储层外围的昌德-升平-杏山及涝州等地区及研究区南部的三站外围及丰乐西等地区。  相似文献   

14.
储层评价是储层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权系数的确定是储层综合定量评价的关键。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确定储层评价过程中的权系数,进而对储层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解决了用单因素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评价结果相互交叉、不惟一的问题,有利于对储层进行正确的分类与评价。该方法不仅适合储层评价研究,对于其他油气资源评价问题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对权系数求取问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古龙凹陷油气资源丰富,综合研究表明凹陷内有复杂类型的岩性油气藏存在。在2400km~2面积内共采集化探土壤样品2455块,经地球化学场异常分布特征,结合地质条件及其它已知资料分析,改变了以往圈定环状异常圈的作法,而是预测了有利岩性油气藏富集带。并在富集带内建议了3口探井井位,经钻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藏综合评价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大港油田南部官984地区孔二2油组属低渗透油藏,由于该断块构造落实程度低,储层物性差,油井自然产能低,一直未能投入开发.2004年老井复查,对该块重新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结合储层、测井、油藏特征及油藏工程综合研究,认为该断块具有有利的油气富集条件,先后在该地区部署评价井2口,压裂后获高产油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整体开发方案.经整体压裂获得了较高的单井产能,实现了整体探明整装投产.  相似文献   

17.
在查明油田构造、沉积体系、储集体几何形态和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确定油藏类型及油气储量,阐明油气控制因素及油气富集、高产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为编制、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完整的符合地下情况的全套数据和地质依据,还提出适合枣园油田特殊非均质油藏的描述及综合评价技术,并综合构造、沉积、储层成岩后生作用的研究,对储层渗流屏障、渗流差异、敏感性及孔隙渗流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并形成了油藏渗流地质学新观点,为枣园油田和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第三纪侵入岩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入岩是张性断陷盆地中较为发育的地质体。济阳坳陷第三纪辉绿岩油藏的发现表明在含油气盆地中,侵入岩能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聚集。储层的形成是这类油藏形成的关键因素,裂缝系统的发育是条件之一,溶蚀孔隙的产生主要是烃源岩产生的有机酸形成的酸性溶液溶蚀硅酸盐类矿物的结果。侵入岩发育、有机酸产生、烃源岩压实排水和油气生成时间的匹配对侵入岩油藏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油气藏的形成还受岩体空间状态和岩体相带展布的控制。对这些因素的综合研究能够对侵入岩体的含油性做出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利用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方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利用测井资料,依据测井地质评价方法和准则,提出利用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方法,在各类微机和微机工作站上建立起用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解释系统.通过华北、胜利、塔里木、二连及长庆油田100余口不同类型井(包括直井、斜井和水平井)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实用效果,文中给出了该方法和软件的主要处理过程和实际应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王亚婧  郭少斌 《岩性油气藏》2011,23(5):60-63,100
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首先采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相对独立的评价参数,从10个参数中选择了6个参数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分别为变异系数、泥质含量、有效厚度、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参数的权系数。在计算储层综合评价指标值的基础上,采用拐点法确定储层综合评价的分类阈值,进而对葡萄花油田进行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葡北地区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葡南地区以Ⅱ类、Ⅲ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