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lanning》2019,(22)
早在中国隋唐时期,日本园林文化便开始受到中国的影响。时至今日,人们仍能在日本园林中看到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子。中日园林的石文化异曲同工,日本庭园中的石景放置被称为"立石",是造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日本庭园中以置石为出发点的造景手法和美学构成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日式庭园随着时期和文化倾向的改变,庭园的空间大小尺度发生很大变化,从大型池泉式到中等回游式露地(茶亭),再到小型观赏式枯山水庭园,每个日式庭园的空间尺度、空间围合、空间景观构成都有不同.通过空间构成的空间围合关系、空间尺度关系和空间"图像"与"背景"关系,对日式庭园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意在解析日式庭园在空间结构上的美学体系与构成方式,进而更好地了解日式庭园的空间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3.
杭州石景公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对环境和社会效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其自然园林式的规划布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而不失现代韵味的建筑格调以及层次丰富的空间景观序列,构成了石景雕塑公园独特的风格、设计用现代处理手法创造一处独具意境的石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3)
日本造园艺术借鉴了中国造园技法和思想,同时融合了其本土化的禅宗思想以及特有的民族文化,风格简洁婉约,日式园林艺术的典范枯山水庭院艺术正是如此,展现着其独特的魅力,因此被誉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峰。文章从日式枯山水庭院艺术的特色入手,解读日本民族文化所影响下禅宗思想和造景手法的内在联系,进而更深层次的对枯山水庭院艺术的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5.
日本和式住宅建筑空间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北京红泉日式别墅旅馆建筑设计中空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与中国南方庭园住宅的比较,探讨了日本和式住宅建筑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20,(1)
佘畯南作为重要的岭南建筑师,他的庭园创作思想对岭南以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对佘畯南庭园作品的梳理,将其庭园创作历程概括为探索、发展和高峰三个主要阶段,并结合广州友谊剧院、广州东方宾馆新楼及广州白天鹅宾馆三个代表性案例,还原设计时的相关社会情境,总结出佘畯南庭园创作思想的演变过程,即最初将庭园作为体现岭南建筑地域性的手段,而后在愈加丰富的现代主义形式中进行"为人"设计的表达,最后在国际化的设计中回归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潮阳西园是岭南近代营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私家庭园,它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在造园艺技方面,继承了岭南传统庭园的精髓,又对西方园林的形式美学有相当的模仿,并运用了近代新材料、新技术大胆创新,吸收西方园林的技术与艺术,中西合璧,勇于创新,并因此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岭南的近代著名私园,其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禅的思想在镰仓时代传到日本(中国宋朝),枯山水盛行于室町时代,这种独特的日式庭园也被称为禅的庭院。禅的庭园拥有其他庭院不可比拟的精神性,枯山水精神可归结为"清""静""和""寂",在尺寸之土展示意象化的山与水,从而摆脱了四季的荣衰,实现永恒。这种看似无心实则精心的造园手法其实更是对短暂人生的思考。论文以禅的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其基本观点和美学意境为切入点,逐层分析禅的文化如何影响日本枯山水庭院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金石园序文之石刻,石形特别雅致.文字优美流畅;园林生态环境.文化气息尤浓。 京剧脸谱是传统京剧男演员脸部彩色化妆.在中国戏剧脸谱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将其刻在石上.置于庭园.构思新颖.妙趣横生。石不能言最可人——中华金石园@李尚志  相似文献   

10.
戎静  刘原平 《城市建筑》2014,(24):122-122
园林建筑规划和建设是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融入了我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智慧精髓,其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文化艺术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浅谈叠石     
中国造园艺术中除借用外景和园中的溪泉流水、芳草、碧桃、新荷、绿柳,以及亭、廊、轩、榭、舫、厦、垂花和小桥外,更为可观的是把各种玲珑剔透的奇石掇叠起来,起到画龙点睛、渲染园林意境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休息、联接、变化及巧妙地模拟嶂景艺术造型等作用,使游者为之神往。掇石方面的高超造诣,对日本的园林也起了深刻的影响。叠石小品已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孙楠  张墨研 《中国园林》2020,36(11):111
“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与“走出去”战略紧密相关,而“走出去”战略本身又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出发”相关,其中既有经济上的投资与合作,又有文化上的交流与互通。而园林本身作为“文化综合体”天然地具有综合性的优势,因此,中国园林“走出去”已经引起新时期中国园林人的重视。实际上,日本园林的海外修建与传播史远较我国久远,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口碑。这些实绩与其将园林输出有机寓于国家文化战略之中的认识,与其具体实践过程中所不断形成的历史性经验等有关。通过文献与实地踏勘相结合,将这些方面的“他山之石”内容加以研究、提炼,指出日本园林“走出去”的成功除特定历史因素之外,从战略到战术层面均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庭园史中,日本庭园占有重要的一页,尤其在战后更是引起了造园界以外,包括美术、雕刻、建筑等各界的注目。枯山水最早亦称唐山水,又称干山水、干泉水,指不用水而再现田园风景的庭园。代表性的枯山水庭园都集中在京都地区。慈照寺以白砂为中心的创作手法,大大地促进了枯山水庭园的发展,此后也陆续出现了更多具有“枯山水”特征的庭园。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庭园史中,日本庭园占有重要的一页,尤其在战后更是引起了造园界以外,包括美术、雕刻、建筑等各界的注目。枯山水最早亦称唐山水,又称干山水、干泉水,指不用水而再现田园风景的庭园。代表性的枯山水庭园都集中在京都地区。慈照寺以白砂为中心的创作手法,大大地促进了枯山水庭园的发展,此后也陆续出现了更多具有“枯山水”特征的庭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园林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由于中国独特的地貌、悠久的历史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和谐共生的结果。通过对中国园林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中国园林主题是和谐,灵魂是文化,本质是民生。  相似文献   

16.
王晶 《山西建筑》2010,36(19):349-350
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分类,从意境、园林创作方法、相地、布局、借景、雕塑等方面对中国园林的艺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为最高和最终目的,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7.
沧浪情结     
刘庭风  徐锋 《中国园林》2004,20(8):14-15
春秋时代的一首沧浪之歌,引发了中国园林以至日本园林两千多年的不解情结.因文学文本的意境延展至园林景观的形态,这充分说明了文人园林把文学艺术与园林技术逐步整合的历程.沧浪景观的创作,最重要的是水.中国的沧浪歌不仅在中国演变为园林景观,又流传到了日本.  相似文献   

18.
庭院与修道     
林辰芳 《山西建筑》2009,35(14):348-349
对日本庭院作为“修道场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禅宗思想对日本园林发展的影响、枯山水和茶庭园林的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龙安寺石庭和里千家露地为例对日本庭院和修道的结合进行了研究,从而提高人们对日本园林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富士见文化以眺望富士山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影响江户幕府及大名氏族在庭园内创造了空间特征与精神信仰相融合的富士见景观。借助田野调查、古籍舆图、历史文献等,探究影响大名庭园富士见景观的发展背景。结合文化转译视角,对东京都区部及其周边的 7 个大名庭园内 11 处富士见景观的基本信息和谱系脉络进行整理,依据眺望类型、总体布局、建造形式、植物景观、功能属性等五个空间构成要素,转译形成同形转译、同意转译、形意转译等三种空间构成特征。补充了大名庭园眺望景观与借景富士山之间研究的缺憾,对相关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以及我国古典园林中扎根文化传统的借景研究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玉堂  方茜 《新建筑》2005,(5):92-93
以中国古典园林名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园林名称的结构模式、名称创作设计方法及其分类,以及园林名称中所反映出来的儒家、道家和释家等思想文化的内涵。着重探讨了私家园林中的园林名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