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绿地系统研究正从城市园林绿地向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的生态绿地转型.应用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以上海市为例,从生态网络规划的角度,探讨对城市绿地系统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动力、公共政策、城乡关系、内部结构、资源利用方式等基因及其变异对城市绿地系统进化的影响.以期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绿道网络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手段和生态基础设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针对海南大学校园内绿地系统破碎化而失去整体感等问题,把绿道引入到校园绿地规划中,通过分析校园绿地布局,时如何构建校园绿道网络,实现生态、游憩及文化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做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的绿道概念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的一种绿色基础设施,反映着城市自然环境系统的社会价值观,因此评估城市绿地社会公共价值的关键问题需要考虑如何从公众视角建立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联系。首先,从绿色基础设施文献中总结其功能有生态环境服务、生活品质保证和经济价值提升三方面功能;然后,结合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相关概念,即绿道、城市绿地的功能和功能实现途径及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雨洪管理功能,从上述三方面功能构建出更紧密联系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与实现途径;接着,以绿地使用者角度从城市规划社会公共价值文献中建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社会公共价值内容;最后,结合从公众视角的城市绿地使用功能,构建起适合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社会公共价值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4.
绿地分类是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工作,对于中国方兴未艾的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实践来说,推动适合我国村镇发展实情的村镇绿地分类研究可谓迫在眉睫。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作为一项强调土地最优化利用和追求功能效益最大化的规划理论,可以对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给予有益的指导。尝试跳开城市绿地分类的传统体系,提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空间转译"的村镇绿地三级分类体系。既融合了绿色基础设施理论连接性、尺度协调性和功能复合性等先进理念,又能与我国村镇实际有较为紧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普洱市城市绿地建设用地条件,提出了主城区"一环、一带、二横、三纵、五楔、五廊、多斑块"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形态,实现了城市各类绿地有机结合,形成了多元网络绿地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试论城市的自然保护及绿地建设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城市自然保护的内容及特点,认为拓展城市绿地建设内容,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重视景观生态过程的重建是实现城市自然保护的主要措施,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指导绿地生态规划的一个新的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中对城市绿地社会属性关注的不足,以及对城市综合性公园重新定位进行的探讨,强调城市绿地对于市民生活的价值,阐明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关注"线性空间"、"边界空间"、"非设计空间"这三类绿地空问对于市民生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城市绿地空间网络与市民生活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像市政基础设施一样真正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对于优化城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武汉市与其他城市的绿地生态网络状况,提出由绿源、一级绿廊、二级绿廊及水廊道构成市域生态网络.在形成总体绿地生态网络的基础上,对以城市绿道为代表的生态廊道及以重点生态用地、公园绿地为代表的生态斑块的规划建设进行探讨,以期实现生态优美、绿色发展的武汉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生态健康游憩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当前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绿地数量、绿地指标,而缺乏对城市绿色骨架的构建,增加绿地间有机联系等现象的分析,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健康游憩体系的概念.在规划中贯彻生态学廊道一斑块的理念,建设具有生态、游憩、交通、健身、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康体绿道,实现城市绿地功能的综合发展.对如何形成完善的城市绿色体系,人与自然、城市的和谐发展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西安户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银户县"之称.在我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城市资源,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论文以户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通过对绿地现状的分析,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构筑独特的城市绿地景观,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延续地方历史文化的目的. 一、户县城市绿地现状特点分析 (一)城市绿地现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的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目前,户县城区建成公园有3处,区域性广场绿地有10处,街旁绿地有17处,生产绿地9处,区域性防护绿地2处,居住区附属绿地22处,主要道路绿化12处.到2010年户县城市绿地面积601公顷,绿地率为31.3%,绿化覆盖率为35.2%,人均绿地面积为7.8m2,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绿化基础.但是就整个市区而言,老城区建筑密集,绿化用地较少,无法成片的建设绿化布局,还未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园林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够均衡,各类绿地没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体系;绿地系统的建设还只局限于局部公园、道路绿化的建设,与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与游憩活动联系性不强,景观质量也有待提高;另外,绿地系统与城市文化结合不够,对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童世伟  王力 《城市建筑》2014,(11):29-29
基于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或傍山依河、或依交通要道等的城市布局特点,在水资源作为主导限制因子的条件下,老城区城市用地紧张,绿色空间较少,城市基础设施多以灰色基础设施为主,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城市新区建设时,以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先行,以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作为城市绿地建设的生态途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空气调节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城市高密度开发的用地模式下,依靠城市内部的有限绿地很难达到空气净化的自平衡。城市周边的绿地、水体等绿色基础设施在提供清洁空气、消解空气污染物、调节城市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从调节城市空气质量的视角切入,以哈尔滨为研究案例,以Arc GIS为数据分析平台,提出市域尺度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方法:1)空间单元识别:以局地环流理论为依据,根据地表覆盖与植被类型数据,识别出绿色基础设施的3类空间单元;2)城市风场分析:通过对一年四季典型月份的气象统计和基于风环境模拟软件CALMET的风场模拟,得到哈尔滨的典型月份风环境图;3)空间体系表达:根据城市风环境图,分析绿色基础设施在调节城市空气中发挥的作用,得到GI的空气调节空间分布体系。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制订区域生态绿地保护策略的依据,并在城市风环境分析、城市风道规划等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与美好人居创建的背景下,城市设计由侧重于物质形态空间设计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城市设计,并更加积极地从公共空间塑造走向城市全域的体系构建。在此背景下,通过回顾以绿道、古驿道及碧道建设为代表的珠三角线性廊道实践,从规划目标、技术手段及建设成效3个方面总结分析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分析认为蓝绿网络整体向着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其网络性和系统性的不足导致生态要素的流动循环效应发挥不充分,城市建成环境所需的绿色资源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从绿色城市设计所关注的自然、社会、城市三者间互动的视角出发,提出全域蓝绿空间网络构建策略及实施路径,以蓝绿网络作为韧性绿色基础设施支撑城市生命系统,以网络的再自然化实现城乡环境修补,以社会文化活力丰富网络内涵,以蓝绿网络构建为契机,促进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绿色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绿地空间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服务人群的绿色公共设施,是实现存量挖潜、共建共享的重要空间资源.以社区绿地空间为检索主题,对检索得到的1190篇英文论文和618篇中文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创新性地对比分析中英文论文的研究差异及中国与其他主要发文国家的研究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学者在中英文语境下...  相似文献   

15.
周晋宇 《城市建筑》2014,(14):29-29
从宜居性角度分析,城市的绿地建设已经从过去的装饰性和点缀性逐渐演变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本文着重分析了宜居性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以其为城市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商业模式和社交习惯的剧烈变化,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关键节点,正面临着公共性的衰退和公共生活的持续消亡。绿色针灸作为城市针灸的重要设计手段之一,利用植物元素塑造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激活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绿色针灸意图通过适当的干涉来引发周边或后续一系列跟城市整体改善相关的效果。通过对不同类型绿色针灸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绿色针灸的相关策略,这些策略既符合城市针灸的普遍性原则,又遵循绿色植物持续生长的这一特殊因素;最后指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探索适宜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改善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国标编制相关的城市公园绿地主要规划 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在参与国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对159个中国城市(含港澳台地区)主要公园类型发展现状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提炼相关的城市公园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包括公园绿地的面积规模、绿地率和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规模多为10~50hm^2,社区公园多为0.1~5hm^2;综合公园的绿地率平均值为75%左右,社区公园绿地率平均值为65%左右。综合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休闲游憩、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4项基本功能,兼容园务管理、演艺娱乐与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社区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和休闲游憩2项基本功能,兼容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等辅助功能。合理地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指标,有利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张炜   《风景园林》2017,24(2):101-108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提供着雨洪管理、空气净化、气候调节、能耗节约、提供生态栖息地以及文化功能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近年来,在美国国家环保局、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等相关组织机构的倡导下,生态系统服务监测和评估被结合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之中。本文分析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展和评估方法,并归纳了现今美国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方式,包括为政策制定提供量化依据、为项目认证提供评价标准、以及为项目建设提供收益分析3种类型。最后,本文探讨了对我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启发,包括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和实践的结合,重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以及完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绩效监测体系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对新编《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骏  蒲蔚然 《中国园林》2003,19(2):70-71
针对最新出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有关“带状公园”的划定依据、居住绿地和道路绿地是否应单独列项、小区游园应划归哪类用地、城市绿化隔离带与城市组团隔离带如何判定等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