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在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濮3-282井进行的永置式压力温度监测系统试验获得成功。相关人员根据传出的流压和温度数据,计算出该井油层压力等油井资料。这标志着中原油田油井实现了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2.
伊朗Y油田储层埋藏深、油藏压力和温度高,产出地层流体中的沥青和蜡含量较高。油井在生产过程中,沥青和蜡会因温度、压力沿着井筒的降低而析出,导致生产管柱堵塞。为防止沥青和蜡的析出,保证长时间生产,压力、温度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为此,Y油田引进和应用了永置井下压力温度监测系统,对井底压力和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为生产管理和产能优化提供了依据。介绍了永置井下压力温度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分析了Y油田应用永置井下压力温度监测系统的必要性、温度压力对沥青和蜡析出的影响,对永置井下压力温度系统在Y油田的应用及其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石油钻探技术》2006,34(4):19-19
永置式压力温度监测系统技术,是对抽油机井的测试历史生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新兴分析技术,在抽油机井作业时,用油管将压力计输送到测试层段,采用电缆将压力温度传输到地面接收装置,实现对抽油机井的压力温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该技术与试井技术相比,不用通过复杂的测试工艺和关井测试,能解决抽油机井试井施工费用高、影响产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九五”以来,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用于产液剖面与吸水剖面监测的工艺技术成果,包括抽油井分层流量含水测井仪、温度压力测井仪、注水井流量温度测井仪、存储式温度——压力测井仪,以及配套的地面仪表、测井软件等成果。通过典型测井实例,介绍了各项技术的性能指标、工艺特点、应用效果及在国内各油田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新疆大多数气井井口压力高,用常规的试井工艺无法进行井下测试。采用井口压力监测系统可解决井口压力高、常规试井工艺无法实施的问题,节约高昂的井下测试费用,对油井实现无人值守实时监测,并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利用井口压力数据折算到地层中部的方法获得井下油气藏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河曙光油田杜229区块蒸汽驱开发先期转驱区域观察井少,指导调驱依据的温度压力监测资料不足等问题,开展井下温度压力连续监测采油技术研究。采用集热电偶测试温度和毛细管测试压力于一体的温度压力监测技术,对井下油层实现多点温度压力连续动态实时监测。现场优选试验井杜32–53–33井,进行施工方案及相关参数设计,对井下油层分两层进行两点监测温度和压力,以此监测资料作为依据,及时调整井组注采参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达到了指导蒸汽驱开发动态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阿曼获得的经验表明,以光纤为基础的分布式温度探测系统能成为整个油井生命期内油田动态监测的一种可靠手段,使经营者能优化布井和采油。  相似文献   

8.
光纤传感器是无源器件,不受电磁辐射干扰,具有好的温度性能,提供高的测量数据率。光纤技术已用于油气生产井及注入井的监测。由于光纤探测器在井的整个生产寿命期内荻取连续测量数据,因此能即时反映油藏生产变化情况。在海底油井安装光纤传感器阵列能实时监测油藏动态。  相似文献   

9.
常规温度计及压力计难以满足塔里木盆地东河油田超深高温的井下条件,且仅能监测单点的温度和压力。鉴于此,引进了永久式光电复合缆监测新技术。该技术中的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井下光电缆、井下压力计、封隔器、地面系统四大部分及相应配件,创新性地将温度监测光纤与压力监测电缆一体化封装、捆绑在油管柱下入,实现了全井筒温度及部分井段压力的实时动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井下永久式压力计监测结果与梯度测试结果误差小于0. 5%,光纤温度监测剖面与梯度测试温度剖面很接近;根据永久式光纤温度监测系统的井筒温度分布解释结果可反演油井的产气剖面,从而指导注气开发动态调整。永久式光电复合缆监测新技术解决了超深高温油气井动态资料录取困难的问题,可满足生产井和水平注气井等井不同类型的监测需求,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稠油蒸汽驱、SAGD和火驱开发井下高温,现有电缆和高温测试仪器不能满足井下温度压力数据长期直读监测的问题,开发研制了高温井下温度压力数据声传直读监测技术,该技术将井下测试的温度压力数据经编码后,采用声传方式,通过生产管柱将信号传输至井口,井口信号采集器接收信号,经解码计算得到井下温度压力数据。现场应用5井次,结果表明,地面录取的温度压力数据与仪器存储数据一致,且对油井生产制度的调整起到了实时指导作用。该技术能够满足稠油热采井井下温压数据长期直读监测的需求,对油井生产动态分析和工作制度调整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可有效提高油井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方法 通过对加拿大UTF的考察,研究新的观察2井测试方法,即管内预埋测温探头完井新工艺,并对风域地区FHW001水平井进行温度监测。目的 提高监测精度,并这地井下地层温度的长期、连续、稳定测量。结果 观察井温度监测获取的资料和与产液量、井口压力、温度等常规油井动态资料相比较,提供了一种 油藏地质分析研究和方案制定提供了可靠的。通过现场应用可知,该技术测试数据准确,测温系统长期运行正常。结技术突破了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的压裂监测技术测得的井口压力和温度很难反映井底的真实情况。鉴于此,研究了井下压裂实时监测技术,并配套研制了实时监测系统和压裂实时解释处理软件。实时监测系统将承载着监测仪的监测管柱下入目的层,在井底直接测得压力和温度数据,避免了通过井口数据折算至井底时由于井筒摩阻系数、井筒液体密度变化和泵压不稳定等因素产生的误差,因此分析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解释处理软件可对测量数据进行解释评价,以此来反映目的层真实信息及压裂效果。井下压裂监测技术在中原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分别在濮城老区和内蒙探区监测施工50余井次,测试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13.
油藏动态监测是油藏生产管理与经营的重要依据。长时间压力监测系统不仅能够直接监测流压和流温,确定油井当前的生产压差和产能,而且利用长时间压力监测和井口计量数据可以建立相应的变产量试井解释方法,从而确定地层参数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4.
永置式电泵井压力温度测试系统实现了电泵井压力温度的高精度测试,且用较简单的办法实现了压力数据的高精度传输,是目前国内仅有的既能测井下流压、又能做压力恢复测试的高精度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5.
油藏监测技术在SAGD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特种油气藏》2007,14(6):91-94
区块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注汽井监测、生产井监测、观察井监测和远程油井测控系统4大部分。SAGD开发对油藏监测系统的要求与蒸汽吞吐有所不同。2005年2月以来,通过监测技术在杜84块馆陶和兴Ⅵ先导试验区的应用,认清了蒸汽腔的展布、温度和压力在平面和纵向的分布、水平段的动用状况,指导了SAGD注采参数的调整、注汽井的选择及单井注汽量的分配,为SAGD先导试验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产气井井口压力动态Laplace空间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产气井在井口测试时出现的压力动态异常试井数据,无法采用目前的试井解释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早期研究的成果认为这类压力动态异常主要是温度变化引起的,并给出了相应的非稳定传热特性的井筒压力、温度预测的数学模型,但当时采用的是数值分析的求解方法。通过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获得了其相应的Laplace空间解,从而解决了由温度引起的压力异常问题,这进一步完善了试井分析理论方法。此研究为异常高压气井的动态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相应的软件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元荪 《特种油气藏》2007,14(2):75-7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稠油、超稠油过泵加热采油井监测用的“过泵高低温直读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加热测试双功能电缆、井下电缆多项自动对接技术、温度压力传感器、井下无绝热数据采集传输、地面数据显示存储控制及室内分析等技术解决了加热测试同步进行,数据及时传输地面直读的问题,具有耐高温、节能、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油田稠油、超稠油过泵加热采油井的井下测试。  相似文献   

18.
曹菁 《石油仪器》2003,17(6):23-25
为了对油井实现远程、可视化监控和管理,开发了一套油井远程可视化监控系统。该系统集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数据采集及传感器技术于一体,通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装置,获取安装在油井等采油设备上的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传感器的数据,用多种通信接口将其传输到数据采集中心,再通过微波、光缆等高速网络将数据及图表上传到油田的Intranet上,在Intranet及Internet上实现对油井采油过程的全面监控。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压力始终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而对于多层非均质油藏,了解每个油层的压力是合理制定开发方案的重要基础,对于采用特殊完井方式和举升工艺的产出井,由于没有必要的测试通道,因此这类油井往往通过测试油套环形空间液面折算油层压力,这种资料受液面测试值的误差、井筒液体密度值的不准确造成较大误差。因此,为了了解这  相似文献   

20.
在阿曼的现场应用经验表明,基于光纤的分布式温度传感器测量系统(DTS)是在井的整个生产寿命期内进行动态监测的一种可靠方法。通过井的动态监测,业主能够优化井的布置及油井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